1939年9月份,在薛岳的執意堅持之下,原本準備放棄長沙的蔣介石、白崇禧等人終于同意發起長沙會戰,在長沙和日軍拼死一戰。
當時白崇禧和陳誠攜帶蔣介石親手所書的手令趕到長沙,勒令薛岳從長沙撤守衡陽,結果薛岳說服陳誠,在陳誠的幫助下獲得了一戰的機會。
1939年9月23日,以熊本師團為首的日軍部隊全面突破國軍湘北防線,共計兩師團、一旅團的兵力進逼長沙。
日軍前線部隊
事實上這一幕對于薛岳和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而言并不陌生,數月之前的南昌會戰與此時的局勢如出一轍,而南昌會戰時期國軍則選擇了主動撤離。
南昌淪陷一事薛岳深以為恥,而這也是薛岳寧可違抗軍令也要堅守長沙的原因之一,而且薛岳對于南昌淪陷的教訓做出總結。
薛岳認為南昌淪陷的首要原因,是因為岡村寧次將麾下部隊的裝甲部隊全部集中了起來,還利用高機動性的坦克閃擊南昌。
趕赴前線的國軍部隊
為了避免南昌會戰的失敗再次重演,薛岳下令徹底破壞長沙周邊的橋梁和公路,對于國軍要走的路則全部改造為凸面形狀,組織戰車等機械化部隊行進。
結果日軍突破國軍湘北防線后很快便發現,包括火炮、坦克在內的幾乎所有機械化裝備都變得寸步難行,就連步兵的行進速度都大受影響。
而且薛岳完全放棄了和日軍硬拼打大規模陣地戰的防守計劃,他下令部隊逐級抵抗,主力部隊始終不和日軍進行大規模的正面對抗。
進攻城墻的日軍部隊
1939年9月23日,薛岳下令讓國軍主力部隊全部后撤,不斷收縮防線,岡村寧次不明就里下令全軍突擊,而薛岳則拿出了自己手中最后的底牌,關麟征第十五集團軍。
關麟征是陜西戶縣人,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一期,二十歲時便成為國軍連長,參加過長城抗戰和徐州會戰等諸多戰役,以作戰勇猛而著稱。
第一次長沙會戰爆發后,關麟征被任命為第十五集團軍代司令,成為了當時繼胡宗南之后第二位當上集團軍司令的黃埔畢業生。
日軍機械部隊
在關麟征的第十五集團軍中,除了其直屬的第五十二軍之外,其余部隊皆是亂七八糟的地方系雜牌軍,麾下部隊約有二十萬人。
按照薛岳的部署,關麟征第十五集團軍的主力部隊始終位于日軍部隊的側面,因為日軍善用迂回包抄戰術,只要日軍派出部隊迂回,關麟征便率部側擊。
薛岳為了對付日軍迂回包抄而發明的側擊戰術令岡村寧次十分難受,既不能用主力部隊追擊位于側面的關麟征部,又無法忽視關麟征的側擊。
日軍坦克部隊
1939年9月26日,日軍迂回部隊遭到關麟征部的進攻,日軍損失慘重,岡村寧次的迂回戰術徹底破產。
此時岡村寧次得到消息,國軍已經將大量火炮等重火力部隊集中于長沙正面,國軍第九戰區的炮兵部隊幾乎被薛岳全部調入長沙防線。
1939年9月27日,岡村寧次的第十一軍主力部隊距離長沙城已經僅剩下不足二十里的距離,但是岡村寧次卻直接下令停止進軍,全軍用最快速度原路撤回。
日軍機槍小隊
因為岡村寧次發現,自己的迂回包抄戰術失敗后,日軍主力部隊便成為了孤軍深入,反而有可能被薛岳和關麟征圍堵于長沙城外。
而且因為薛岳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日軍部隊根本無法就地補給食物,只能依靠飛機空投,如果進攻受挫且被國軍圍堵則后果不堪設想。
參考資料:《正面戰場》、《中國抗日戰爭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