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抗日戰爭時期,岡村寧次絕對是對中國傷害最大的一個戰犯,沒有之一。當年的岡村寧次在侵華戰爭期間實行殘酷的“三光政策”,給我敵后抗日軍民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傷亡,然而如此戰犯在戰后居然沒有被清算,反而在國民政府的授意下逃脫了審判。
作為一個“中國通”,岡村寧次對于中國可謂是研究的相當透徹,可以說也是日軍內部少有的清醒者吧,作為一個“中國通”,岡村寧次清楚知道湖南之地對于當時整個中國的重要性,“欲滅華夏,先滅湖南”這句話也正是岡村寧次率先提出來的,而他在這之后也做出了實際行動。
1939年,岡村寧次發動了第一次長沙會戰,其目的就是想要打下長沙,然而讓岡村寧次沒想到的是,以往無往不利的他們居然最終在湖南折戟沉沙,這座長沙城他們打了整整七年也沒有打下來,而且此時國際局勢也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此時就算占領了長沙可是也沒能拿下整個湖南。
在抗戰初期的時候,日本憑借強大的三位一體海陸空優勢在戰場上無往不利,雖然當時我軍有“德械師”,可是“德械師”僅僅只是有其形而無其精髓,最終一場淞滬會戰葬送了我70萬精銳。
不過淞滬會戰也徹底打醒了日本,戰爭初期“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瘋狂叫囂也因為一場淞滬會戰被徹底打臉了。
而同時也因為淞滬會戰日本也不得不改變了戰略重心,當時岡村寧次意識到了長此以往下去,日本必然會陷入他們不愿意看到的“持久戰”之中,要想結束這種局面,必須則盡快打擊重慶政府。
而岡村寧次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充分認識到了湖南的重要性,因此在這之后日軍將進攻重點對準了湖南地區。
然而,日軍還是低估了湖南地區的環境。
首先這里群山環繞,水網密布,且天氣陰晴不定,這就導致日軍的機械化兵團在這里根本施展不開,而我軍則利用地理優勢則和日本在這里進行“纏斗”。
其次,當時國民政府也意識到了長沙的重要性,因為這里就是當時陪都重慶的門戶,一旦湖南失守,那么整個長沙將會不保,所以為了國民政府的安全,當時國民政府幾乎將所有的精銳部隊都安置在了長沙附近。
第74軍、第10軍、第4軍等等,第九戰區幾乎云集了當時國軍最能打的部隊,而日軍也知道第九戰區的難度,也將當時唯一的一支機械化部隊第11軍放置在了第9戰區。
從1939年至1944年,日軍在長沙打了將近六七年,直到1944年才徹底打下長沙,可是從大局上來說根本無法改變什么,此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而日軍雖然取得了長沙,可是從全局來說根本無法改變什么。
不過也正是因為湖南對于抗戰大局的貢獻,也讓湖南在此期間多番遭受日軍的轟炸,所以在后來的戰后重建中,我國也不得不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資金,以彌補湖南在戰中所受到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