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2021年,三明醫改邁入第9個年頭。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質,醫生收入會降低嗎?
2021年1月4日,三明市衛健委曬出了2011-2019年三明市醫務人員年薪情況,一個字:漲!
三明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三明市院長平均年薪由9.84萬元增加到39.84萬元,2019年全市鄉鎮衛生院院長(主任)年平均年薪16.74萬元、在崗職工年平均年薪8.97萬元,全市村醫平均年薪達6.07萬。主任醫師最高年薪近60萬元,住院醫師最高年薪近30萬元。
院長年薪是到原來的4倍,全市12家總醫院工資總額是原來的3.68倍,普通在崗職工平均年薪為12.52萬元。1月12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國務院醫改小組咨詢專家李玲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三明醫改實現了讓好醫生得到好收入。"李玲教授分析,雖然醫生收入上漲,但醫生薪資與藥品耗材、檢查化驗無關,避免部分醫生的不正確醫療行為讓老百姓吃冤枉藥、做冤枉檢查.醫生看病對癥實治,老百姓看病不花一筆冤枉錢,最終還是讓患者嘗到醫改的紅利"。
圖表來自三明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
"公立醫院有營收的壓力,遇到患者減少,醫院收入減少,醫生薪資也會受到影響。"李玲介紹,而三明改革,三明市所有醫院改革了醫院和醫生收入分配機制,醫生全員目標年薪制。但又將醫院工資總額與藥品耗材、檢查化驗、床位收入等脫鉤,提升了醫生、醫院陽光收入水平。
三明市一位醫院管理辦的主任告訴記者,從2013年執行年薪制,到2019年,醫生收入的平均水平翻了三倍左右。舉例來說,過去人均門診診療費用150元左右,這其中醫生診療費用大概在5-6元。醫改后,同樣是150元的門診診療費用,醫生的診療費和藥師的服務費能夠占到50%左右,這樣尊重醫務人員的服務,大大調動的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為什么三明醫改能有這樣的成績?李玲教授指出了問題核心,"就是政府真正履行了辦醫和管醫的責任,破除逐利舊機制,建立公益性的新型投入和分配制度"。
李玲教授認為,未來三明市醫務人員的薪資也是呈上漲趨勢,因為投入醫療衛生的錢會不斷增加,增加的資源會更多地用于提升醫務人員待遇,做好醫生,保障人民健康,就會得到好的收入,這是一個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