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這5個地方,最好不要放綠蘿,很多人都放錯了,快回家看看
52 2025-07-29
去年春夏之交,我在報告文學《那山 那水 那村 那人》一文中,曾激情描繪了一個地處雁門關外,長城腳下群山環抱,草長鶯飛之中的永恒、寧靜、溫馨、和諧之地:那里有麗日白云的藍天,新鮮濕潤的空氣,青翠欲滴的樹林,綠波蕩漾的莊稼,飄香十里的蔬菜,波光粼粼的湖水,窗明幾凈的窯洞和與世無爭的純樸山民,這個我認為只有在天堂才能看到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朔州市平魯區高石莊鄉人民,在如火如荼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美麗鄉村振興中,描繪出的一幅五彩繽紛的山水畫卷。而位于該鄉西北面不遠處的一個更為神奇美麗之地——明海湖,也就是由過去的大新窯長城水庫演變而來的人間仙境,她發源于蒼頭河、湯溪河和近邊山澗的地下泉水,千古流淌,聚水圍湖,波光粼粼,熠熠生輝,被傳為一段古老而傳奇的佳話。
從紫塞大地走來的明海湖其實并不遙遠,她就是我們英雄的老區平魯人民可愛的家鄉。那里四季分明,那里山清水秀,那里五谷飄香,那里蔬菜可口,那里鳥鳴花艷,那里沒有煩惱,那里沒有痛苦,那里沒有憂傷,那里沒有紅塵是非,那里可謂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走進明海湖就是走進了生命的本真,還原了世俗的一切。在這片神奇而厚重的熱土之上,湛藍明凈的蒼穹,茂盛多彩的草坡,清涼世界的避暑山莊,還有樸實厚道的黃土兒女猶如顆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鑲嵌在神秘美麗的乾坤間,交相輝映,風光無限。
夾在山脈之間的塊塊肥田,連綿不斷地向四周延續著,層層疊疊播種在山坡上的嫩綠的莊稼,不時在半山腰彎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碉堡式的土埂隨意點綴在希望的田野里。沖入云霄的高大筆直的白楊、如少女飄舞秀發的垂柳、像撐開雨傘般的松樹、林間清澈見底的溪水、滿山遍野盛開的鮮花,草地上悠閑吃草的羊群,田地里勞作的農民臉上淳樸而憨厚的笑容,一切都好像靜止在繪畫中一般。游人的來,游人的去,都完全不會改變她們平靜的世界。山坡上高高豎起的彩旗隨風飄舞,牧羊人雄渾粗獷的山歌回響山谷,臉上寫滿了喜悅的神情。這里沒有紛爭,沒有欲念,沒有矛盾,沒有骯臟,沒有虛偽,更沒有罪惡。大約只有那么純凈的地方,才會生出那么純潔的心來。佇立在湖邊,只想讓生命在這里簡簡單單卻永永遠遠地延續下去。
明海湖會把美麗之光放射到多個地方。她將人們的幻想實現在周圍各個角落,向北望去是蜿蜒曲折的長城,湖的南岸是潔白似雪的叢叢蘆花,西邊是汩汩流淌的澗水,東面是身披盛裝的棋盤山綠化生態園區,還有點綴其間的嶄新窯洞、蒙古包、旅游服務區、石拱橋和湖面上飛馳的游艇等等。群山環繞之地湖水空靈,藍寶石般的湖面掩映在野山林海深處,高山藏湖,湖映山影。那一泓碧水幽深恬靜,清澈安詳,就像一位美貌典雅的少婦,顯得端莊嫻靜,天生麗質。漫步在明海湖畔,你會被她深深地征服,明海湖深居遠山,圓若明鏡,周圍綿延橫亙著無數的群山以及山峰上矗立著一座座肅穆莊嚴的烽火臺和古堡,在藍天麗日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發人深思。明海湖的秀美映照著古長城的壯闊,烽火臺的雄渾襯托著明海湖的姿容。百靈與野鴨齊飛,湖水與長天一色,構成了一道美輪美奐的邊塞文化旅游風景線。
明海湖就像夢境中的天堂。她可是一方七色樂土,豐裕恬美,讓你頂禮膜拜;她可是一面撲朔迷離的鏡子,夢幻神奇,讓你飄飄欲仙;她可是一片離塵凈土,淳樸透明,讓你心底無私天地寬。美麗、明朗、安然、閑逸、幽遠、知足、寧靜、和諧。城市之外、鄉村之外、喧囂之外,終歸是紅塵之外的明海湖,天藍、云淡、水幽、草嫩、樹綠、花香、鳥鳴、蟲唧的世外桃源。她在千秋古道,朔風浩蕩的懷舊氛圍中,沐浴著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農耕文明的光輝,洋溢著邊塞關隘和軍事重鎮獨特的奇景。這是人類理想的歸宿,夢想中的人間仙境,現實中的百樂園,她洗滌了無數游人的靈魂,指點他(她)們找到了人生路上的正確坐標。
明海湖,這人間的風水與寶藏之地,并不停留于一個地方。其實,與時俱進,奮力趕超的二十多萬平魯人民獨具慧眼,創新思路,頑強拼搏,開拓進取,在煤炭資源整合與轉型跨越發展的道路上,她已將邊塞文化和人文景觀作為區域旅游資源開發、打造的目標與方向,鳳凰城、黑坨山、烏龍洞、文昌塔、元寶湖、城墻景觀帶、溪泉河水街等都是已建設在或待建設開發的名勝風景初女地,她們構成了全區旅游業發展和崛起的又一亮點。這些古老而遙遠的長城歷史與美麗靈動的山水勝境,緣自所有人心中最美好的向往和夢想,她們如同燦爛耀眼的陽光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需要我們去積極地尋找,積極地探索,積極地開發,積極地建設、積極地利用……
作者:陳寶君
監制:張日東
責編:李智斐
編輯:付建慧 孟錦濤(實習)
來源:1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