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呆了!男子利用手寫“玉旨”在臨沂廣收信徒斂財50余萬
155 2025-07-02
原題:中國古代最早的風水事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國人相信風水,這是不容置疑的,但中國人從何時相信風水的,這就有疑問了。這篇文章就來聊聊史上最早的風水事件。
“天子氣”到底是什么氣
中國古人迷信風水,但風水到底是什么玩意,可能不少人都弄不清楚。
依古代風水大師的說法,風水的全部內容就是一個字——“氣”——“天地之氣”。有“氣”才能“無中生有”,才有“萬物”,才有“變化”。“氣”有瑞(吉)煞(兇)之分,有的氣勢如虹,氣脈相連;有的是死氣沉沉,經(jīng)脈閉塞。瑞氣使人興盛發(fā)達,富貴一生;煞氣郁集則子孫貧困,甚至斷子絕孫。
“王氣”又叫“天子氣”、“帝王氣”,是瑞氣中最高貴,最難得的一種,王氣與天地相通,上天入地,出神入化;在天則主宰宇宙,在地則統(tǒng)治人間。人活一口氣,得王氣者,得江山。
判斷是否有天子氣,古代術士有一套標準。《隋書·天文志下》(卷二十一)中對此氣有詳解的解釋,現(xiàn)抄錄如下——
“天子氣,內赤外黃正四方,所發(fā)之處,當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往處,其地亦先發(fā)此氣。或如城門,隱隱在氣霧中,恒帶殺氣森森然,或如華蓋在氣霧中,或有五色,多在晨昏見。或如千石倉在霧中,恆恒帶殺氣,或如高樓在霧氣中,或如山鎮(zhèn)。蒼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黃帝起,黃云扶日。白帝起,白云扶日。黑帝起,黑云扶日。或日氣象青衣人,無手,在日西,天子之氣也。敵上氣如龍馬,或雜色郁郁沖天者,此帝王之氣,不可擊。若在吾軍,戰(zhàn)必大勝。凡天子之氣,皆多上達于天,以王相日見。”
圖:故宮殿前石獅,寓意“獨霸天下”
用今天的話來說,大概意思是,天子氣里面是紅色,外面呈黃色,看起來如正四方形狀。出現(xiàn)天子氣的地方,就會有天子。如果天子將游往某一個地方,這里也會預先出現(xiàn)天子氣,有的如城門一樣,隱藏在霧氣之中,但都帶著森然殺氣;有的如華蓋一樣在霧氣中,有的則呈五色,一般多在早晨或黃昏時分現(xiàn);有的如大糧倉在霧中,也都帶著殺氣;有的高樓在霧氣中,有的如山嶺。
蒼帝興起,青云扶日;赤帝興起,赤云扶日;黃帝興起,黃云扶日;白帝興起,白云扶日;黑帝興起,黑云扶山。有的日氣象個青衣人,沒有手,如果在太陽的西側,便為天子氣。敵人上方的氣如果像龍馬一樣,或者有雜色,郁氣沖天,這也是帝王之氣,不可攻擊。如果此氣在我軍陣地上方,戰(zhàn)必大勝。凡是天子之氣,多數(shù)都上達于天庭,以王相日見。
雖然這么白話了,但其中的許多名詞和道理,今人仍是弄不清的。
有記載最早風水事件竟然發(fā)生于南京
“氣”由天地間生,于是誕生了望氣家、占卜家、堪輿家、地理師、看星師、算命先生一類古代學者。這些特殊學者以幫人辨好別壞、探真去偽、逢兇化吉為己任,他們既能望氣,又能看星,更能相地,備受人們青睞。
不少道術高超者,往往成為帝王們的御用風水師,身價百倍。三國時的管輅、東晉時的郭璞、隋代的蕭吉、唐代的楊筠松、宋代的敕文俊、明代的劉基等,無一不是因為給皇家看過風水,而名聲大振。
圖:明代風水大師劉基授經(jīng)圖
因為風水很神奇,與一人前程、一國命運聯(lián)結在一起,古往今來因此發(fā)生了許多挖鑿地脈以泄王氣、斬龍脈的“風水事件”。
中國古人究竟是何時開始,想到給風水“動手術”的?已無從查起。從筆者手頭所能查到的資料來看,有明確記載的,當是在周顯王三十六(公元前333年)前后,發(fā)生地在今天的南京。此起“風水事件”的總導演是楚威王熊商。
楚威王為何要干這事?此說來就長了。
楚國,又稱“荊”,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個著名諸侯國,曾是“春秋七霸”之一。主要統(tǒng)治地區(qū)有今天湖南湖北一帶。
楚國有悠久的歷史,詩人屈原就是楚國人。引起秦王眼紅的著名無價美玉“和氏璧”,就曾是楚國國寶。“楚王好細腰”中的楚王,說的也是楚國國君靈王。史稱,“楚靈王好細腰,其臣皆三飯為節(jié)”,這便是《后漢書》上“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一說的由來。
據(jù)《史記·楚世家》(卷四十),楚國的祖先是黃帝孫子高陽的后代,原姓羋。周成王時,熊繹被封為“楚子”(楚地的子爵),由他起,建立了楚國。但到了楚威王時代,楚國早已不再輝煌,秦國展示出了王者風范。
楚威王(公元前339年-前329年),原姓羋,是楚國倒數(shù)第六位君王。身處戰(zhàn)國整合時期,楚威王也有野心,也不斷向外間拓展生存空間,東邊的吳越之地便成了楚威王覬覦的對象,雙邊戰(zhàn)事不斷。
圖:雕塑“一統(tǒng)江山”,過去帝王最喜歡
古南京的興起
南京早先本為吳地,有“吳頭楚尾”之稱,早先屬古揚州轄下。
吳王在南京也留下了遺跡。今南京城西朝天宮一帶,就是吳王冶城遺址。蘇州虎丘有“劍池”,南京冶城山下也有“劍池”一處,傳說當年吳王令工匠在此為他鑄造寶劍。清人陳文述有《吳王劍池》詩:“回首吳王鑄劍時,冶城遺址未能差。虎丘舊有題名在,又向金陵問劍池。”
后越國滅了吳國,吳地便成了越地。據(jù)陳文述《秣陵集》(卷一),本為楚國人的越國大夫范蠡,在幫助越王句踐打敗吳王夫差后,又替句踐謀楚。于是,在周元王四年(公元公元前473年),在“吳頭楚尾”的江東南京,為句踐筑了一座城池,城址選于長干里一帶,此即南京最早最正式的城——“越城”。
另一民間傳說,是越女嫁江南國主為妃,嫌其卑潮濕,從越地運來泥土,筑城以居,故名“越城”。
此地有越臺遺跡,南宋時有人作《越臺曲》:“玉顏如花越王女,自小嬌癡不歌舞。嫁作江南國主妃,日日思歸淚如雨。江南江北梅子黃,潮頭夜?jié)q秦淮江。江邊雨多地卑濕,旋筑高臺臨曉妝。千艘命載越中土,喜見越人仍越語。人生腳踏鄉(xiāng)土難,無復歸心越中去。高臺何易傾,曲池亦復平。越姬一去向千載,不見此臺空有名。”
圖:南京古越城早已不存,如今,曾給無數(shù)少男少女帶來“兩小無猜”甜蜜記憶的長干里,也只能在畫上看到
“長干”,就是兩座山之間的高嶺之處,這是古人置陽宅的好地方,地氣旺,可避水災。范蠡在長干里筑城說明,南京當年真是適合圖謀霸業(yè)的好地方,當有一股“王氣”,不然范蠡不可能隨隨便便在此為越王筑城的。而且,越王也是很迷信的,句踐當年曾今紹興的雷門(五云門)架了一只大鼓,擊鼓以鎮(zhèn)壓吳國王氣,越城擇址應該是先卜過的。
越城又名“范蠡城”,東晉時還有,風水鼻祖郭璞曾專門到此相看過,并在此地遇到了自己的劊子手。
說了這么多,中國最早的一起風水事件到底是如何發(fā)生的,下面會說。
說明:梧桐樹下戲鳳凰 是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內容以歷史、考古、盜墓、風水、收藏為主,提倡無負擔閱讀。文章除注明外,均為倪方六原創(chuàng),有版權,使用請事先聯(lián)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