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戰之下,各家的財報和股價表現更加不樂觀。順豐與去年同期相比,股價縮水超過40%。而過去兩年一度掉隊,依靠阿里的“扶植”,產能顯著拉升了40%的申通,股價也失血了接近30%。
漫長的鏖戰讓快遞行業從頭部到終端,都難有贏家。三年價格戰的“低效競爭”沒能打出結果,卻讓快遞公司的集中度變得更加分散了——“差生”并未如期掉隊;在“優等生”梯隊里,順豐苦苦掙扎,中通的領先優勢也不夠安全。
運聯智庫執行院長李忠心對「市界」表示,造成這一局面,主要是各方的“混戰”所致。“雖然去年產能增長,但增速同比下降。淘系、拼多多、抖音各電商平臺的細分要求增加了,電商件競爭容納了更多玩家,也讓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加劇。”
同時,阿里等巨頭的電商戰略變化,也引發了菜鳥等玩家的波動,讓市場格局進一步變得混沌。“申通去年在阿里助力下提高了產能,補上了一些功課。大家的能力都上來了,履約差異變小了。現在想搞死一家公司,也是很難的。即便有一兩家退出市場,這些單量分給別人,也已經吃不下。”
重重變局,讓快遞價格戰的勝負愈發難定;而快遞員的收入與終端配送,也只得無奈“漂流”。
01、賺錢越來越難
大戰下,活得最辛苦的從來都是末端。今年1月,義烏的同期單票收入,進一步跌到了歷史新低,逼近了2.5元。
3月1日,交通運輸部《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明確規定,快遞企業如有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等情形,最高將被處罰3萬元。
不過新規推行一個月后,據「市界」觀察,這條規定在實操中基本形同虛設,多數快遞仍然會被滯留驛站。
一位湖北的通達系配送員對「市界」表示,他如今的工作比去年更繁忙。他同時攬配圓通、申通的快遞,每天要配送450-550件左右。“各家單價差不多,都在1塊錢以下,大件小件都一樣。”他會把大約一半的快遞放到驛站,每件給驛站3毛。“不然根本送不完”。
即便如此,他身邊不少配送員還是轉行去做了外賣,一單能賺3元,時間也更加自由。“快遞基本工資2000,每天至少配送300件以上才有錢賺。投訴罰款要自己承擔,沒有成功投遞的,每件要收10元罰款。一個月很容易就被罰款1000元,到手不會超過7000元。”
另一位身在四川的通達系配送員也對「市界」表達了相似的說法。他主送的圓通快遞0.88元一個件,他每天大約送300件。中通、韻達、極兔都是0.8元一個件,他三家加起來每天再送250件左右。要想完成這些任務,再除去保險、罰款,除了放到驛站,幾乎沒有其他選擇,這樣一個月最多可以到手6000元。
在快遞員收入日漸微薄的背后,是持續減少的快遞網點,以及大量等待被轉讓的驛站。
打開閑魚等二手平臺,搜索“驛站轉讓”,在全國各地區都會找到許多尋找“接盤俠”的老板。雖然這些驛站的描述都很美好,“5萬加盟,1年回本”,但在它們背后,是一個個虧損的身影。據「市界」觀察,在北京望京某區域,附近的驛站便在兩年之中三易其主。
與快遞員和驛站同呼吸著尷尬命運的,還有快遞公司的財報。
3月20日,中通快遞發布了2023年年報。在三大核心數據上,中通都完成了增長——2023年,中通業務量為302.02億票,同比增長23.83%;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84.19億元,同比增長8.60%;實現歸母凈利潤87.49億元,同比增長28.49%。
不過在發布了這份增收又增利的財報隔日,中通股價卻連續下跌兩日,分別滑落了-2.22%和-6.70%,股價總體距離去年同期下跌了接近40%。而股價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2023年中通快遞的單票收入同比也下降了11.33%至1.24元,同比降幅大于行業水平。
3月26日,順豐也公布了2023年財報。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處理了119.7億個包裹,同比增長16%。但公司全年營收2584億元,同比下降了3.39%。雖然順豐的凈利同比大漲33%,達到82.37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但業內普遍認為,順豐除了時效件,國際業務和供應鏈表現均不及預期。
財報公布后,截至3月27日收盤,順豐股價下跌了4.1%。
02、“優等生”拉不開差距
過去一年,對于快遞公司來說,頭頂的壓力都在持續增加。通達系電商件的市場仍在增長,但不確定性加劇。據某快遞業內資深人士對「市界」表示:拼多多的訂單起量很快,但極兔一家獨大的態勢一去不返。拼多多的價格比服務淘系要低得多,“但不做又無法做到起量優勢”,通達系只好選擇降質去滿足拼多多的需求。
抖音的起量,給快遞帶來了更大挑戰,并拉升了成本。李忠心對「市界」表示:“抖音波動波峰波谷差異很大,快遞公司布產能很難。以前快遞只需應對雙11、618兩個旺季。現在商家自己也不知道抖音哪個單會爆,快遞如何留倉位,如何給抖音商家定價和提供服務,都變得很難抉擇。”
據李忠心觀察,目前通達系切開來看,淘系、拼多多、抖快的占比大約各占三分之一。其中,中通與圓通在淘系、抖快中占比略高。“中通單票最貴,比圓通貴1.5毛,圓通比申通、韻達、極兔再貴1毛多。”
但在惡戰之下,過去一年被挑戰最大的反而是曾經的“優等生”順豐。某種程度上,去年5月,順豐以11.83億元向極兔甩賣了“豐網”,既是及時止損;也標志著經過了3年摸索,順豐階段性地退出了與通達系、極兔等對手在低價、低利潤市場的爭斗。
而從最新財報來看,順豐的高利潤業務也如泰山壓頂。李忠心對「市界」表示,目前順豐2584億元的年營收里,“核心業務只有1000多億”,其他多來自于并購,國際化、合同物流、供應鏈等業務。“這些業務和基本盤缺少協同關系。”
而隨著電子發票的普及,這項順豐最為倚重的高毛利時效件業務,也缺少完美的替代品。“高端食品、櫻桃時令水果冷鏈,對資源的占用性很強。信封快運的毛利可以高達90%,紙箱貨毛利只能達到50%。”現在,順豐能等待突破的國際領域,布局也僅是剛剛展開。
對于虎視眈眈想蠶食順豐的對手來說,除電商件之外,利潤相對豐厚的增量市場發展也并不順利。
3月26日,阿里發布公告,宣布撤回菜鳥在港股的IPO申請。某物流行業資深人士對「市界」表示,一方面這意味著阿里當下的電商競爭態勢加劇,菜鳥需要適度收縮、回歸為淘天做好服務,發揮物流標準、制定流程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過去一年,菜鳥試圖切分順豐與通達系之間,10元左右的快遞市場的折戟。
2023年6月28日,菜鳥集團CEO萬霖曾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高調表示,菜鳥將推出自營快遞。
彼時業內認為,菜鳥希望切分的蛋糕,正是低于順豐、高于淘系的中間價格帶。但事實證明,這一空間的單量并不足以支撐菜鳥的野心和網絡布局。“全行業算下來也就每天1000萬票,這個市場現在反而被中通瓜分了。”
在菜鳥逐漸收縮陣線的同時,2023年6月,菜鳥曾用39億元接手了申通25%的股份。雖然這曾被看作是蔡崇信主導下,助推菜鳥IPO故事的財務動作,卻也客觀幫助了申通在數年來缺少作為后,實現了產能提升。
03、價格戰難落幕
“市場曾一度認為,最早出局的可能會是申通。但阿里的股權介入,幫助申通續了命。”前述資深人士對「市界」說。而申通彼時若黯淡出局,則會使市場的集中度提高,幫助頭部公司優化定價能力。
從過往幾年的財報來看,申通在自動化設備、場地投入上,都相對薄弱,在行業內曾給人一種無心戀戰的印象。
一方面,這與申通董事長陳德軍的個人性格有關。“申通陳老板性格比較和善,不愿意吵架和面對沖突,傾向無為而治。比如山東臨沂這么大一個‘產糧區’,只有一個大的加盟商,給下面人留下了很大權限。”李忠心對「市界」說。
而如今申通在阿里的推動下,重新回歸舞臺,市場份額大幅增長,也給市場增添了變數。
相比之下如前所述,中通的服務與網絡正漸趨穩定,也與其顆粒度較為合理有關。“申通網點太大,韻達網點太小。韻達的聶騰云喜歡精細化管理,只要存在大承包商,便認為你在賺差價,要把你進一步切細。這在增長期沒問題,當增長下行,就會面臨網點癱瘓停擺。而中通這幾年的管理,相對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不過,在當下焦灼的電商低價市場鏖戰中,通達系幾家都還沒能形成一刀致命的絕對競爭優勢。幾家在前后追逐、競相降價的同時,都在嘗試換擋開車。
同時,作為過去3年快遞行業曾經驟起的最大變量極兔,2023年則面臨著網絡穩定性高度搖擺、需要全盤梳理的問題。
3月22日,上市不到半年的極兔交出了首份成績單。財報顯示,2023年公司總收入88.49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2%。公司全年處理188億個包裹,同比增長29%。以此計算,極兔的日單量達到了5150萬單。而據「市界」了解,2023年上半年,其日單量約在4500萬單左右。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極兔的凈利潤出現了巨虧,虧損高達11.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3.6億元——而這與2023年,極兔在上市前吃下虧損的豐網,應大有關系。
據「市界」了解,極兔在收購豐網后,曾面臨著加盟商大批退網的尷尬處境,而豐網曾經日均800萬票的份額,也未能有機地融入極兔。
而當下的極兔,國際化尚不能為其穩定造血,它最需要的還是時間。李忠心表示:全世界的快遞市場規模,都難以與中國匹敵。“美國第一名UPS一天不過2200萬單,不到極兔的一半。”
而這樣的巨量市場,目前仍存在增長空間。這也就決定了,快遞仍需要為價格戰咬緊牙關、過苦日子,而終端的快遞員收入,短期內仍難以獲得顯著提升。
作者 | 李 原
編輯 | 陳 芳
運營 | 解一帆
上一篇:手機號異地補卡銷戶宜早不宜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