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任大猛
圖片|百度網
主編|廖美麗
電影進入長沙城
(長沙銀星電影院舊址)
電燈滅了。黑暗中,一道光,打在一塊白色幕布上。幕布出現的真人會動,馬會跑,水會流,礦工在酒吧會調女郎的口味……
一百多年前,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電影第一次在長沙的宜新浴室上映,標志一種代表新都市文化的娛樂生活——看電影,開始進入長沙。
電影第一次著陸長沙地點據考證就在今天有“時尚娛樂休閑一條街”之稱的解放西路,當年這條街,叫青石橋。
(民國三十七年湖南長沙銀星電影院電影票)
雖然,閔杰在《近代社會文化變遷錄》中說,“電影傳入中國之初,人們對它的態(tài)度十分冷淡”,“興趣不及(放焰火)等傳統(tǒng)娛樂活動”。當時的電影“只是一些活動著的人物和風景”。
但電影登陸長沙卻引起一場風波。1926年,劉嵐蓀在長沙《大公報》副刊《書長沙電影院往跡》一文中回憶說,光緒末年,長沙上演的第一場電影的內容為“美國一女郎與礦工交歡的故事”,當時人們認為這截短片“敗壞風俗,攻擊不遺余力,故觀者寥寥,未久即行歇業(yè)。”
有“長沙通”之稱的已故老人黃曾甫曾經撰文說,1911年,有日本人山井,在青石橋浴華池澡堂(今解放西路原九龍服裝城,今香格里拉酒吧)開設小型電影院,放映電影短片,如《羅克打鳥》等。“場地狹小,座位不多,僅能容一二百人,每日放映兩場,沒有門票,進門交錢。因屬新鮮事物,市民趨之若鶩。當時風氣未開,官紳之家很少去看。”
(燎原電影院)
后來,有一天,某位官員,鳴鑼開道,青石橋交通阻塞。開場子的日本人山井,見妨礙了觀眾入場,于是告到湖南巡撫衙門。巡撫賠禮之外,還請這家開在澡堂中的臨時電影院暫時遷到居室宏敞的湘軍悍將李朝斌的公館后棟(即今蘇家巷湖南省糧食局所在)暫時過渡,后來湖廣總督批示,按照條約,洋人不得入城經商,于是商請這家臨時影院遷到南門外靈官渡,因地理位置偏僻,這家影院只好關門大吉。
據《湖南省志·文化事業(yè)》記載:最初,長沙的電影播放,都是使用移動式放映機臨時租用浴室、宗祠、廟宇或寬敞廳堂作短期的流動性映出。除青石橋宜新浴室外、東茅巷學仕館、福星街黃氏宗祠、小西門水府廟等處都曾放映過電影。
到了民國3年(1914),長沙一地就出現8家由私商興建的專門電影院,開始有固定放映室和觀眾廳,并雇請有專職放映師和雇員。此時,銀幕上不再是乏味的的紀實碎片、活動的風景,西方引進的故事片開始在銀幕上出現。
銀幕旁站著說戲員
今天的人們,如果能倒回到八九十年前的長沙,去看電影,一定會覺得很好玩。
電影院中,銀幕上只見人影晃動,嘴巴在張,卻發(fā)不出聲音來。當時全世界的電影都處于無聲片的時代,只到第一部有聲片才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拍攝,同美國觀眾見面。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無聲片在全世界仍有相當的市場。
民國3年(1914年),當時開辦于瀏正街駱姓公館中的長沙基督教青年會,一度利用教堂作為放映廳(400個座位)放映無聲故事片,后來搬到西牌樓及紫荊街四方塘,在暑假期間還更另辟有露天場,每周放映電影1~2次,最初為會友服務,后來則對外出售門票。
最初的電影有無聲歌舞片如《萬紫千紅》,無聲偵探故事片如《珠寶案》、《三劍客》等。因系外語原片,為使觀眾看懂影片,青年會在長沙最先設影片講解員,稱“說戲員”,放映時說戲員于銀幕側向觀眾講解電影內容,首任說戲員為懂英語的易懷僧,此后又有柳之俊、祖應祺等人,在無聲片時代,青年會劇院一度執(zhí)掌長沙電影院業(yè)的牛耳。同時,長沙也出現了一個說戲群體,比如明德中學暑假露天場,則請英文教員楊皆均擔任講解。
長沙最著名的“說戲員”,是出身瀏小學教師的易躍南((一作易耀南)。1925年前后,正值上海興起第一股拍國產片狂潮,電影市場一片看好,易躍南于是在長沙織機巷西學宮巷內的善化縣舊文廟中先開辦了一個露天電影場,第二年又在東牌樓的白馬巷勸工場租場子開設平平電影院,同時,又在東茅巷、小瀛洲、天心公園等地臨時開辦露天電影場。
易活南的電影場放映的主要以“國產香艷愛情社會巨片”著名。易躍南本人兼任說戲員,據載,,他在說戲時,常常說得“娓娓動聽,特別是講解愛情片,場內鴉雀無聲,婦女被感動得流淚,因而吸引了許多觀眾,營業(yè)情況較好”。當時,長沙人送他一個綽號“姨妹子”(易諧音姨),表示人們對他的喜愛。但。1930年,易躍南因借債集資,盲目擴張,正逢經濟蕭條,竟然破產,最后只身一人前往武漢,到明星電影院重操舊業(yè),當講片員去了。
《火燒紅蓮寺》“燒”出亂七八糟的沖動
1928年,長沙的電影市場迎來了一個旺季。這一年,上海的明星電影公根據平江不肖生小說《江湖奇?zhèn)b傳》拍攝《火燒紅蓮寺》一劇,此后明星公司見到生意火爆,于是拋開原書,隨心所欲,一口氣把《火燒紅蓮寺》拍了18集。
《火燒紅蓮寺》頓時引發(fā)一場全國性的武俠神怪片熱。因《江湖奇?zhèn)b傳》中的故事與長沙有一定關系,長沙這座城市更是被這把火燒得如癡如狂。皇倉街的遠東電影院、北正街的美西斯電影院均賺得盆滿缽滿。
當年的報紙紛紛抨擊《火燒紅蓮寺》等武俠神怪片,說它們使長沙很多人家的子弟受到迷惑,離家出走,到四川峨眉山修道習武。
《國民日報》在《長沙各影院之鳥瞰》中更指名點姓地對喜愛放映武俠片的美西斯電影院進行暗諷說:“在經營上,美西斯電影院最滑頭,放映的影片,多是一口氣念不完的俠怪片名,什么劍啊、仙啊,而且都是別人放過的片子”。
銀宮電影院是長沙最好的電影院
(解放初期長沙銀宮電影院4枚)
民國時期的湖南省《國民日報》曾經評介長沙的電影院說:“外面下大雨,里面雨滴滴,一會兒收茶錢,一會兒買五香瓜子,一會兒某副官某小姐有人找”,極說當年長沙一些電影院的場內衛(wèi)生和秩序差。
然而,長沙的一些電影院,就是由差到好逐步轉變的,比如西牌樓的百合電影院,首先就是租賃洞庭春茶館旁邊的空坪辦露天電影場,賺了錢,就改建為木質結構電影院,設座位800個,到1934年,賺了錢,電影市場又看好,于是又將杉樹皮屋頂換為瓦頂房,并裝修成當時長沙最好的專業(yè)電影院。但好的還在后頭。
(1981年中山路新華電影院門前,廣告墻上排在最前面的電影是《第二次握手》)
1935年百合電影院的老板魏喬年,又與湖南省建設廳職員劉天職、藍肇祺等集股8000銀元,租用中山路國貨陳列館大禮堂開辦銀宮電影院。1936年《長沙市指南》說:“(銀宮)布置亦頗堂皇富麗,為長沙最偉大之戲院。”
當年的銀宮電影院確實是“民國時期湖南放映設備最好的電影院,擁有2部上海新蔡司伊康和百代牌有聲片放映機和整套幻燈設備;房屋系鋼筋水泥結構;有電話、自來水、電風扇、鍋爐房,設備齊全;觀眾座位1100個,全部木質油漆靠背椅;場內地面由雜條木嵌成圖案花紋;男女廁所均用抽水馬桶,墻壁鋪設白色瓷磚。該院放映中西片,以西片為主,日夜兩場,票價2~4角。”
(長沙老影院之百合電影院)
長沙不少八十歲的老人告訴我,當年銀宮開張放電影,就是有聲片,“從銀宮電影院里出來的人個個精神抖擻,口里還哼著《開路先鋒》、《畢業(yè)歌》等歌曲,《桃李劫》、《新女性》、《大路》等片進步文藝作品,都是這里最先放映,進場后就讓人耳目一新。”
此外,米高梅、派拉蒙、福斯、華納兄弟等國際電影公司也看中這家影院,愿意與之合作。
銀宮因其整潔富麗,當年湖南省主席何鍵亦曾多次利用這個場地,演湘劇、放電影,以接待國民黨中央要員孫科等人。
“一江春水”讓“銀星”場場爆滿
(黃興路銀星電影院)
今五一廣場平和堂附近,為昔日長沙著名的銀星電影院所在。
銀星電影院始建1947年3月,是長沙出現較晚的電影院。但一部電影就使這家電影院聲名鵲起。
1947年底,《一江春水向東流》在銀星電影院上映。當時報刊發(fā)表影評說:“無論你是知識分子,還是販夫走卒,看了這部電影都不會不感動。”這部電影:“讓向來重視倫理,重視道德,又飽嘗戰(zhàn)爭之苦的中國觀眾,無不將自己融入電影,融入情節(jié),幻化成里面的人物,與他們一起歷經坎坷,飽受苦難”。
據說《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映后,銀星電影院因這部片子,至少一個月上,一票難求。這部片子,也使銀星電影院董事會對于電影業(yè)的信心大增,不久即一次性拿出80兩黃金,從上海購回一套美國辛浦來斯放映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