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標題:《1/6強!北京法院在全國法院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上喜獲總分第一名》
點擊上方京法網事獲取北京法院官方資訊
喜 報
1月21日下午,由最高人民法院主辦,國家法官學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和人民法院出版社聯合承辦的以“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與刑事審判問題研究”為中心議題的全國法院系統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的評審結果正式公布。
來自全市三級法院的99篇論文分獲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占全部獲獎論文的1/6強。其中,一等獎4篇、二等獎36篇、三等獎26篇、優秀獎33篇,一等獎論文占到全國一等獎論文總數的近1/3。
北京法院在全國法院系統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獲獎名單
論文一等獎
(4篇)
1、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認定的規范與完善——基于對1124份相關判決的考察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江珞伊
徐宇翔
2、檢視與回歸: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中“有能力執行”的司法認定——以裁判文書網全國2017年110份判決為樣本分析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樊創
3、十字陣:司法裁判效果理性思辨可視力研究——“邏輯理性-實踐理性-價值理性”之融貫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李俊曄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曹成成
4、風險管理視角下審判輔助事務外包的困境和出路
北京鐵路運輸法院 楊光
石婕
論文二等獎
(36篇)
1、從“增編加人”到“內部挖潛”:以相對效能為切入點探索建立法院編制動態調控機制——基于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張偉
2、人民法院刑事涉案財物處置難現狀審視與處置機制完善——以100件刑事涉案財物為研究樣本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袁楠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王曉東
3、論民事二審撤回起訴中“經其他當事人同意”的限度——以《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338條為中心展開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趙小軍
4、敘事-證據模型的構建與運用——利用模型解構刑事訴訟中論辯、認證的難題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宋振宇
鮑艷
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杜瑞鮮
5、畫心:探明經驗法則認知事實心智地圖——實現“經驗的法則”到“法則的經驗”結構可視力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李俊曄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 趙玲玲
6、相斥抑或互補:追繳退賠中刑民程序銜接機制研究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孫盈
郝琪琪
7、司法責任制背景下審判團隊績效考核模式構建——以B市中級法院民庭為樣本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張科
施憶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王紅霞
8、以審判為中心改革中“定放兩難”困局破解——囿于事實認定的場域
江西省宜春市中級人民法院 管俊兵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劉克河
9、司法領域央地事權劃分路向指引下財政支出責任體系改革研究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熊壽偉
10、共識的藝術:現代公共關系視角下法官正名制度構建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 程新桐
11、執轉破案件中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適用問題研究——以“執行不能”類型化分析為基礎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謝凌云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謝偉輝
12、“互聯網法院”時代知識產權多元解紛機制的電子化路徑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裴然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吳獻雅
李易忱
13、強制措施對緩刑適用隱性制約之反思與重構
山西省晉中市中級人民法院 郝紅琴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張傳榮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 牟芳菲
14、訴調對接中無爭議事實效力審查規則構建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陳潔
張帆
15、論知識產權審判方式改革下審判權綜合運行機制的構建——以“三合一”審判模式的刑民并軌為主線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張璇
覃波
16、協作式社區矯正模式構建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姜楠
趙云
劉佳欣
17、留住法官的后備力量——論法官助理的分級定職
青海省治多縣人民法院 才仁拉毛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黃昊
18、績效管理視角下的審判團隊績效考評機制構建
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人民法院 羅希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王培松 馮黎明 鄭文靜
19、民事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思維模型及“可視化”評價——以最高法院已發布民事指導案例為樣本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中級人民法院 王同明 王德順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趙云
20、城市人民法庭建設的功能重塑與路徑選擇——以四個直轄市303個人民法庭為樣本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 高虹
牛毅剛
王華偉
21、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人民法庭參與社會治理的路徑完善——基于法社會學、法律史學雙重視角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龔浩鳴
22、民事案由制度適用與糾紛一次性解決目標之沖突與衡平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龔浩鳴
梅宇
王睿涵
23、民事訴訟中訴之客觀預備合并的路徑抉擇與程序規制——以96份訴之客觀預備合并裁判文書為樣本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王冬琪
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 張廣
24、案例自發性運用的實踐檢視、機理歸納和規則構建——基于中國裁判文書網建立以來類案檢索運行效果的考察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李文超
25、勿行審判權之實:新型民商事審判團隊中法官助理履職邊界劃定——以法官助理與法官之間的分權程度為視角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王安妮
耿迎濤
26、省級統管格局下法院購買社會化服務的監管機制構建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袁曉北
唐達
27、司法改革背景下基層法院少年法庭發展路徑選擇——少年審判與家事審判合并運行的改革模式探析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 邵明艷
賈薇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徐曉麗
28、虛假訴訟罪中“捏造事實”的認定——以借貸案件中使用空白格式借款合同為視角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 王然
29、分立與合并:論內設機構改革中少年法庭與家事法庭的關系處理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白婕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趙芳芳 孫彪
30、基層法院司法ADR內卷化現象及矯正——以司法ADR團隊優化為視角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劉璨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 高陽
31、地方法院院長“超載”問題的綜合配套改革研究——以場域理論為視角
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 李旭輝
張夫貴
謝剛炬
32、自由裁量權與檢察院精準量刑建議的博弈與平衡——以四個基層法院的認罪認罰判決書為樣本
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 劉杉彬
馮靖雯
王芳
33、何去何從:司改背景下法院內設機構改革路徑探析——以提升法官審判質效為切入點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李文靜
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 孟思
34、“態度-行為”視角:關于少數意見公開的心理學分析——以37份裁判文書、248份調查問卷為樣本
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 郭立軍
宋萬忠
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余德厚
35、刑事追繳和責令退賠的刑、民、執銜接研究——基于267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刑事判決書的實證分析
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 翟國軍
楊亞妹
36、涉眾型經濟犯罪刑事追繳、退賠與破產程序銜接路徑研究——以破產程序統一受償為視角
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 張澤華
天津市薊州區人民法院 崔軍委
論文三等獎
(26篇)
1、從“一元線性”到“二元矩陣”:司法責任制改革背景下人民法院組織結構創新的邏輯與路徑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伍濤
丁少芃
張春城
2、統一法律適用視角下裁判文書爭點歸納標準構建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牛曉煜
3、裁判文書中少數意見公開的“進”與“退”——以推進司法責任制的全面落實為視角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姜源
4、反思與重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圓桌審判方式的適用及其標準化研究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管元梓
海南省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曹榮剛
5、關于推進庭審實質化改革的新思考——基于北京二中院和拉薩中院的數據對比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楊子良
王鈺楠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級人民法院 次仁平措
6、審視與構建:誠信機制保障視角下的互聯網訴訟規則設置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代文婷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 張曉麗
李春錦
7、審判輔助事務社會化的邏輯起點、現實向度與發展空間——基于“同心圓法則”的判斷
山西省呂梁市中級人民法院 何星潔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寧澤蘭
8、涉互聯網民事案件中電子數據證據的審查與認定——以第三方數字平臺技術的引入為視角
山西省廣靈縣人民法院 李慧芹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鄒鴻雁
9、適度干預型專職調解制度之構建——以“照管性司法”理論為基點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吉靳力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張小旭
解帥
10、“案多人少”形勢下大體量基層法院類案分流機制探究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馬曉軍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陳靜竺
11、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現實困境、理論邏輯及刑法出路——以92件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為樣本
江西省宜春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冀閩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鞠仁
12、從共建到共融:論法院參與法學院人才培養機制之重構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戴國 張敏
山西省長治市城區人民法院 陳軍
13、法院訴訟框架下的人民調解員管理制度構建——以B市F法院速裁庭訴調對接模式為樣本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人民法院 康偉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李異 徐斯博
14、遠程視頻作證探析
青海省治多縣人民法院 金安扎西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薛碧晗
15、審判輔助事務管理的制度邏輯——以審判輔助事務分離、分配、社會化為視角
山西省神池縣人民法院 周成一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 馬玥
16、盜騙交織刑事案件的司法認定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范祥云
楊暢
南昌鐵路運輸法院 石春芳
17、基層法院庭室司法行政事務管理之優化——以內設機構改革后的庭室管理為視角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中級人民法院 王同明 王德順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劉立群
胡宇航
18、雙向優化:論獨任制民事適用范圍的擴張與規制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于曉君
19、類案檢索機制在基層法院的功能實現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龍海忠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馬超雄
20、論“扒竊”定罪中數額要素的角色與功能——以行為無價值和結果無價值折衷為基本立場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 趙振杰
李麗
21、“雅賄”:裁判如何應對?——基于對200份涉文物藝術品賄賂案件判決的分析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馬文紅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王璇
22、博弈論視角下刑事審判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初探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楊瑩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王曉蓉
何雨亭
23、互聯網遠程庭審運行制度研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李馬夢璐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韓思思
24、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中上訴權去留問題研究——以二審審理方式為視角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李馬夢璐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韓思思
25、反思與前瞻:從仁慈少年司法到適當少年司法——以我國校園暴力為切入點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中級人民法院 范海鋒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王婧
26、涉互聯網案件集中管轄規則之構建——以設立互聯網法院為視角
北京鐵路運輸法院 李經緯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朱玥
論文優秀獎
(33篇)
1、裁判文書校對機制的反思與重構——以注意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為進路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原靜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寧曉栩
2、中級法院民事二審程序適用獨任制問題研究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唐興華
何悅
河北省張家口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 趙紅月
3、缺失與補位——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財物處置研究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魏小項
重慶大學 王偉
海口海事法院 林先新
4、刑事審判中被害人民事合同權利的保障——以責令退賠措施的完善為視點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范磊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顏源
5、在獨立與規制之間的動態平衡:法院監察的困境與出路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周崇華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趙旭濤
6、類案檢索機制與統一裁判尺度問題研究——基于類案檢索的機理分析及實證研究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路華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趙鋒
7、權力自律與延伸:法官會議的困境與出路——以管理學權變方法提高法官會議效率為切入點
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人民法院 周燁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楊曉瓊
王陽
8、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語境下法官角色定位之反思——以“行政法官”職業特殊性為視角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朱麗梅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魏浩鋒
9、非誠信訴訟行為有效司法矯正之實現——以充分激發裁判者能動性為視角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中級人民法院 吳志剛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楊力
郭帥
10、論刑事二審程序多層構建與案件的繁簡分流——以二審審查范圍為切入點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中級人民法院 張寶利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張璇
11、刑民交叉視野下虛假訴訟罪司法認定標準實證研究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龍立 祝興棟
12、打通司法責任制落地最后一公里——論紀檢監察與法官懲戒程序的有序銜接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馬巍
13、公訴案件撤回起訴權的限制與規范——以審判權對公訴權的制約為視角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史風琴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王慶剛
魏煒
14、民間借貸案件中涉嫌刑事犯罪時“同一事實”的認定標準——以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五條、第六條的區分適用為中心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級人民法院 甘如庭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尚曉茜
程磊
湯和云
15、走出刑事裁判文書“說理難”之困境——以B市中院2017年度172篇一審結案文書為樣本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唐麗萍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李燁
16、網絡服務提供者侵犯知識產權刑事責任的解構與重塑——兼議《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 劉蔚雯
江西省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顧佰成
17、嵌入式“對物之訴”:刑事涉案財物處理的進路探析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代文婷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 張若楓
18、緩刑裁判執行銜接的困境與出路——社區矯正接收地確定機制之改革構想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覃波
陳嘉琦
19、自洽與對話:網絡誹謗的民刑規制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張江洲
韓喬亞
20、“律師調解”模式的導向厘清與制度完善——以基層法院試點微觀運行為視角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人民法院 德央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林摯
廖鈺
21、刑事判決書證據說理研究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倪仲偉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金子文
曾競
22、以產品思維重構刑事指導性案例制度設計理念與思路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 李鯤
23、專業化審判與扁平化管理的融合與良性互動——兼論專業化審判團隊的重塑與優化
青海省海南州中級人民法院 田常有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安輝
24、合作與對抗:“兩種刑事訴訟程序”中有效辯護的標準與實現——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界分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 于妍
孫亞慧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 李鵬
25、“一帶一路”國家爭端解決機制實踐樣態分析——從國際法治“事發迫動”思維到“預判構建”思維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張榮榮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 魏文風
李春雨
胡佳琦
26、?!叭北!百|”:全覆蓋視野下法律援助辯護質量的保障路徑研究
山西省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文匯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童麗君
27、大數據時代網絡犯罪證明難問題之探析與進路——以網絡犯罪取證中的“數量認定”為角度
山西省晉城市中級人民法院 王嬋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黃淘濤
喬曉楠
28、以未成年子女利益保護為核心的探望權執行機制構建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 慕壽成
應義平
29、法官判斷力的法理學思辨——康德判斷力思想對法學方法論的啟示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趙海榮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 郭海麗
30、民事財產保全審查要件的缺失與重構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佟松樹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 朱晉華
方沖
31、貪污罪罰金刑裁判標準的檢視與完善——基于全國300份判決書為樣本的實證分析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趙輝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馬豫林
32、圖爾敏模型應用:指導性案例參照規則邏輯導圖之構建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何宏勤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鄭飛飛
朱政
33、環境監管失職罪的司法認定規制與完善——兼談空白罪狀的要件填補
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法院 王芹
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人民法院 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