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說“搬家4不扔,扔了福氣散”,哪4種?有道理嗎?
112 2025-07-05
“江湖”兩個字,最早出于《莊子·大宗師》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它最初是個哲學詞匯,歷代文人都對“江湖”做過主觀的注解,它有時泛指天下四方,有時又單指隱士的居所。江湖的范圍和內涵隨著注解者的閱歷經常變化,很少有人能下一個具體的定義。
而《江湖八大門》這本書堪稱異類,作者仔細研究,將古代社會階層中,凡帶欺騙性質的灰色職業,分為八個大類:冊、火、飄、風、驚、疲、爵、要。
八大門中的人物既有百姓也有官員,行騙的地點既有廟堂也有鄉野,不以其身份區分,專論其行事性質。全書用包容的態度為江湖作了全新注解:江寓長遠,海寓深廣,江湖就是滾滾紅塵、滔滔社會,既包括廟堂也包括民間。
讀罷本書可了解最為真實的江湖,明白那些延續千年、時至今日仍在社會存而不絕的百種騙術套路。
《江湖八大門》書影
“老海”是對浸淫社會多年、深得江湖三昧者的稱謂,略帶貶義。老海必出自江湖八大門之中,這些人熟知三教九流的生存規則,深諳道行淺薄之人的心理弱點,靠著半真半假的話術和摻泥帶水的實物,通過精妙的連環套把他人錢財掠進自己腰包。其心可誅,其行可惡,良善之人唯有知道老海的套路方能破局而退,這也是作者的警世深意。
冊門,不賣經史子集,專賣秘方、假畫等吸人眼球、勾人貪欲的東西。賣的時候還要結合編好的唱詞,看人下菜碟,其實就是現在全靠話術的無本推銷。作者詳細解釋了古代字畫和碑帖造假的技術手段,摘了一些說顧客有病的唱詞出來,讀來甚是有趣。
搞笑假畫《虎嘯山林圖》
火門,不是餐廚之火,而是丹鼎之火。古代很多帝王名士妄圖燒金煉汞,從而羽化長生。火門的欺騙對象便是這類達官貴人,從魏晉的五石散到明清的紅丸,無數被騙者死在了鉛汞之毒中。
火門騙人,會先把自己包裝成具備長壽、神奇、豪奢三大特點的出世仙人。他們先當頭一棒、驚世駭俗,才能誘人上鉤、自奉黃白,《儒林外史》中的洪憨仙便是此種套路。其中有父子互換身份以顯示駐顏有術;有人冬日服食砒霜只穿單衣自詡成仙;有人將金子碾碎用硫熏黑,然后再在爐鼎中煉成黃色,謂之點石成金。網上盛傳的川人李青云活了二百多歲,作者也詳盡揭發出其騙局內幕,讀罷不勝唏噓。
假仙人
驚門,則是純以話術和玄學欺人,作者解釋了算卦、相面、測字的慣用套路,并總結出了驚門的真相:有效信息的交換使用。
青年算命多是問前程;商人看相多是測財運;戀人測字無非是婚嫁,驚門之人見多了各色人等便總結出一套八九不離十的話術模板。倘若顧客不發一言,驚門之人便無從測算。于是,他們會引誘顧客閑談。在交談中,驚門之人先“買”進顧客話中的信息,然后稍加雕琢夸大再“賣”給顧客,一步步套出有用信息,然后再反饋回去,便會給人以神算之感。說白了,還是話術。
算命先生
爵門,指圍繞官爵進行的欺詐。爵門中人往往成群結隊,不會獨行。頭目必然要熟諳官場禮制,甚至就是官場中人。他們游走于各層衙門,見風使舵,有通天手段。有的富人官癮奇大,未作官便要做足官架子,爵門投其所好,為其謀劃買官之路;科舉考試時,爵門中人層層打點,泄題買賣;更有甚者,膽大無邊,扮某官員之同僚回該官員老家行騙,待人發現時已經遁走。這跟如今新聞中假扮官員行騙只流如出一轍。
爵門打點,錢財必不可少。作者舉一例:唐朝劍南節度使段文昌,上任前想做一個好官。判一案子,結果頭天升堂,便看到桌上有一紙條:“奉錢五千貫,勿結此案。”段大怒,定要三天了解此案。第二次,又有一紙條:“奉錢一萬貫,勿結此案。”段不為所動,第三日:“奉錢十萬貫,勿結此案。”十萬貫已可通朝廷,段大氣不敢出,終未結案。
《清平樂》中的宋代官員
要門,是八門中技術最低劣的一種,囊括乞討、裝死、敲詐、偷竊、搶劫等蠻橫手段,無本獲利,若不得手,其報復也最為兇狠。比如有乞丐沒討到飯便拿蓮花落將主人一家唱死,搶劫不成便殺人滅口。尤其講到舊時一些廟宇看香客貧富提供不同服務的例子,更是道出了社會的真諦。
其余如飄門指在江湖中行蹤不定的人。跑碼頭的、設賭局的、仰人鼻息的落魄書生都歸此類。風門既包括搞風水的,也包括搞風流詐騙的。疲門指部分無良醫生行騙,因其設局時長,故以疲字冠名。
江湖就是社會
本書所舉實例不下百數,最后列舉了七十二套寡門頭以及一些江湖黑話,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作者將古往今來一直撲朔迷離的“江湖”完整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其中所說的各種騙術其實在今天還有壞人在使用,只不過換了個包裝而已。讀者可舉一反三,閱過本書提高自己的辨識能力。
江湖其實就是這個世界,就在我們身邊。而隱藏在八大門中的壞人像是一條條吐著信子的毒蛇,勾起善者的貪欲。而一個明事理的人要想在江湖里全身而退,必然先要懂江湖的套路,后反求諸己,嚴格自律,不占眼前小利、不迷奇術怪異。這便是閱讀本書的終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