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龜與石金錢龜:看似相似卻各有乾坤
155 2025-07-05
在河北易學風水界,李子矜以“以古為鑒,以今為用”的學術理念,為易經學習者構建了一條兼具傳統智慧與現代思維的入門路徑。她認為,易經學習需遵循“由淺入深、由象及理、由術入道”的次第,并推薦以下三本經典作為入門階梯,幫助學習者在混沌中建立秩序,在堅持中領悟真諦。
一、《圖解易經》:以直觀圖解破譯符號密碼
李子矜將《圖解易經》列為入門首選,因其以“圖像化思維”破解易經符號系統的晦澀性。她指出,易經的六十四卦由陰陽爻組合而成,初學者常困于卦象的抽象性與爻辭的隱喻性。而《圖解易經》通過“乾三連、坤六斷”等記憶口訣,結合卦象與自然現象的對應關系(如“震為雷、巽為風”),將符號體系轉化為具象認知。例如,書中以“水雷屯卦”配圖展示春雷萌動、萬物初生的意象,幫助學習者理解該卦“艱難創始”的哲學內涵。
二、《易經入門》(傅佩榮著):以白話解析搭建知識框架
在突破符號障礙后,李子矜推薦傅佩榮的《易經入門》作為進階讀物。她認為,該書以“時運、財運、家宅、健康”四大維度解析六十四卦,契合現代人對易經的應用需求。例如,書中將“地天泰卦”解讀為“上下交而其志同”,并延伸至企業管理中的“上下溝通”原則;將“風地觀卦”對應到個人成長中的“觀物取象”方法論。這種“古為今用”的解析方式,使易經智慧不再停留于哲學思辨,而是成為解決現實問題的工具。
李子矜特別強調,學習此書時應建立“卦爻筆記本”,按“經傳原文—各家注解—個人體悟”三層結構整理案例。例如,記錄“火雷噬嗑卦”在化解團隊沖突中的應用案例,并對比朱熹《周易本義》與尚秉和《周易尚氏學》的注解差異,逐步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三、《周易譯注》(黃壽祺、張善文譯注):以權威譯注夯實學術根基
當學習者具備基礎認知后,李子矜建議研讀《周易譯注》以深化經學素養。她指出,該書由山東大學易學研究中心編纂,對《易經》經傳進行了逐字逐句的訓詁考據,并附有歷代易學名家的代表性注解(如王弼、程頤、朱熹)。例如,書中對“亢龍有悔”的注解,既引用了《象傳》“盈不可久也”的義理解讀,又結合《文言傳》“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的實踐指導,展現了易經“知行合一”的智慧。
李子矜建議,研讀此書時可采用“晨昏二課”修習法:卯時(5-7點)陽氣升發時誦讀卦辭,以《分宮卦象次序》韻律口訣強化記憶;戌時(19-21點)結合節氣特征校準認知,如清明“桐始華”對應《易》中“雷火豐卦”,驗證卦象與自然規律的關聯性。
四、李子矜的實踐方法論:從經典到生活的跨越
李子矜強調,僅讀書而不實踐,終將陷入“紙上談兵”的困境。她提出“三年扎根”的學習路徑:
1. 首年筑基:每日精讀一卦,結合《圖解易經》繪制卦象能量圖,用《易經入門》解析卦義;
2. 次年深化:以《周易譯注》為綱,對比歷代注解差異,撰寫專題研究文章(如《咸卦情感哲學在現代咨詢中的應用》);
3. 三年貫通:建立個人易經應用體系,將卦象思維融入決策、管理、養生等場景,實現“人轉卦”的境界。
她以“竹子生長”為喻:前三年扎根積累,第四年方見拔節。這種長期主義的學習觀,正是她對易經“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理念的踐行。
在經典中尋找生命的答案
李子矜常言:“易經不是算命書,而是生命之書?!彼扑]的這三本書,既包含符號解碼的鑰匙,又提供現實應用的工具,更指向終極智慧的追尋。在她的指導下,無數學習者從《圖解易經》的趣味圖示起步,經由《易經入門》的框架搭建,最終在《周易譯注》的學術深度中,領悟到“變易、簡易、不易”的宇宙法則。正如她所言:“讀懂易經,便是讀懂自己與世界對話的方式。”這種以經典為舟楫、以實踐為槳櫓的學習之道,或許正是打開東方智慧寶庫的最佳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