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知識 | 地質羅盤的結構和使用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巖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等。
(一)地質羅盤的結構
地質羅盤式樣很多,但結構基本是一致的,我們常用的是圓盆式地質羅盤儀。由磁針、刻度盤、測斜儀、瞄準覘板、水準器等幾部分安裝在一銅、鋁或木制的圓盆內組成,如下圖:

1、磁針:一般為中間寬兩邊尖的菱形鋼針,按裝在底盤中央的頂針上,可自由轉動,不用時應旋緊制動螺絲,將磁針抬起壓在蓋玻璃上避免磁針帽與項針尖的碰撞,以保護頂針尖,延長羅盤使用時間。在進行測量時放松固動螺絲,使磁針自由擺動,最后靜止時磁針的指向就是磁針子午線方向。由于我國位于北半球磁針兩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針失去平衡。為了使磁針保持平衡常在磁針南端繞上幾圈銅絲,用此也便于區分磁針的南北兩端。
2、水平刻度盤:水平刻度盤的刻度是采用這樣的標示方式:從零度開始按逆時針方向每10°一記,連續刻至360°,0°和180°分別為N和S,90°和270°分別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測得地面兩點間直線的磁方位角。
3、豎直刻度盤:專用來讀傾角和坡角讀數,以E或W位置為0°,以S或N為90°,每隔10°標記相應數字。
4、懸錐:是測斜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懸掛在磁針的軸下方,通過底盤處的覘板手可使懸錐轉動,懸錐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為傾角或坡角的度數。
5、水準器:通常有兩個,分別裝在圓形玻璃管中,圓形水準器固定在底盤上,長形水準器固定在測斜儀上。
6、瞄準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覘板,反光鏡中間有細線,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細線,目的物三者成一線,作瞄準之用。
(二)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磁偏角的校正。因為地磁的南、北兩極與地理上的南北兩極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點的磁北方向與該點的正北方向不一致,這兩方向間的夾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點磁針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東邊叫做東偏,偏于西邊稱西偏。東偏為(+)西偏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計算,公布以備查用。若某點的磁偏角已知,則一測線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關系為A等于A磁加減磁偏角。應用這一原理可進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時可旋動羅盤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盤向左或向右轉動,(磁偏角東偏則向右,西偏則向左),使羅盤底盤南北刻度線與水平刻度盤0~180°連線間夾角等于磁偏角。經校正后測量時的讀數就為真方位角。
1、目的物方位的測量
是測定目的物與測者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也就是測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從子午線順時針方向到該測線的夾角)。
測量時放松制動螺絲,使對物覘板指向測物,即使羅盤北端對著目的物,南端靠著自己,進行瞄準,使目的物,對物覘板小孔,蓋玻璃上的細絲,對目覘板小孔等連在一直線上,同時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待磁針靜止時指北針所指度數即為所測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針一時靜止不了,可讀磁針擺動時最小度數的二分之一處,測量其它要素讀數時亦同樣)。
若用測量的對物覘板對著測者(此時羅盤南端對著目的物)進行瞄準時,指北針讀數表示測者位于測物的什么方向,此時指南針所示讀數才是目的物位于測者什么方向,與前者比較這是因為兩次用羅盤瞄準測物時羅盤之南、北兩端正好顛倒,故影響測物與測者的相對位置。
為了避免時而讀指北針,時而讀指南針,產生混淆,應以對物覘板指著所求方向恒讀指北針,此時所得讀數即所求測物之方位角。
記錄時除記方位角外,還要冠以所處相限名稱,如SW230°,其中230°是方位角,SW是相限稱呼。
2、在地形圖上定點
(1)利用地形地物定點
如果所在地點地面有明顯的地形地物標志(如房屋、塔、山頭、三角架、橋梁、河溝或道路拐彎處等),可利用該點的標志物在地形圖上找到其位置。
(2)交匯法定點
如果所在地點地面無明顯地形地物標志,則可利用羅盤測定不在同一方位上的2~3個目標物的方位角,然后在地形圖上通過所測的2~3個目標物,作出2~3條方位線,其交點即為所求地點。這種方法稱為交匯法,其中三點交匯法更準確。
3、巖層產狀要素的測量
巖層的空間位置決定于其產狀要素,巖層產狀要素包括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1)巖層走向的測定
巖層走向(strike):是指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其交線叫走向線。走向表示巖層在空間的水平延伸方向,用走向線的地理方位角來表示(0°~360°)。由于走向線有兩個延伸方向,故同一巖層的走向有兩個值,兩者數值相差180°。
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如羅盤無長邊,則取與南北方向平行的邊與層面緊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
因為走向是代表一條直線的方向,它可以兩邊延伸,指南針或指北針所讀數正是該直線之兩端延伸方向,如NE30°與SW210°均可代表該巖層之走向。
(2)巖層傾向的測定
巖層傾向(dip):巖層面上垂直于走向線向下所引的直線稱為傾斜線,傾斜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稱為傾向。傾向表示巖層在空間的傾斜方向,一般用地理方位角表示(0°~360°),其數值與走向相差90°。巖層的傾值只有一個。
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并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見下圖)。
假若在巖層頂面上進行測量有因難,也可以在巖層底面上測量仍用對物覘板指向巖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指北針受障礙時,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巖層底面,讀指南針亦可。
(3)巖層傾角測量
巖層傾角(dipangle):是指傾斜線與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之間的夾角稱傾角(或真傾角)。它是巖層面與水平面之間的最大銳角,傾角值為0°~90°。在不垂直巖層走向線的任何方向上量得的傾角稱視傾角或假傾角,視傾角總是小于真傾角。
野外分辨層面之真傾斜方向甚為重要,它恒與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層面上滾動或滴水使之在層面上流動,此滾動或流動之方向即為層面之真傾斜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直立,并以長邊靠著巖層的真傾斜線,沿著層面左右移動羅盤,并用中指搬動羅盤底部之活動扳手,使測斜水準器水泡居中,讀出懸錐中尖所指最大讀數,即為巖層之真傾角。

(4)巖層產狀的記錄
層產狀的記錄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如果測量出某一巖層走向為310°,傾向為220°,傾角35°,則記錄為NW310°/SW∠35°或310°/SW∠35°或220°∠35°。
在實際工作中為了簡便,只要測量和記錄巖層的傾向和傾角即可,寫法如SW220°∠35°,因為走向與傾向相差90°(夾角),如果知道了傾向,加減90°就是走向度數了。例如220°+ 90°=NW310°,或220°-90°=SE130°。如果要將走向、傾向和傾角三者標在圖上時,寫的符號是├30°,長線方向表示走向,短線表示傾向(SW220°),數字代表傾角。
野外測量巖層產狀時需要在巖層露頭測量,不能在轉石(滾石)上測量,因此要區分露頭和滾石。區別露頭和滾石,主要是多觀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斷。
測量巖層面的產狀時,如果巖層凹凸不平,可把記錄本平放在巖層上當作層面以便進行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