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床頭萬萬不要放這3樣東西?提醒:這一種還真別不當回事
71 2025-07-02
筆者曾經和信陽市固始縣的一位朋友交流的時候,他向我介紹了他的家鄉固始縣的美食美景,并且告訴我說有空去信陽的話一定要去固始縣看看。后來筆者到達信陽市區游覽之后,看到信陽的所轄縣的美景,也想去看一看。但是看到實際的距離之后,確實犯了難,仔細從地圖上也可以看到信陽的市區浉河區和平橋區(原信陽縣)位于整個信陽地區的最西面,而信陽所下轄的8個縣全部位于中部與東部,和信陽市區之間隔著高山峻嶺。信陽的市區為什么要選擇在最西邊設立呢?其實這和歷史因素有關,其中就包括信陽的崛起和古光州府的沒落。
信陽市區位于全市的西部
我們打開河南的地圖可以看到現在河南有17個地級市,如果說再看清代的河南地圖的話,你會發現現在河南的地級市的范圍基本上和清代的普及的范圍差不多。例如南陽府和現在的南陽市,歸德府和現在的商丘市,衛輝和現在的新鄉市,雖然說當時的府的政治中心可能有變化,但是基本上范圍是沒有太大的變化的。可以說清代的省——府——縣的范圍奠定了現在河南地級市范圍基礎。
現代河南地圖
清朝時期河南地圖
如果說再看仔細一點,你會驚奇的發現,現在的信仰和他所下轄的縣在清代的時候并不屬于同一行政轄區。現在的信陽市區在清代屬于汝寧府(指所在駐馬店市汝南縣)。而其他的七個縣在清代屬于光州府,治所在光州城(今信陽市潢川縣)。
提起來光州,它的名氣可真不小,尤其是在我國南方地區。光州是春秋時期黃國故地,距今已有4000余年歷史,是豫南地區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黃國青銅器文化遺存豐富,曾出土800余件青銅器,其中多件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展現了其在先秦時期的重要地位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為光州人,其治水興農的功績不僅影響江淮地區,更成為上海及吳越文化的開拓者 。
黃國故城
光州是中原移民南遷的核心起點,自唐代陳元光率87姓將士南下開漳建州后,其后裔擴散至閩粵臺及東南亞,形成“臺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光州”的根親文化現象 。據中國臺灣戶籍統計,500戶以上的大姓中63個明確祖籍為光州 。很多福建地區的人的族譜上面都會寫祖源來自“光州”,光州人陳元光被尊為“開漳圣王”,其家族政策促進閩南發展,成為閩臺共同信仰的守護神 。
開漳圣王光州人氏陳元光
光州的前身是光國,光州古為光國(公元前2030年以前)。《光州志·點校本》記載:“黃帝之子二十五人,為姓一十有二,其結姓分國,見之于古籍者,一曰光。”三國魏文帝曹丕時期設立了弋陽郡,管轄現在的豫南地區的大部分,是當時豫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弋陽和光州
后來弋陽郡改為光州,唐太極元年(712年),光州州治由光山遷至定城(今潢川),轄定城、光山、固始等縣,正式奠定光州行政格局 。
光州
我國在元代時正式確立了行省制度,當時的光州隸屬于汝寧府,統轄固始、定城、光山三縣,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廢除定城縣建制,將其轄區并入光州,形成“以州代縣”的行政格局,光州成為豫南地區的核心行政中心,轄光山、固始、息縣三縣。洪武四年(1371年),光州一度改屬中都臨濠府(今安徽鳳陽),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歸汝寧府管轄 。成化十一年(1475年),明朝從固始縣析出商城縣,劃歸光州管轄。至此,光州領光山、固始、息縣、商城四縣,奠定了明清兩代的基本行政區劃框架 。
清代的光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光州升為直隸州,直屬河南布政使司,不再隸屬汝寧府。這是光州行政地位的頂峰,轄縣延續明代的四縣(光山、固始、息縣、商城),成為河南南部唯一的直隸州 。光州依托淮河、潢河水運網絡,成為豫南與江南物資集散地。清代《鎮潢雙城圖 》記載,北城為官府駐地,南城商鋪林立,尤以茶(光州雪芽)、絲、糧貿易著稱。乾隆年間,光州茶業已采用機械化制茶工藝,遠銷京津地區 。
光州古城
南宋光州知州梁季泌首次擴建南城,至明初因風水學說調整潢河河道,形成北城(官府區)與南城(商貿區)隔河相望的格局。北城設五門(來運、永和、迎恩、清晏、大順),南城設六門(東、西、寧安、康濟、小南、大南門),雙城以鎮潢橋相連 。
清代光州城內有街道19條,其中南城占10條;民國時期增至25條,南城占14條。南城以石板鋪路、青磚灰瓦建筑為主,商鋪密集,成為豫南商業中心 。光州依托淮河、潢河水運,成為豫南與江南的物資集散樞紐。清末民初,城內私營商業達三千余戶,涵蓋絲綢、染坊、煤油、西藥等行業,并設有“湖廣會館”“山陜會館”等商幫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光州香稻米、竹帽辮等四類產品參展,手工業國際影響力顯著 。光州通過小潢河連接淮河與長江,商船可直達武漢、上海。
民國時期的光州圖
1913年美國人拍攝的老照片顯示,潢河上“商船云集、桅桿高聳”,印證其“豫南小蘇州”。潢川在清代為光州直隸州,水路暢通,小潢河穿過整個城關,上通武漢三鎮,從武漢可直接發貨運到潢川。下游從潢川縣上游崗鄉的四個臺村可到淮河,那里是小潢河和淮河的交界處,從淮河直接進入長江流域,水陸交通非常的便利,是豫東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各地的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從這里運往四面八方。優越的區域位置,使得來來往往的草船車馬穿梭于此,各路的商賈也在此進行著貿易往來,潢川成為日趨繁華的商阜小鎮。《中華歸主》統計,當時的光州城(潢川)是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僅次于省會開封和水運中心周家口,擁有10萬人口,而當時的信陽州才只有3萬。
光州的船隊
光州是個大城市
現在信陽市區的所在地是古代申國的所在地,信陽還有個別稱叫做申城。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因避宋太宗趙光義之諱,改義陽軍為信陽軍,稱信陽軍,領信陽縣、羅山縣2縣,這是信陽作為地名在歷史上首次出現。在明清時期,信陽作為一個散州(類似于縣級市)隸屬于汝寧府。
汝寧府信陽州
清朝的時候,清政府決定修建京漢鐵路,這條鐵路正常情況下都是采取直線的線路來走的,因為那樣能夠節省成本。在這條鐵路進入河南境內的時候,按照正常情況下來說,走直線的話可以從省會開封一直到廣州城隍穿,但是這條鐵路在豫北地區準備跨越黃河的時候犯了一個問題就是開封段的黃河不適合修架橋鐵路,因為開封段是黃河是“地上懸河”和“豆腐腰”,修建難度過大,于是當時鐵路修建的組織者張之洞選取了開封西邊的鄭縣段(現鄭州)黃河,來架橋修鐵路,繞開了河南省東部和東南地區,選擇了鄭州——漯河——駐馬店——信陽的路線。
京漢鐵路
當時的信陽還只是汝寧府下轄的一個小縣城,京漢鐵路(平漢鐵路)1902年通至信陽后,火車站選址于老城北郊荒野,直接推動城市重心北移 。鐵路樞紐地位催生了信陽首批現代企業:1918年袁家驥等集資建成豫南首個發電廠“光華電燈公司”,開啟城市電力照明時代;1921年靳云鶚、袁氏家族與教會合建的豫南大同醫院(今中心醫院前身),引入西方醫療體系 。鐵路物流使信陽成為豫南大宗商品集散地,在當時的信陽火車站附近聚集了大量的商號,信陽在現代崛起的重要因素就是火車的到來,在當時成為了汝南府的最大城市。
信陽老火車站照片
因為當時的信陽崛起,而且汝南縣城錯失了京廣鐵路,在日后建國的時候成立了信陽專區范圍基本上和清代的汝寧府差不多,可以說信陽在當時繼承了汝寧府的衣缽。而在信陽東部的那幾個縣即光州府的范圍建立了潢川專區,治所在潢川縣。
1949年河南地圖
當時的潢川因為錯失的鐵路而逐漸走向沒落,雖然說后來設立的潢川專區,但是基本上還是以農業為主。由于當時我國處于計劃經濟時期,當時提倡精兵簡政,對于當時的行政區劃劃分要做到精簡,取消了潢川專區,并入了信陽專區。
信陽和潢川合并
1952年潢川專區和信陽專區合并之后,當時信陽專區管轄的將近17個縣,同時還有淮河的阻礙,南北交流不便。淮河的阻礙也是很大的難題,淮河無橋梁貫通,南北交通嚴重依賴京廣鐵路和擺渡。例如,駐馬店北部縣區到信陽需繞道息縣渡河,或乘火車繞行,耗時數日 。1960年代初,專區會議常因交通不暢導致參會率不足,迫使信陽地委分片召開會議,暴露了行政割裂的弊端 。
1963年信陽專區向中央提交報告,強調“分專而治”的必要性,1965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駐馬店專區,信陽專區原下轄的,在淮河以北的縣都歸屬駐馬店專區管轄。而原來的潢川專區的管轄的縣仍然由信陽專區領導。
駐馬店地圖
所以說現在信陽專區位于全市的最西部也是因為近代交通的興起,古代廣州府的沒落以及歷史上的變遷因素有關,是一種綜合性的歷史產物。
你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