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明:真正扛得起大財的人,都有個共同點(并非玄學)
我發現,扛得起大財的人,都有個讓人驚掉下巴的共同點 —— 超級會 “藏”!
你沒看錯,就是這個平平無奇的 “藏” 字,扛起了大財的關鍵密碼。
試問,有些人恨不得把 “搞錢” 倆字焊在腦門上,為啥拼了老命,卻始終不入財門?而有些人卻能輕輕松松,悶聲把大錢賺了?答案就在這個 “藏”字上!
一、藏財富
在一些社交平臺上,尤其是微商朋友圈里,"凡爾賽大賞"正在經歷祛魅狂歡。比如開著超級跑車在尖沙咀兜風;曬米其林星標;曬自己的名牌包包和珠寶首飾。
乍一看,覺得他們可風光了,可實際上呢?這就是在給自己挖坑!不是“作”沒了,就是陷入各種麻煩。
粵港老一輩的人都很講究不要“招搖”。過年發紅包,都不會把金額包得很大,意思到即可,就是怕太過張揚會影響財運。
越低調,財越旺!這就好比燒水,水還沒燒開就急著揭開鍋蓋,熱氣全跑了,這水還能開嗎?倒反是灣仔市場那個總抱怨房貸壓力的“豬肉榮”,悄無聲息地在深圳又買下兩套海景房。
所以,中國人講究“悶聲發大財”,真正抗得起大財的人已經修煉到"大隱隱于市"的境界,他們的消費降級比你的消費升級還要奢華。
二、藏鋒芒
在香港,能人不少,但真正混得好的,都是那些悶聲發大財的主兒。
比如李兆基先生,他們在商場上一直很低調,默默積累實力,等到時機成熟,才一舉出手,取得巨大的成功。
當代商戰中的聰明人同樣懂得"扮豬吃老虎",某科技新貴在行業論壇上永遠自稱"小學生",卻在三年內用專利墻壘出了百億市值。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比那些在發布會上吊打友商的CEO高明何止百倍。
而三國時的楊修,聰明絕頂,屢次犯曹操的忌諱,曹操出個燈謎,他秒懂還到處宣揚,最后惹得曹操厭煩,丟了性命。
《菜根譚》里說:“藏錦衣于布袍之下,藏金玉于瓦罐之中。”人的運勢也應如此,當運勢不好的時候,就應該藏起來;鋒芒太露就容易招災——尖銳的東西皆是“煞”。只有在運勢好的時候,再適當展露鋒芒,才能順勢而為。
三、藏心事
大家知道為什么黃大仙的簽筒要搖三次嗎?其實它是告訴你——心事說出來之前要三思!
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那些心事多得像一包爆米花,隨時隨地都能爆出來的人。說真的,遲早要被人坑。
在成年人的江湖里,你的心事就是你的 “命門”!那些扛大財的人,心里都跟明鏡似的,才不會輕易把自己的脆弱暴露給別人。要是隨隨便便就把心事攤在桌子上,那等于把刀遞給別人。
但藏心事可不是讓你憋在心里,把自己憋出病來。而是要學會篩選傾訴對象,記住,不動聲色的人,往往才是最后的贏家!——就像鐵板燒中最香的永遠是后面那鍋,說出來的心事立刻貶值50%。
在這個社會,“卷王”的生活永遠是壓力山大。所以,情緒穩定、隱藏心事,對于打拼想積累財富的人來說,很重要。
四、藏時機
《史記》記載范蠡"三聚三散"的智慧,在當代有了新版本:某新能源車企在補貼退坡前半年就開始研發共享電池,等同行哀嚎時,他們的換電站已鋪滿長三角。這就像老茶客存普洱,知道什么時候該密封,什么時候要通風。
你看雷某的微博就懂什么是大"藏"高手。他在造車最艱難時天天曬小米粥,等吃瓜群眾調侃他要轉行當美食博主時,突然拋出S7價格屠刀。搞得友商連夜改PPT。
這正應了《燒餅歌》中的"寅卯不同光"——早一步就是輸,遲半步反而食正天時。所以說賺錢別著急,關鍵時要像等過海巴士,站對位置比追車更重要。
那些抗得起大財的人,深知時機的重要性。你看跑馬地那些經驗豐富的騎師,就非常懂得耐心等待最佳時機,然后一舉出擊,拔得頭籌。
某基金經理跟我調侃說:立春買消費股要用綠色交易軟件,芒種拋元宇宙概念要選暴雨天,霜降囤黃金要戴金絲眼鏡,找時機要循五行六運之氣云云……^^我看挺靠譜,畢竟《黃帝內經》的比美聯儲加息周期早發明兩千年。
五、結語
俗話說"財不入急門,福不臨躁家",真正扛得起大財的人,早把“藏”修成了行為藝術——一邊在抖音教人薅羊毛,一邊用羊毛收益悄悄買了整片草原。記住了,最厲害的“藏”就在于——當全世界都覺得你沒錢時,你才能悶聲發大財!#李大師智慧##易經智慧##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