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照片3不放,放了家不旺,哪些地方不能放照片
71 2025-07-06
截止2010年
95%以上的野生虎種群已經逐漸消失
當時全球13個老虎分布國
一致決定
將老虎從瀕危滅絕的邊緣拯救回來
近年來,我國的野生虎數量呈現緩慢增長趨勢。但很多老虎還是面臨著棲息地喪失、盜獵、非法貿易等的威脅,現實仍然不太樂觀。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
關于老虎需要知道哪些?
為什么要保護老虎?
保護老虎我們能做哪些事情?
1、虎的分布
虎的分布區從起源地逐漸向四周擴散,東到朝鮮半島和遠東地區;西至里海沿岸及土耳其東部;北至西伯利亞;南至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巴厘島等地;西南則分布到緬甸和印度次大陸。
供圖: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劉悅晨,漢化:盧平
虎的歷史分布及現有分布區域
箭頭表示推測的各亞種演化歷史
2、虎的分類
人們很早就對不同地區的虎進行了區分,虎分九個亞種(亞種屬種內類群,是指同種內由于地域、生態或季節上的隔離而形成的形態特征性狀上有明顯區別的生物群體):
分別是東北虎(西伯利亞虎)、華南虎、巴厘虎、印支虎、馬來虎、爪哇虎、蘇門答臘虎、孟加拉虎和里海虎(高加索虎、新疆虎)。
?東北虎(西伯利亞虎)
東北虎(西伯利亞虎)是體型最大的虎亞種,體長可達到280cm,體重可達到320kg,分布于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北部和中國東北部,東北虎野生種群的90%以上都生活在俄羅斯遠東地區。
東北虎適應了亞寒帶冰天雪地的氣候圖源Dave Pape,Wikimedia Commons
?華南虎
分布于中國華中、華東和西南部,上個世紀90年代在野外滅絕,目前只有少量飼養種群,野生種群在自然界復壯的希望非常渺茫。
?巴厘虎
分布于印度尼西亞巴厘島,1937年,最后一只巴厘虎在巴厘島西部森林里被獵人獵殺。
被人獵殺的巴里虎巴里虎曾生活在印尼的巴厘島1937年,地球上最后一只巴里虎被人射殺
?印支虎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的越南、老撾、柬埔寨一帶,由于多年的戰爭現僅存1220到1785只野生的。
?里海虎(高加索虎、新疆虎)
曾廣泛分布在西亞和中亞的伊朗、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蒙古、中國新疆及俄羅斯境內。
1970年,最后一只里海虎在土耳其被獵殺,至此,里海虎絕跡。
攝于1899年的里海虎影像資料按照兩個亞種的分類規則,這應該是一只“大陸虎”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爪哇虎
分布于印度尼西亞爪哇島,1980年,最后一只爪哇虎在雅加達的動物園去世。
攝于1938年的爪哇虎影像資料圖源Andries Hoogerwerf,Wikimedia Commons
?蘇門答臘虎
僅生活在印度尼西亞所屬的蘇門答臘島,是現存最小的虎種。顏色深、接近紅色、毛短,因此肌肉輪廓明顯,非常壯觀且“面相”極其兇惡,體重120千克。
2017年,印度尼西亞的警察逮捕了一個涉嫌獵殺蘇門答臘虎的的團伙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是目前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虎亞種,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和中國等地。15年印度政府公布了野生虎的數據,從2010年的1706只增加到2015年的2226只。
?馬來虎
馬來虎是2004年新確認的老虎亞種,分布在馬來半島南部的馬來西亞與泰國境內,此前一直被歸類為印支虎的一個種群。
2004年,研究人員根據DNA樣本鑒定對老虎的譜系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產自馬來西亞的虎是一個獨立的亞種,即馬來虎。
為了表彰一生致力于野生虎保護的環保專家——前任IUCN/SSC貓科小組組長彼得·杰克遜,馬來虎學名以他的名字命名——Panthera tigris Jacksoni。
馬來虎亞種,圖源B_cool,Wikimedia Commons
3、為什么要區分亞種?
野生動物保護的最主要目標就是保護“遺傳多樣性” ,當我們知道遠東地區的虎和南亞地區的虎其實“不一樣”,才能制定與之相應的保護策略,對來自不同地區的虎分別管理。
亞種的區分可以避免原本有所不同的群體在動物園的繁殖計劃中過度混合 ,喪失各自的遺傳特色。
更重要的是,不同地理分布的亞種都在不斷地適應其特定的生態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的適應性特征逐漸增多,與其它亞種的分化也就逐漸增大。
正如達爾文在1886年的《物種起源》中所說,每一個亞種都具有最終演變成為物種的可能。
盡管我們無法預知哪一個特定亞種將具有這樣的可能性,但是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對亞種進行保護,因為這就是在保護自然的演化過程本身和演化的成果。
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間息息相關,環環相扣,形成了一條條生物鏈,共同構成了完整精妙的生態系統。
在這一系統中,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狀態。
黃石國家公園的草地食物網 來源:macmillanhighered.com
這其中如果有任何一環出問題,都有可能造成整個生態系統的崩壞,同時給人類帶來不可預估的打擊。
還有一點是自然界中的很多野生動物,都攜帶著人類未知的病毒,并有可能會傳染給人類。不只是病毒,野生動物體內攜帶的病菌和寄生蟲,也有可能感染人。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國際牲畜研究所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示:人畜共患疾病正不斷增加,其主要原因則在于人類對野生動植物的利用和開發增多,以及對環境的破環等。
今年的疫情爆發就是實例,聯合國專家提醒:如果不及時采取行動保護環境及野生動物,此類疾病很有可能還會“源源不斷地”增加!
簡單來說,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就是保護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人類、動物和環境的健康息息相關。
1、拒絕消費虎制品,一切虎骨貿易都是違法行為,及時制止和舉報。
2、做好監督,發現非法殺害和盜獵行為及時舉報揭發。
3、積極宣傳,普及保護老虎的重要性。
|本文觀點來源:
[1].https://mp.weixin.qq.com/s/oQhT6H42a_6MzxPeuRbC9w
[2].https://mp.weixin.qq.com/s/vSdVAErIJOjAJUNsqm9TcQ
[3].https://cloud.kepuchina.cn/search/imgText?id=457674
[4].http://www.kepuchina.cn/
[5].Panthera tigris ssp. corbetti.The IUCN Red List.2019-02
| 編輯:小科
| 審核:科普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