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親人過世時,你要知道:遺物四不留,留下害子孫
158 2025-07-05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賬號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村通互通產業興旺,農村道路真心為民。”5月13日,湖北省交通廳“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復核小組在保安鎮、靈鄉鎮考察復核,一條條寬敞整潔的柏油大道,一片片生機勃勃的產業基地,引起復核組成員的衷心感慨。
要致富先修路,現代社會發展,講究的是高效便捷。為了縮短村莊之間的距離,保安鎮、靈鄉鎮落實“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總體目標任務,全力推進農村道路建設,讓產業發展裝上輪子“跑”得更快。
沼山村公園是我市知名的休閑旅游勝地,桃花盛開、果壓枝頭時,萬千游客四面八方涌入。可最初,這里鄉路泥濘、盤繞復雜,通行成了制約產業發展的最大“枷鎖”。保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統籌考慮協調推進,翻修全村上下山道路,在該村建設9.2公里旅游道路,同步連接保安鎮4個村37個自然灣,以及金山店鎮2個村和13個自然灣,串接入組公路26公里。四通八達的通村通組公路已成為便民路、致富路,方便了沿線8000余名居民出行,打通了沼山村跟外界的聯通,更帶來數不勝數的人流和機遇。
沼山村鋪路引“金”,就是保安鎮推進四好農村公路建設的靚麗縮影。近年來,該鎮堅持“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帶一方富”,對鎮區主干道及沿線干道刷黑美化并實施綠化亮化,農村公路通達里程350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組組通、戶戶通”。放眼望去,碧水藍天、環境美麗、生態宜人。“四好”農村公路的建設,幫助村民家家住洋房,戶戶奔小康,打造了諸如狗血桃、石雕文化等特色產業,讓廣大群眾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實惠,享受了幸福。
風橋村是靈鄉鎮過去有名的貧困村。近年來,康之堂公司扶貧項目落戶該處,建成以鐵皮石斛、梅花鹿養殖、產品深加工于一體的特色種養殖基地。可風橋村地處偏僻,四不接壤,工人進不來,產品出不去。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村“兩委”積極對接鎮黨委、政府,現場調研謀劃,推進道路建設,投資118萬元,修建村級水泥公路3.5公里,順利聯通鎮域主干道,為產品運輸提供了巨大便利,進一步拓寬了石斛銷售渠道,直接帶動貧困戶35人就業,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路面寬敞整潔,沿線產業串聯。近年來,靈鄉鎮黨委政府圍繞“實力靈鄉、靈秀靈鄉、幸福靈鄉”的發展目標,科學規劃建設鄉村公路網,高標準建成“鎮區——園區——談橋”四好農村路示范線30公里,改建和刷黑了靈鄉大道、鎮區老街、園區主干道、大王山旅游公路等交通要道,促進康之堂生態農業、靈成工業園、國際毛鋪滑翔基地等一大批企業打通了“經脈”,實現了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發展走大道,脫貧奔小康,基建配套多,鎮域互聯通。借著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鎮的契機,保安鎮和靈鄉鎮乘勢而上,補齊短板,實現了民生和經濟建設的雙豐收。
記者 但超
來源:新華號 大冶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