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樓帶院子好,我家住了兩年后,卻發現了這些缺點
200 2025-07-05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菠蘿欣賞家
編輯|菠蘿欣賞家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大型商超里擺放的商品如果搞促銷,它們的標價不是以“6”結尾,就是以“8”,也有部分是以“9”結尾。
明明是整數更好算價格,偏偏要在小數點后邊多加幾位數,只為湊個這樣的數字出來,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商家為了討彩頭專門設置的。
但是你知道“6”和“8”是什么時候成為我們大部分國人的幸運數字的嗎?
其實在古代,真正吉利的數字并不是這兩個,你知道是什么嗎?
“6”和“8”這兩個數字之所以能在現代社會有如此高的地位,某種程度上是西學東漸的結果,是中西方民俗文化結合的產物。
數字迷信在西方由來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西方畢達哥拉斯學派就已經賦予了數字一些神秘的含義,比如說“4”是正義,“9”是理性等等。
隨著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西方關于數字的迷信也隨著火槍彈藥一起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由于接連戰敗和西方先進工業侵入的影響,當時的人們開始對自己的文化極度不自信起來。
他們要不是完全摒棄傳統文化,要不就是尋找西方學說與東方文化的共同點,其中就包括了將西方“數字迷信”與東方“黃道吉日”聯系在一起。
再加上資本主義經濟的到來,讓追求“金錢”“財富”的心理凸顯出來,逐漸就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數字迷信”。
尤其是“6”和“8”,分別象征著“順利”和“財富”,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的諧音梗,比如說“168”就是“一路發”,“138”就是“一生發”。
起初,普通民眾對這個并不是太在意,但是不妨礙一些做生意的老板們特別希望討一些“好彩頭”,于是在事業上會有意識地使用“6”和“8”。
改革開放以后,大量的港資進入內地市場,這種“數字幸運觀”再次達到高潮,很多商場要選在8號開業,上邊的標價要以“8”和“6”作為結尾。
久而久之,這種觀念也影響了其他行業的人們,他們也開始傾向于使用這兩個幸運的數字,仔細想想,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
家里買了輛新車,車牌號一定要選帶“6”和“8”的,最好還是連號,不是連號也要選有寓意的號碼。比如上文中提到的“168”“138”……
在2006年,就有一個號碼為“浙C88888”的車牌號,以166萬元的價格拍賣,刷新了當時車牌號價格的最高紀錄。
就算買不起車,許多人在挑選電話號碼的時候,也傾向于給自己挑選一個吉利順口的號碼。
但是要注意了無論是“666”還是“888”,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語言習慣,對我們來說是個幸運數字,對其他國家的人可就不一定了。
因為這種中西方“數字崇拜”的差異,還鬧過不少笑話,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位網友在互聯網上吐槽,自己因為工作的原因常年定居在國外,但是一直融入不進當地的圈子,最明顯的就是大家一起出去玩,自己的外國朋友寧愿打車,也不坐自己的車。
對于他的遭遇,其他人紛紛表示同情,但是當這位網友把自己的照片發出來之后,一些了解西方習俗的網友立馬發現了問題所在。
原來這位網友在國外買車的時候,為了圖吉利,弄了一個含有“666”的車牌號,但是這個數字在國外并不是什么好詞。
在《圣經》的《新約》中,魔鬼撒旦曾經派遣過一位反對基督的假先知來到人群中間,這個假先知殺了許多拒絕效忠魔鬼的人,巧合的是,這個假先知有一個代號正是“666”。
所以在一些基督徒看來,“666”是一個非常不吉利的數字,就好比我們看見一個車牌號為“444”的車輛,就算是硬著頭皮坐上了車,心里也多多少少會覺得不自在。
這位網友的外國朋友就是信仰基督教的,所以不肯坐網友的車再正常不過了。
除了“666”以外,“5”和“13”也是西方人眼中十分不吉利的數字,尤其是在每個星期五和每個月的13號。
這兩個數字同樣也與基督教有關,達·芬奇有一幅世界名畫叫做《最后的晚餐》,畫的正是耶穌死前與弟子們一起吃飯的場景,畫面里正好有13個人。
而耶穌被他的弟子猶大出賣的,在星期五被釘死在了十字架上,所以“13”和“5”對大部分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來說,是個特別“兇”的數字。
這也導致了很多西方建筑設計師在設計樓房的時候,會有意識地跳過13層,電梯直接從12層跳到14層,13層的房子也是最難賣的。
無獨有偶,我們國家對于與“死”同音的數字“4”也特別介意,在以前,就有人建議給“4”另起一個半個讀音,避開“死”字。
也有一些學者提出可以將“十進制計數法”改成“四進制”計數法,也就是說每逢“4”就進一位,這樣也可以避開“4”。
那這樣搞數字變革的話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要知道我們國家的歷史、科技、文化都與數字相關,輕易是動不得的。
而且這種說法有很強的主觀意味,一些學習音樂的人就特別喜歡“4”這個數字,因為“4”在樂理學中念“fa”,與“發”同音,彩頭十足。
甭管是“6”也好,“8”也罷,甚至說是“4”,其延伸含義都是人們的主觀想法,并且這種主觀想法是階段性的。
在我國古代,幸運數字既不是“6”,也不是“8”,而是“5”“9”,其中又有什么緣故呢?
我們都知道形容皇帝有一個詞叫“九五之尊”,“9”和“5”這兩個數字都用到皇帝身上了,足以見這兩個數字的重要性。
“5”在中國古代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表達的是“中”的意思,這其實與古人的方位感有關,在一個平面里,將周圍向四個方位延展開來,自然就會產生“中間”的意識。
打個比方,一個人此時站在原地,他的“前、后、左、右”分別形成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那么這個人就站在了這四個方位中心位置,也就形成了第五個方位“中”。
在十進制記數法中,“5”又是最中間的數字,所以“5”也有平衡之意,對于一貫崇尚儒家中庸之道的中國人來說,這個數字也正好符合了他們的秩序觀念。
在古代也有一些和“5”相關的吉利話,比如“五谷豐登”“五福臨門”等等。
“5”是一個非常尊貴的數字,“9”也一樣。
根據我國的史料記載,“9”因為是最大的一個奇數,所以也被稱作是最大的“陽數”,在古代也表示包含天地萬物的意思。
比如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的“九州”并非指只有9個州,而是包含全部領土的意思,其實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對“9”有崇拜了。
禮樂制度中,代表絕對王權的鼎的數量一定要是9個,像屈原就有好幾首詩歌的名字是以“九”開頭的,比如說《九歌》《九章》等等。
民間也十分喜歡“9”,因為它表示一種圓滿和繁榮,就連發音也和“長久”的“久”一樣,古代的“老人節”重陽節的日期就是九月九號。
可見當時的人們有多喜歡9這個數字了。
既然知道了中國古代人最喜歡的兩個數字,那么古代有沒有一些像“4”一樣不太吉利,不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數字呢?還真有!
這個數字是什么呢?
數字“7”在古代往往為賦予特殊的含義,這是一個神秘的,但是人們又頗為忌憚的數字。
對“7”的介意最早來源于《易經》,古人認為用獸骨或者龜殼占卜是六爻是非常準確的,但是過了六爻之后,卦象就要開始有新的變化了。
對帝王來說,國家治理最重要的是什么?無非就是穩定,但是數字“7”代表的是變化,在帝王眼里這種變化可能造成政策推行的不順利,不利于國家治理自然就敬而遠之了。
古代民間也有類似的說法,古代因為認知受限的原因,經常把一些難以解釋的事情理解為“鬼怪之力”,對應的風俗也特別多。
在古代民俗學中有這樣的觀念,認為人是可以輪回的,并且要經過六道流轉,七天為一個周期,足足要七七四十九天才有資格重獲新生。
所謂民間一直有“做七”的傳統,就是每一個“7”就要為死去的人祭奠一番,以保佑往生者可以順順利利。
時間一長,“7”在古代就變成了一個不怎么好的數字,經常和一些負面的詞匯扯上關系,比如“七出之罪”“七竅流血”,到現代也有“七年之癢”這樣的詞語。
其實,數字和“吉兇”根本沒有必然的聯系,都是人在生產生活的過程中,將一些主觀的文化思想附著在上邊,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些語言習慣。
另外,從我國古代對數字的理解,可以看到統治階級和道家學派的影響極大,無論是對“5”和“9”的理解,抑或對“7”的理解。
現在這種數字賦予含義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將其視作是增加彩頭的助興,但千萬不要陷入封建迷信的漩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