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照片3不放,放了家不旺,哪些地方不能放照片
71 2025-07-06
現(xiàn)在人們看病有的人信賴西醫(yī)治療,有的人信賴中醫(yī)治療,其實不管是西醫(yī)還是中醫(yī)只要能把人的疾病都治愈好,那就是好的醫(yī)術(shù),那對于中醫(yī)方面您了解多少呢?您在知道中醫(yī)的一分鐘治病法都有哪些嗎?您知道中醫(yī)專治女人常見病的方子是怎么樣的嗎?今天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guān)中醫(yī)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看看啊。
中醫(yī)的一分鐘治病法
1、 一分鐘止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遇見咳嗽的情況,一般人都會選擇吃藥,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就是是藥三分毒,那么您知道中醫(yī)療法怎么治愈咳嗽的嗎?方法很簡單,就是用您的大拇指的指關(guān)節(jié)按住您的角孫穴一分鐘就可以了哦。
2 、一分鐘止喘
用力按壓太陽穴一分鐘可以止喘,如果效果不佳,再按壓魚際穴、太淵穴各一分鐘喘即止。
3 、一分鐘降血壓
取太陽穴上一指再后一指的地方,按壓此點一分鐘(用力),血壓明顯下降,若不降,再順時針方向按揉百會穴36圈,血壓明顯下降,這對于血壓明顯過高的人(血壓200mmHg以上),可防止出現(xiàn)腦血管意外。
4 、一分鐘緩解心絞痛
假如您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性的出現(xiàn)心絞痛的話,難免有的人時候會忘記隨身帶藥,您就看,而已采用這個方法來試試的,就是用您的受按壓住自己的左手中沖穴(也就是中指尖的方法)一分鐘就可以慢慢地緩解您的心絞痛了哦。
5 一分鐘治心慌氣短:按壓左手心的勞宮穴一分鐘或按壓左手的神門穴一分鐘,均可緩解心慌氣短。
6 一分鐘治打嗝:用大拇指的指關(guān)節(jié)按壓攢竹穴一分鐘,打嗝即止。
7 一分鐘消氣:按揉太沖穴到行間穴一分鐘,可緩解因生氣引起的各種癥狀。
8 一分鐘治失眠:用按摩棒用力按壓風市穴一分鐘即可產(chǎn)生睡意。(若沒有按摩棒,可用一截筷子代替)
9 一分鐘治頭痛:按壓百會、風池穴各一分鐘,頭痛立止。
10 一分鐘治腿抽筋:用力按壓患側(cè)承山穴一分鐘即止。
11 一分鐘止鼻出血:用按摩棒突然用力按壓涌泉穴一分鐘,出血即止。
一是清腦醒神,
二是安神定志,
三是清熱散風。
對此穴位經(jīng)常拔罐,可以導(dǎo)引腎經(jīng)虛火及上焦?jié)釟庀滦校⒂惺韪蚊髂俊⑶搴矶ㄐ闹πА?梢越笛獕海纱龠M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腫的作用。
主治:
休克、昏迷、眩暈、中暑、健忘、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癲癇、癔病、精神病、小兒驚風;腦出血、功能性癱瘓、功能性失語、面部痙攣、高血壓、心絞痛、心肌炎、扁桃腺炎、咽炎、咳嗽、鼻衄、黃疸、胃痛、水腫、陽痿、腰痛、膝關(guān)節(jié)痛、胸痛、視力減退、麻疹、疝氣等。
12 一分鐘止牙痛:按壓合谷穴、肩井穴各30秒鐘,牙痛即止。
注:取穴要準、適度用力。
合谷穴的作用
一是能清熱解表;
二是能疏筋散風,通降腸胃。其中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熱鎮(zhèn)痛。
主治:
感冒、咳嗽、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面神經(jīng)麻痹、癲癇、精神分裂癥;腸炎、痢疾、痔瘡、小兒脫肛、牙痛、鼻炎、鼻出血;扁桃腺炎、結(jié)膜炎、耳聾、急性肩風濕、五指痙攣、難產(chǎn)、麻疹、多汗、失語癥等。尤其對感冒后引起的頭痛治療效果更佳。
13、一分鐘治咽喉疼痛
咽喉腫痛或者扁桃體發(fā)炎,疼痛難忍時,用手使勁掐雙手的少商穴,同時配合吞咽動作,可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14、一分鐘治牙疼按壓勞宮穴,牙疼可以立即有效!
15、一分鐘治胃疼
胃痛時,用雙手拇指按揉雙腿足三里穴(膝蓋外側(cè)凹陷,位于膝蓋下三寸,脛骨外側(cè)一橫指處),待有酸麻脹感后堅持3至5分鐘,胃痛便可明顯減輕。(各種胃病不適都可以治療,而且此穴也是保健穴,每天按一按,勝過吃補品)
足三里穴的作用
一、扶正培元,強脾健胃;
二、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肌體;
三、提高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功能,增強免疫能力。
叩擊足三里,對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的疾病有預(yù)防和治療作用,尤其對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功效更為明顯。
16、一分鐘治便秘
用刮痧板單向推沿標線向尖頭方向200下。無副作用。非常靈驗,大家可以試試哦!小孩子更靈驗!
按壓合谷穴、肩井穴各30秒鐘,牙痛即止。
中醫(yī)治病八法
1、汗法:通過發(fā)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隨汗而解的一種治法。適用于外感表證、疹出不透、瘡瘍初起以及水腫、泄瀉、咳嗽、瘧疾而見惡寒發(fā)熱等表證者。
2、吐法:通過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從口中吐出的一種治法。
3、下法:通過蕩滌腸胃、排出糞便的方法,使停留在腸胃的有形積滯從大便而出的一種治法。
4、和法:通過和解與調(diào)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臟腑、陰陽、表里失和之證得以解除的一種治法。
5、清法:通過清熱、瀉火、涼血等方法,使在里之熱邪得以解除的一種治療方法。
6、溫法:通過溫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種治療方法。
7、消法:通過消食導(dǎo)滯、行氣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驅(qū)蟲的方法,使氣、血、痰、食、水、蟲等所結(jié)成的有形之邪漸消緩散的一種治法。
8、補法:通過補養(yǎng)的方法,恢復(fù)人體正氣的一種治法。適用于各種虛證。
中醫(yī)專治女人常見病的方子
治乳腺增生
蒲公英、金銀花各30克,重樓、橘核、連翹、桃仁、穿山甲、炙鱉甲、青皮、赤芍各15克,白僵蠶、海藻、昆布各12克,牡蠣2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服。10劑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1~3個療程可獲顯效或痊愈。
治乳頭皸裂
蒲公英、金銀花各20克,白芷、苦參各15克,黃連、硼砂、生甘草各10克。水煎取液,趁溫熱用無菌紗布蘸洗患部,每次10分鐘~1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劑。一般用藥3~5天即可治愈。
治子宮肌瘤
桔梗、茯苓、丹皮、赤芍、桃仁、三棱、莪術(shù)、大黃各10克,鱉甲15克,烏賊骨40克。共研為末,每次10克,每日2次,黃酒送服,3周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1個療程見效,2個療程可愈。
治霉菌性陰道炎
虎杖50克,龍膽草40克。加水13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待溫度適宜時,坐浴20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劑,1周為1個療程。一般用藥1~2個療程即可治愈。
治外陰白斑
何首烏、生地、當歸、赤芍、苦參、蛇床子、百部各30克。用紗布包好,放入盆內(nèi)水煎煮20分鐘;加雄黃、冰片各6克,5分鐘后撈出紗布包,熏洗患處15分鐘~20分鐘,每日1劑,1日洗2次。
治慢性盆腔炎
千年健、川椒、羌活、獨活、紅花、血竭、鉆地風各6克,白芷、艾葉各10克,赤芍、川續(xù)斷、桑寄生、五加皮、防風、歸尾、制乳香、制沒藥各12克,透骨草100克。共研細末,裝紗布袋中干蒸后在患部熱敷,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8次為1個療程,每劑可用8次,連續(xù)用藥至癥狀消失。
治外陰瘙癢
芒硝、苦參、蛇床子、黃柏、川楝子各15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渣,倒入盆內(nèi),待溫度適宜時,坐浴,浸洗患處15分鐘~20分鐘,每日1~2次。一般連用3~6次即可顯效。
中醫(yī)治療胃病的食療偏方
1.花生米治風寒胃疼
有些人受冷風刺激后經(jīng)常會引起胃疼,可吃些炒熟、煮熟,甚至生的花生米,用不到100克,胃疼即可見輕消失。
2.治胃寒秘方
二鍋頭白酒50克,倒在茶蠱里,打入一個雞蛋,然后將酒點燃,酒燒干了雞蛋也煮熟了,早晨空腹吃,輕者吃一至兩次可愈,重者三至五次可愈。注意雞蛋不可加入任何調(diào)料。
3.心里美蘿卜水治胃炎
將心里美蘿卜(青皮紅心大蘿卜)洗凈切碎,煮成炎后放點糖趁熱喝下去。
4.炒棗泡水治老胃病
將大棗洗干凈放炒勺里灼至外皮微黑,以不焦糊為準,一次可多炒些備用。把炒好的大棗掰開,放進杯子里用開水沖泡,一次放三至四個即可,可適量加糖,待水的顏色變黃后服用。
5.治胃炎、胃潰瘍秘方
首先將0。5千克蜂蜜倒入碗中,用鍋將125-150克花生油燒開,以沫消失為止,然后將油倒進盛有蜂蜜的碗中,飯前20-30分鐘服用一匙,早晚各服用一次。病重者可增加一次。此方對胃炎和胃潰瘍、十二指腸不熟部潰瘍都有效。注意:不能喝酒,忌食辛辣食品。
6.葡萄酒泡香菜治胃炎
普通葡萄酒數(shù)瓶,把酒倒換在廣口瓶里,再放入洗凈的香菜,比例為一比一。密封泡六天即可。早、中、飯各服一小杯,連服三個月。泡過的香菜如果還保持綠色,可以一起吃下去,效果更好。
7.桃炒紅糖治胃病
七個核桃去皮切碎,用鐵鍋小火炒至淡黃色時,放入一份(350克分為12份)紅糖,再炒幾下即可出鍋,趁熱慢慢吃下,每天早晨空腹吃,過半小時后才能吃飯、喝水,連吃12天,不要中斷。
8.白治慢性胃炎
綿白糖50克、白酒40克、2個雞蛋蛋清,放在碗中攪拌均勻,倒入鐵鍋中用文火焙至水份蒸發(fā)完呈現(xiàn)杏黃色為止,不可糊了,中午飯前1小時服下,口服1次,一般連服3-5天可愈
9.香油炸姜片治胃病
將鮮姜洗干凈,切成薄片,帶汗放在綿白糖里滾一下,再用筷子夾放在燒至六七分熱的香油鍋里,待姜片顏色變深,輕翻一下,又稍炸,出鍋,每次兩片,飯前趁熱吃。一天二至三閃,十天左右可見效,半個月可除根。
10.烤熟大棗泡水治胃寒
用火將大棗烤熟,最好烤脆,每天早、中、晚三頓飯后,用一杯開水泡三四個,泡到水變紅色,大棗不太甜了喝下去。
11.白糖腌鮮姜
鮮姜500克切成細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三餐前服用,每次吃一勺(普通湯勺),堅持吃一周,一般就能見效。
中醫(yī)艾灸治療胃病
現(xiàn)在人由于飲食不當?shù)脑颍赋3o柺苷勰ィL此以往以致于患有胃部疾患的人不在少數(shù)。其中尤以胃脘痛常見。胃脘痛又稱“胃痛”、“心痛”;“心下痛”等,是以左側(cè)偏中上腹部,胸骨下方凹陷、肚臍上方(靠近心窩處)區(qū)域的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消化道癥狀。
西醫(yī)學認為其發(fā)病多與化學、物理性刺激及細菌、病毒等因素引起胃壁的炎性反應(yīng)有關(guān)。中醫(yī)學認為胃之胃脘痛多由過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積于中,陽氣被遏;或飲食不節(jié),中焦失運,內(nèi)蘊濕熱,氣機阻滯;
或憂思惱怒,肝氣郁結(jié),橫逆犯胃,氣滯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內(nèi)結(jié),不通則痛,久痛傷胃絡(luò)等因致氣機不暢從而胃脘疼痛。氣機運化失常,“不通則痛”是發(fā)病的核心。
取中脘穴、內(nèi)關(guān)、足三里穴。令患者取舒適體位選準穴位后,術(shù)者一手拇食中如持筆寫字狀,將艾條點燃端對準穴位處(點燃端的艾頭與穴位處皮膚的距離約一寸左右),艾條與穴位局部皮膚成45度角,以患者自覺穴位局部溫熱、視之泛紅但不致燙傷皮膚為度。溫和灸15~20分鐘。方中內(nèi)關(guān)穴歸手厥陰心包經(jīng),為本經(jīng)絡(luò)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為治療情志失和、氣機阻滯所致胸、胃、腸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對胃痛、惡心、嘔吐等胃腸癥狀有確切的療效。
足三里是胃經(jīng)要穴,具有補脾健胃、增強免疫功能、消除疲勞等保健作用,刺激該穴后對因受寒或飲食所傷引起的胃痛可起到緩解或止痛的效果。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并腹瀉,腿脛膝腫脹酸,傷寒瘦損,氣蠱諸股。”
中脘別名上紀、太倉、胃脘,屬任脈,為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穴位下正好是胃體中部,功能調(diào)理脾胃,化濕降逆。
艾條溫和灸三穴協(xié)同起到疏肝理氣、溫胃散寒、調(diào)中降逆、調(diào)補脾氣、健中和腸之效。方法簡單、安全,易學易用,當有胃脘痛疼發(fā)作時身邊無藥或服用一般藥物無效的情況下不妨一試。
結(jié)語:看了小編上文的介紹,您是不是已經(jīng)知道中醫(yī)的一分鐘治病法是怎樣的神奇了呢?您是不是也已經(jīng)知道中醫(yī)專治女人常見病的方子有哪些了呢?是不是突然感覺中醫(yī)尤為的神奇呢?那您遇到上述的情況的時候,也可以試試看哦。
以上內(nèi)容來源網(wǎng)絡(luò),僅供參考。出現(xiàn)問題建議盡量盡早去醫(yī)院,聽從醫(yī)師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