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5石家中放,人越過越旺”,哪5種石頭?有道理嗎
90 2025-07-03
易學有“三盤”,它們是“式盤、羅盤、算盤”這三種盤。分別代表了“式占、風水、易數”三大易學領域。上期文章我們先說了式盤,這期我們說說“三盤”中的第二盤——羅盤。
羅盤是古代風水堪輿的工具,古人又稱其為“羅經”。清王道亨所著《羅經透解》講:“粵嵇羅經之制,軒轅黃帝創其始,周公遵其法,指南針方位分定。然先天只有十二支神,漢張良配至八干、四維,羅列于內,名為地盤。楊、賴二公又加中、外兩層,號曰天盤,合成三才。其中全度星宿備載羅列,衍寓河、洛五行之奧,顯藏羲、文以卦之奇,體精用宏,變化無窮,洞哉包羅萬象,經緯天地。上可以格天運星度輪回,下可以辨山川方位吉兇,中可以定人間陰陽兩宅,而萬事利用之至寶也。”
當然,羅盤為黃帝所創只是傳說。經考據,羅盤是由式盤演化而來的。最早的六壬式的天地盤上分列有二十八星宿、八天干、四維、八卦、十二地支,但是沒有磁針。在戰國時期就開始使用一種叫做“司南”的占卜用式盤。《韓非子·有度篇》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至東漢初年王充在《論衡·是應篇》更詳細地說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杓是以磁石仿北斗星而磨制成的匙狀磁體,柢是匙柄,地是占卜盤的地盤。據王振鐸先生考證復原的司南,地盤已有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的內容,與漢代流行的式盤地盤相類。這里已有后世羅盤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指極磁體與方位盤,能夠根據磁針指南的特性確定方位,所以說司南就是最初的風水羅盤。
在東漢、六朝時占卜用的二十四分位的六壬盤已有出土實物,堪輿書如唐楊筠松的《青囊奧語》、《天玉經》,卜則巍的《雪心賦》均有關于羅盤的用語。如《天玉經》說:“先天盤上十二支,后天加上干和維,八干四維輔支位,子母公孫同此推。”便說的是羅盤的結構形制。
《青囊奧語》稱“第四奇,明堂十字有元微。第五妙,前后青龍兩相照。第六秘,八國城門鎖正氣,第七奧,要向天心尋十道。”所述的就是羅盤的“天心十道”的使用方法。
從唐代出土的天文銅鏡拓片內容,可推測此時的羅盤已有了較多的內容與層數。湖南出土的一枚唐代天文銅鏡,背面裝飾共五圈,最內第一圈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圖案;第二圈為十二生肖;第三圈為八卦,并且八卦間以八個同樣的花紋裝飾;第四圈為二十八星宿圖樣;最外圈有篆體銘文。
羅盤在宋朝得以大成。宋代的指南針已用于航海當中。南宋曾三異在《因話錄》中寫道:“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間縫針……天地南北之天,不用子午,或謂江南地偏,難用子午之正,故丙壬參之。”
“地螺”就是羅盤。文中所說的正針子位指向地磁北極、午位指向地磁南極,縫針指向地理南北極,超正針七度半;羅盤又設中針也是指向地理南北極,錯后正針七度半。這七度半的偏差即為磁偏角。
磁偏角是我國宋代學者沈括發現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了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理的南北極并不完全重合,存在一個夾角,這一發現比西方國家早了400多年。
明清之后,風水學大盛。羅盤也由簡單變得復雜,一個羅盤多則幾十層,蘊含了多家豐富的風水功法在上面。
現代風水羅盤主要分為三類:
一是“三合盤”,也稱楊公盤,為三合派、八宅派所常用,一般為十八層;
二是“三元盤”也稱蔣公盤,為玄空、飛星派專用。一般為十八層;
三是“三合三元綜合盤”,即綜合兩種羅盤的特點,盤層上有三合盤的三針和三元盤的易卦層。一般為三十六層。
在羅盤的形制里,最高為三十六層。如再多層數,則不符堪輿形制了。《羅經透解》講道:“若理氣,則必講求羅經,深探夫二氣五行之精,默悟夫《河圖》、《洛書》之秘,廣之則有三十六盤之元妙,均之則有十五盤之神機,致廣大而盡精微。非得人指授,必不能憑虛而參其妙諦也。”從文中可知,羅盤三十六層,是最規范的層數,也是羅盤最多的層數。
不同層數的應用“制化精微,穿山透地,消砂納水,分金坐度,層次繁密,理法深晦。有各層分用者,有兩層互用者,有一層兼用者,有通盤合用者。此中用變而通之、神而明之之妙用焉”。(《羅經透解》)
但任何形制的羅盤,二十四山都是樞紐圈層,其它諸層次都歸屬其內。凡格龍乘氣、坐穴立向、分金坐度、消砂納水,皆是以羅盤上的二十四山為核心展開。
三合盤的主要特征是盤面上有三層二十四山方位圈層,分為地盤正針、人盤中針和天盤縫針。盤面除八卦、河洛、二十四山等通用圈層外,還有黃泉八煞、二十四天星、地母九星卦、二十四節氣、穿山七十二龍分金、正針一百二十龍、天盤分金、透地盈縮六十龍、六十四卦內容、二十八宿線度等等。
三元易卦盤除基本圈層外,只有正針一層二十四山。并輔以九星挨星訣、方圓易卦層、卦運層、六十四卦配九星、父母天地人三般卦等圈層。
三合盤與三元盤在二十四山的陰陽劃分是不同的。
三合盤二十四山陰陽的劃分,理論基礎是以先天八卦方位,配以洛書,輔以納甲而來。先天卦位乾、坤、坎、離居四正之位,陽位也;洛書象數一、九、三、七居四陽之位,奇數也。故乾、坎、坤、離以居陽位而為陽,甲、乙、壬、癸以配陽卦而為陽。寅、戌以陽支而配離從火。申、辰以陽支而配坎從水,故十二位為陽也。先天卦位震、巽、兌、艮居四隅之位,陰位也。洛書象數以二、四、六、八居四陰之位,隅數也。故震、巽、兌、艮居陰位而為陰,酉、丁、庚、辛以配陰卦而為陰。亥、未以陰支而配震從木,巳、丑以陰支而配兌從金,故十二位陰也。
三元盤是用河圖的生成之數配后天八卦,輔以地支藏干而來分陰陽。其盤將二十四山分為天、地、人三元龍。十二陽山是:乾、坤、艮、巽,寅、申、巳、亥,甲、庚、壬、丙。十二陰山是:子、午、卯、酉,癸、丁、乙、辛,辰、戌、丑、未。三元盤亦即易卦盤,玄空大卦、玄空飛星等。
“三合三元綜合盤”綜合了二者的主要圈層。其主要特征是保持了三合盤的地盤正針、人盤中針、天盤縫針和三元盤的易卦層,以及兩種羅盤的其他主要圈層,所以綜合盤層數細密,內容龐雜,制造比較細密,乃三合、三元兩派通用的風水羅盤,故現在風水師大多使用的是這種綜合盤。
但風水古籍中記載的三十六層羅盤,卻非““三合三元綜合盤”。
專講風水羅盤最為權威的古籍叫《羅經透解》,是清朝人王道亨所著。據記載:“定邑王公道亨幼業儒術,長學地理,沈潛多年。嘗病世人徒講形勢而不求理氣,以致受害無窮,因博覽群書,遍考名墓,深察禍福之本,實驗貧富之原,乃著《羅經透解》一書”。
在這本書里,王道亨綜合了當時的風水羅盤用法,形成三十六層羅盤的使用方法。但有意思的是,在這本書里,卻沒有三元盤的用法,即沒有玄空易卦盤和玄空飛星的應用圈層。而是將“奇門遁甲”納入到了風水功法當中,稱之為“透地奇門”。
書中記載:“第十四層:透地奇門。取子父、財官、祿馬、貴人,陰陽二遁起例。”
“第十五層:透地卦。以透地為內卦,一曰連山。夏得人統,《易》以艮為首配卦,以渾天五行裝子父、財官、祿馬、貴人四吉砂水為用。”
“第十六層:透地六十龍配二十八宿。五親砂水,禽星持世管局,出乎自然而用。”
這三層是以透地六十龍結合奇門遁甲,再配合六十四卦、八卦六爻、二十八星宿,來推算寶穴。
但現代的三十六層“三合三元綜合盤”,這“透地奇門”便拿掉不用了,而是換成了“玄空易卦盤”。
如再考據清代的羅盤,以吳魯衡所制之盤最為知名。吳魯衡生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自幼心靈手巧,尋師研修學問,習制經盤并精通工藝。約于雍正年間(1723~1735年)在萬安橋古鎮開創“吳魯衡羅經店”。一直到延續到今天,所制羅經,享譽海內外。吳魯衡所制的老盤在清代都是“三合盤”,沒有“三元盤”及“三合三元綜合盤”。
而三元盤的制作名坊是臺灣的日星堂,香港的通勝堂。這就驗證了我之前的文章所說——“玄空風水”是通過港臺李居明等風水師推動起來的,其在清代及清以前并不是風水顯學。那時的風水學,陰宅風水是以三合法為主,陽宅風水是以八宅法為主。
各位易學名家,認同我的說法嗎?如不認同,可去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