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大家,無論家多大,這4處千萬別掛鐘表,都是過來人的教訓
53 2025-07-04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如今,很多公司都是多人在一個大辦公室上班,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各種摩擦隨之而來。行走職場多年的你,是不是也曾在辦公室遭遇過這樣的謎之尷尬: 比如,三五男同事聚集在一起,互相遞煙組團吞云吐霧,辦公室秒變仙境讓人無法呼吸…… 比如,隔壁桌新入職的潮范兒女生心里仿佛有臺永不斷電的縫紉機,從早抖到晚…… 比如,剛打完籃球的男同事踩著上班時間進來,辦公室立刻彌漫著難以言狀的汗味兒…… 比如,正準備坐下來手寫一篇工作日志,卻發現桌上的紙筆不翼而飛,最后居然在同事的桌上找到……
同事們,說好了要做彼此的天使的呢!辦公室不文明行為你遇到過幾個?對于上班族來說,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辦公室中,辦公室環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人的工作情緒,而一些人不以為然的壞習慣也會影響辦公氛圍。吞云吐霧最讓人反感很多吸煙的男士在自己的座位上吸煙,不僅弄得整個辦公室都是煙味,還讓其他同事跟著吸二手煙。
在有些單位的食堂,大家在吃飯的時候,也有人無所顧忌地吸煙,讓其他人非常反感。此前曾有一項調查表明,60%的受訪者將吸煙列為自己不能容忍的辦公室陋習。大聲喧嘩臟話連篇有人習慣在辦公室里大聲說話,與人通電話也是高音量,遇到煩心事還會絮絮叨叨、罵罵咧咧。
辦公室應該保持安靜,這種噪音無法讓其他人安心工作,還容易讓人心煩氣躁,影響情緒。敲桌子、抖腿小動作頻頻辦公室里的辦公桌一般都是靠在一起或是相連的,如果有人經常敲桌子、拍桌子、踢桌子,習慣性抖腿,這些動作看似很小不會影響別人,但辦公桌會一起顫抖,讓其他人心煩意亂。
各種氣味熏得頭昏眼花有些女性喜歡噴香水,但噴得太多,氣味濃烈,會熏得旁人頭暈眼花。
有的同事不愛洗澡,也不經常換衣服,身上的汗臭味讓人感覺不舒服。有的同事喜歡在辦公室吃一些氣味很大的食物,比如麻辣香鍋、辣條等,偏偏味道還久久不散。
還有人為了舒適,喜歡在辦公室里穿拖鞋,一脫鞋臭味就撲鼻而來,感覺真是十分酸爽。公共廁所不講衛生辦公區的廁所一般是公用的,如果去廁所時,碰到前面那位沒有沖水就很無奈。 有些辦公樓配備沖水馬桶,有人如廁時會站在馬桶上或在桶圈上墊一層衛生紙,事后卻不將馬桶收拾干凈,毫不在乎后面人的感受。
還有人直接將廁紙扔在地上或馬桶里,對擺放在旁邊的垃圾桶視而不見。“不拘小節”小心變成辦公室“討厭鬼”相信不少人都曾體會過辦公室不文明行為,這酷炫的經歷分分鐘也能寫成一個精彩的網絡段子。可是,同事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說出來萬一關系鬧僵了很難看,不說出來只能默默接受,真是real無奈……@可可不可樂:天天在單位淘寶,每天在辦公室收貨,一天什么事不干鼓動其他同事一起團購,你沒事兒別人還有事兒干呢!@花花認真活:炫耀自己新買了什么衣服什么包包就算了,還非得把價格大聲說幾遍,生怕別人沒聽見嗎?@陌上花開:我一同事說話永遠帶刺,捧自己損別人,跟他對話三句就喪失了聊天的欲望,也不知道這種天然的優越感從何而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辦公室里亦不能免俗。同事聚在一起辦公,如果當中有人只顧自己舒服,不管大家感受,無疑是很令人討厭的。 辦公室行為對事業發展至關重要辦公室是職場人的另一個“家”,在這個“家”中扮演什么角色,對事業發展至關重要。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在辦公室不拘小節的人,可能覺得自己的行為沒什么大不了,但是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養都靠外在行為來呈現,細節會影響別人對你的印象,從而影響事業的整體發展。
好習慣多,厭惡你的人就少,工作即使不加分,所遇到的阻力也會少很多。因此,職場人士應該從細節做起,約束自己的行為,養好良好的職業習慣。 生活中的小毛病可能影響同事關系打電話大聲、借小東西忘記還、抽煙……這些人們在生活中不以為然的小毛病,卻有可能成為了職場環境中影響同事關系的“關鍵”。
如今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每個人都是在團隊中工作,大家處在同一個大的辦公環境,這就對每個職業人的行為、素養有所要求。辦公室禮儀是職業人的必備素質,應給予同事充分尊重。向辦公室不文明行為說NO讓不文明變得文明起來,個人自覺與規章制度應該兩手抓。 辦公室不文明行為歸根結底是個人性格和素養問題,一些人把生活中的某種習慣帶到辦公室來,卻很少考慮這樣做會對他人造成什么影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但這種個性表現要有分寸,不能過度。職場中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多體諒別人的難處。
如果同事的做法有欠妥當,應該找一個合適的時機,不帶情緒地與對方溝通。大多數人都是通情達理的,相信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誡下,一定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
此外,辦公室屬于公共區域,大家都希望個人權利得到表達和保障。為了辦公室秩序,公司和單位可以設立相關的規定,來規范人員的辦公室行為。 辜鴻銘先生曾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所說:“要估價一種文明,不是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夠修建巨大的城市、宏偉的建筑與寬闊的馬路,也不是它是否制造了和能夠制造精致實用的工具,甚至不是學院的建立、藝術的創造和科學的發明,而是看它能夠造就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男人和女人。” 講文明、懂禮貌,不應該只是一句空話。文明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再多一些耐心、再多一點恒心。
來源:新華網江蘇頻道綜合中國新聞網、金陵晚報、南昌晚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