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下水管道”有石頭?得了尿石癥應(yīng)及時就醫(yī)
104 2025-07-04
從2006年第一次去海堤東面踩白蛤,到去年,大約去了有15次左右,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yàn),說下去東營近海灘涂趕海的注意事項:
1、防溺水:要是去閘口釣魚,釣蝦要注意,很多閘口水深流急,要防止落水,2013年7月的時候,6號閘(黃河路最東頭的那個閘口)有人落水遇難。
2、防雷擊:海邊灘涂地勢平坦,人在那里容易遭受雷擊。如果天氣預(yù)報有雷雨,那就不要去了,避免成為人肉避雷針。
3、防中暑防脫水:海邊最不缺的是水,最缺的也是水,夏天的時候,如果在市區(qū)覺得很悶熱,東營的灘涂會比市區(qū)更悶熱,加上海風(fēng),脫水的速度更快,去年7月曾經(jīng)有一次去在海邊待了三個小時,期間喝了5瓶礦泉水還不解渴,去海邊要多帶飲用水,最好不要在非常熱的時候去防中暑。
4、防曬傷:夏天太陽毒辣的時候常見一些男士為了涼快,光膀子去海邊踩蛤,幾個小時后曬成了煮大蝦,在海邊由于海水有鹽分,加上海風(fēng),日曬,容易曬傷,曬傷后皮膚刺疼,脫皮,非常難受。建議穿防曬服。
5、防割傷:尤其是去海蠣子多的地方,一定要注意,海蠣子外殼如刀一般鋒利,如果光腳下水很容易受傷。最好穿上運(yùn)動鞋。
6、如果開車下去進(jìn)入灘涂的話,有些路段泥質(zhì)軟且粘,要防止車輛被困。
下面說一下灘涂常見的海貨:
大部分人去海堤東面的灘涂踩的是白蛤,白蛤分布最廣,也最多,再就是泥螺也很多。東營近海常見的貝類還有海蠣子、蟶子、青蛤(鐵蛤)、羊角蜆、花蛤,其他的象文蛤、紅螺等要靠運(yùn)氣,其實(shí)東營的花蛤和海蠣子個頭大,比起青島那邊沙灘的花蛤和海蠣子,味道更醇厚。說一下幾種貝類所在位置(白蛤和泥螺就不說了):
1、花蛤:海叉子里多見,在泥質(zhì)較硬的地方,需要退潮的時候去踩。
2、海蠣子:有沙子和碎石子的海叉子,需要退潮的時候去摳,閘口橋墩處也有,但是閘口水深流速快,不建議去閘口弄海蠣子。
3、蟶子:鹽分低且底部多軟泥的海叉子,蟶子鉆泥很快,不好捉,曾經(jīng)見有人用旋網(wǎng)來捕撈。
4、鐵蛤:只有漲潮的時候才好找,在灘涂潮間帶更靠近岸的地方,摳鐵蛤很耗費(fèi)體力,需要不停的蹲下起立,經(jīng)常第二天腿酸疼的沒法打彎。只用手指摳也會手疼,建議帶小鏟子挖。
5、羊角蜆:多見于空的海蠣子殼中,肉質(zhì)很面,入口即化,而且很干凈,不用吐泥。
6、一種不知道名字的小白嘎啦(好像叫米蛤),殼大小不等,偶爾見到,不過在市場上經(jīng)常見到有人賣。
8月以后在閘口用蝦網(wǎng)撈白海蝦收獲也不錯,還有馬步魚,狗崗魚等,就不多說了。
更多東營美食攻略歡迎關(guān)注微信公眾平臺:東營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