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如何催旺財運?家中兩大方位是重點!
193 2025-07-05
今日系迎春花市嘅第一日,唔少已經放假嘅自己友都會同屋企人或者朋友一齊去行花街,轉返個大運!
年年都行花街,咁你又知唔知西湖花市原來咁有歷史!呢個時候,等小編帶你穿越睇下西湖花市嘅故事啦……
晨起對鏡惜春暮,
郊行疏雨濕新綠。
似水流年煙波里,
花落仙湖濺碎玉。
話說閨閣閑情,不入正史;鬼神淫祀,頻遭毀禁。千載風月,西湖勝景跡難尋;六百春秋,惠福夫人事久湮。
1374年,洪武七年四月十七日子時,晚上十一點,圓月半空。蒙元倉皇北逃,大明江山方靖。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勵精圖治,事事親力親為,雖深夜仍忙于朱批。此時,殿堂忽然有所震動。太史回奏:西宮白虎七宿中,有昴星自西而東,越過太白金星隕落,昴亦言留,通榴,臣推算,將有一位助人多子多福的民女誕生于廣東。
就在朱元璋憂勞國事的同時,廣州城西惠福里有一戶人家待產。接生婆再三叮囑大肚婆:“千祈唔好依個時候生啊,忍著,忍著,亥時出世害死人,對家族,對屋企,對細路都唔好。”大肚婆強忍到了子時,街坊聽到嬰啼一聲,響徹天地,然后見到天上有星星隕落。接生婆出門急說:“係女,但大肚婆死咗,成了月難鬼。”街坊都覺得這個女嬰不尋常。
女嬰父親姓金,是南下避難的中醫世家。金醫生老而樂得獨女,雖有喪妻之痛,然尤寄望不再流離失所,從此安居樂業、花芳滿園,為女兒取名單字:花。老父親視女兒為掌上明珠,悉心傳授醫術。金花賦性貞靜,不輕言笑,在老父親指導下,望聞問切,日有所進。感慨先慈難產辭世,金花專心產科學問,希望天下女子不再受此生育苦難。“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到了十二歲金釵之年,金花不但長得皓齒明眸,姿容娟秀,而且對于早產、難產等癥,都能妙手回春、母子安康,在街坊中小有名氣。
惠福里北行六百米是惠愛坊,現名中山路,明清兩代,省、府級官署集中,重門深院簾帷靜。隨著口耳相傳,官員對金花的醫術略有所聞。某日清晨,一群衙差跑到金花家使勁拍門,強塞金花入轎,送抵惠愛坊官署。在后院,一位京官坐立不安,他的愛妻臨盆難產。幾個接生婆好似南無佬跌落屎坑―冇曬符,唯薦金花,以作一試。金花碎步而入,把脈問診。沒過多久,室內傳來嬰兒“哇”的一聲啼哭,幾個接生婆心頭大石放下,初為人父的京官,更是興奮不已地沖進房間。
由是,遐邇哄傳,金花聲名大振,身價逐高。
有讓人艷羨的社會地位,有穩定豐厚的經濟收入,有姿容娟秀的少女臉龐,金花成為“白富美”模范。在講究婚姻門當戶對的傳統社會,老父親難以找到合適的“高富帥”女婿。年近及笄的適婚年齡,仍未能有所許字于人,金花成為城中著名剩女。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初七,金花還有一個多月就十五歲生日,仰慕春閨梳掠而不自得,悲念縈懷。這天早上,微微細雨,金花在惠福里南踽踽獨行,高大的城墻下,路上更顯陰冷。至西湖邊,雨過天晴,登橋北望,湖水浩蕩,鴛鴦纏綿,燕語呢喃,一景一物,矚目傷心。抑郁不已的金花,從橋上躍身自沉。時在午時,早上十一點。引用粵劇《帝女花》唱詞:“落花已隨波浪去,不復有粉剩脂零。”
是夜,太史上奏朱元璋,昴星歸位。
過了數日,金花自沉的西湖葛仙洲漂有黃色沉香木,街坊陳光打撈曬干,打算作柴。三姑六婆議論紛紛:“你啊,上好沉香當爛柴―唔識寶。依轆木,話唔埋係金花童女顯靈。”坊間向有流傳葛洪升仙的神奇故事,金花沉湖成為水仙也就合乎情理。于是,街坊就用“依轆木”雕成金花肖像,稱為金花小娘;在馬鞍街月泉古廟旁隙地建一小廟供奉,稱為靈應祠,由是成為后世遍布廣東鄉村的金花廟的祖庭(廣州近郊,多有雕浮木而為神像供奉的傳說,如石牌天后廟、沙灣包公廟)。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街坊順勢將金花成仙的橋命名為:仙童橋;西湖別稱為:仙湖;金花踽踽獨行城墻下的街命名為:仙湖街。
月泉,唐代名井,后人筑有月泉古廟。廟的附近,在明初已經是連街接巷,幾無隙地。清初康熙朝,詩人梁佩蘭居住仙湖街,記載靈應祠寬“數椽”。直到清中嘉慶朝,文獻學家仇巨川記之:頗隘。推算是一座寬約1.5~2.0米的小廟。善信多的時候,只能站到廟前街地,妨礙行人。基于金花生前精湛醫術,街坊求神問卜,保佑母子平安,神靈皆有顯應。求嗣添丁,一索得男,亦能如愿。衣香人影日增,小廟香煙日盛。如廣州婦女所說:“祈子金華,多得白花,三年兩朵,離離成果。”華,作花解,即求男丁于金花;朵,亦作孕,三年抱兩,反映對繁衍子孫的期盼。
白駒過隙,過了將近八十年,靈應祠日久失修。明朝成化二至四年(1466~1468年),陳濂出任廣東巡撫期間,原址重建小廟,并仿效朝廷冊封諸神的做法,僭封不入祀典的金花小娘,根據金花故地惠福巷,尊為“金花普主惠福夫人”。由是,各司其業的神靈隊伍擴大。又如廣州婦女所說:“丈夫出外拜娘媽,求福求子拜金花。”娘媽是專司護航的福建女神,即天后娘娘;金花是專司生育的廣東女神,惠福夫人。
有官方確認的背景,金花漸得廣東士大夫階層的認可。士紳不但主持廟務,也多題有詩文。明代大儒陳白沙的學生張詡題詩:“玉顏當日睹金花,化作仙湖水面霞,霞本無心還片片,晚風吹落萬人家。”清代總理衙門官吏方浚師題詩:“金花祠廟傍江干,繞座蠻弦錯雜彈。多少裙笄向神拜,紅花容易白花難。”十三行行商、首富潘振承之子潘有為題詩:“手挽金花襝衽三,夫人祠畔祝宜男。紅纏捉住神姨臂,不管揶揄說女耽。”
靈應祠重建半個世紀后,受到第一次毀祠打擊。魏校督學廣東期間(1521~1522年),下令毀寺觀淫祀,興書院社學。在位雖然只有一年,但對于廣東影響深遠,沒有列入朝廷祀典的神祇,多被焚像毀祠。靈應祠址在城央,難逃厄運。清初,有粵人記及魏校后悔毀祠:“惟一子,已愛而夭,無嗣。聞其后也有悔于心云。”雖然不盡史實,也反映粵人對于“拆人祠堂”的痛恨。
靈應祠被毀,善信選址當時仍較偏遠的河南石鰲村復建新廟,以避官方打擊,名為金花廟。現今鰲洲碼頭南即其舊址,直到解放初期,此地仍叫金花廟碼頭。新廟的建設得到廣州士紳支持,經過歷年增修,占地較城央更為廣闊,廟宇座南朝北,面臨珠江,前筑石堤,旁植嘉樹。平日香火不斷,每逢四月十七金花誕日,往廟賀誕的四鄉信徒,絡繹不絕,成為廣東金花誕慶的主會場所在。時人有唱:“一條河水曲彎彎,順風順水到河南,河南有個金花廟,有人求神保仔生。”清初,在此廟外加建偃波亭。金花的神力在此時得到追加,與娘媽一樣,對往來船只,多有庇護。金花廟與清政府指定接待外國游人的海幢寺相距不過四百米,歐洲人繪有此廟的新聞畫,并有攝影,廟名是粵式英文:CUM-FA-MEW。
靈應祠在明代魏校毀祠之后得到重建,第二次毀祠打擊在清代乾隆朝。翁方綱督學廣東期間(1764~1767年),某日經過馬鞍街金花廟(此時已改靈應祠舊名),謁拜金花的善信在廟外阻塞交通,進退不能,翁方綱的路怒癥被誘發,立即命令下屬拆毀小廟。翁方綱作為深受皇帝賞識的名儒,曾參與修纂《四庫全書》,對于廣東文化的建設上,著有《粵東金石略》、《藥洲集》。嘉慶朝,水利專家康基田任廣東布政使期間(1802~1803年),疏浚廣州六脈渠,以騎占渠道為由,金花廟祖庭第三次被毀。
廣州城中金花廟祖庭多次被毀,城外的河南金花廟吸引了更多善信,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金花祭祀,旋毀旋復,如燎原之火,在珠三角鄉村蔓延,遠達至肇慶。就連普通人家所供奉的九尊神位木牌,右側就書有:金花普主惠福夫人。廣州畫家關良的南亭村故居,正廳現仍供奉有此九尊。金花專祠廟名多樣:金花古廟、金花娘娘廟、金花夫人廟、惠福夫人祠等。也有合祀于奶娘廟中,金花娘娘居中,其后環待或十二奶娘、或十八奶娘、或二十奶娘。
民國時人記載,河南金花廟金花娘娘旁環待二十奶娘,她們在生育方面分工極細:保痘夫人胡氏、梳洗夫人張氏、教食夫人劉氏、白花夫人曹氏(主男孩)、養育夫人鄧氏、血刃夫人周氏、轉花夫人寧氏、送子夫人謝氏、大笑姑婆祝氏、剪花夫人吳氏、紅花夫人葉氏(主女孩)、小笑姑婆黃氏、羊刃夫人蘇氏、瀨花夫人林氏、保胎夫人陳氏、教飲夫人黃氏、教行夫人黃氏、腰抱夫人萬氏、栽花夫人杜氏、送花夫人蔣氏。
從古到今,生兒育女是家國大事。昔時佛山石灣金花廟,廟中高掛花燈,燈周懸掛紅白紙帶無數,求子摘白帶,求女摘紅帶。摘得紙帶回家,供奉祖先神位之前,保佑早添麟兒鳳女。借助神靈,祈福禱告,金花廟、金花誕,成為婦女交流保胎、養育心得的場合、節慶。
花城廣州,人以白花寓子,以紅花寓女。以白寓子的風俗可以追溯到晉代,當時廣州人取果樹白色乳液,祈求生男。在北帝誕、七姐誕、華光誕等眾多廣州神誕節慶中,金花誕不但因為女神的廣州戶籍而最具廣味,更成為花卉集市。白色花卉的銷售高漲,素馨、茉莉、姜花等深受廣州大眾喜愛,不但在其芳香,更在精神層面。河南十香園,十香花卉,白花即居半,月季更只取白色,有求添男丁意味。
廣州的金花廟,歷經抗日戰爭,乃至文化大革命,基本消失殆盡。現仍可見的專廟有:西關華貴路觀音廟前5號金花廟,民居其中;蘿崗玉巖書院金花廟,星星香火;黃埔長洲金花廟,仍續誕慶。作為配祀,見于黃埔南海神廟儀門東廊。城中地名,盤福路金枝巷、西華路金花直街、龍津東路金花前、廣州起義路馬鞍街、濱江西路鰲洲碼頭等,曾是金花廟所在,可見供奉之盛,現今成為城市記憶。
滄海桑田,濠渠變通衢。在金花升仙之后的數百年間,惠福里及西湖周邊城市景觀不斷變化。1919年,拆去馬鞍街東側屋宇修筑馬路,向北通至中央公園(亦名人民公園),名為維新路,1966年更名為廣州起義路;同年,將惠福巷北段與大佛寺南寺前街相連,擴為馬路,打通至廣州起義路,因惠福巷而名為惠福東路,惠福西路一直延伸到人民中路。故此,金花故地惠福巷,從原有約三百米長,現今僅剩廣州起義路以東、惠福東路以南約五十米,而她生命的延續,惠福路,東延西進,長達一千六百米。
明初西湖,北界中山五路,南界仙湖街,東界流水井、龍藏街,西界朝觀街。1467年,明朝成化三年,金花晉升為惠福夫人的前后,上游文溪改道東濠,西湖斷流,逐漸淤塞,成為民廛稠聚處。
到清代,西湖所在,成為六脈渠中的左一脈,南出城墻渠口接玉帶濠。西甕街在宋代子城西甕城側,清代更名為西湖街。民國時期,改南漢藥洲所在的清代提督學院為廣東省教育會,今為廣州市教育局和南方劇院所在。
1932年,將觀蓮街與惠福東路以北書坊街相連,擴為馬路,因廣東省教育會之所在,名為教育路。打通西湖街及廣州起義路以東大有倉街,擴為西湖路。
1956年,遷北京路將近百年歷史的迎春花市到教育路、西湖路,俗稱西湖花市,時花、盆栽,琳瑯滿目,一直是廣州人大年三十行花街的首選之地。
金猴賀歲,年味已近,萬事閑足,西湖花市又開鑼。迎新春,逛花街,行大運,過肥年。走在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的西湖花市,你會買上白花、紅花,響應國家二胎號召?
配圖:茶茶
紙躍花開:廣州清新手繪花果明信片
用清新的手繪風格
記錄下花城春夏秋冬里最美的花果
長達兩米手繪版,贈送精美鏤空書簽與賞花地圖
羊記雜貨鋪益街坊價:¥25
購買方式
微信購買: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或長按以下圖片,識別二維碼進入微店。
淘寶購買:長按網址復制至瀏覽器打開http://t.cn/RU1He9a
聯系電話:020-83195715-805,團體一次性采購20本以上或批量定制享受更多優惠,歡迎來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