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樓帶小院的副作用,雖遲卻會到,這么說吧,性格不潑辣不適合住
80 2025-07-02
做了十幾年庭院設計施工,發現一個高頻“翻車點”:很多業主費心費力打造院子,卻把“好氣場”理解成了“吉祥物”大展覽! 錢沒少花,空間塞得滿滿當當,結果走路都磕絆,期待的舒適感蕩然無存。
最近就遇到一個典型例子: 業主的院子完工幾年后想做木平臺翻新(老化很正常),但踏進院子那一刻,更核心的問題暴露無遺——整個空間被“用力過猛”的裝飾牢牢鎖死,舒適度大打折扣!
問題出在哪?
入口“堵心”: 本就不寬敞的院門口,硬塞進一對體量巨大的石雕。初衷或許是“鎮宅招財”,但實際效果是視覺壓迫感強,進出動線受阻,每次經過都需小心翼翼,何談“納氣”?
院子正中央的位置,用不同顏色的鵝卵石拼出了一個巨大的、完整的八卦太極圖! 圖案本身是傳統文化符號,寓意深遠。但站在院子里,尤其想到樓上鄰居俯視的角度…… 這樣的“焦點設計”,是不是有點過于“搶戲”了?整個院子的活動空間和視覺重心,似乎都被這個圖案牢牢定住了。再加上四周還散落擺放著不少形態各異的石雕“靈獸”,一時不知該看哪里好。
業主的初心——希望家宅和美、順風順水——我完全理解并尊重! 但這份美好的期待,不應被形式上的“堆砌”所綁架,更不應犧牲庭院最本質的功能:為人服務的舒適空間。
作為專業庭院設計者,我的解決思路是:做減法,重功能,回歸自然。大型雕塑移位/替換,中心圖案弱化/重構。當庭院回歸“舒適實用”的本質: 空間流暢了,陽光灑進來了,綠意包圍著你,家人朋友能自在相聚歡笑,孩子能安全奔跑……這份由空間滋養出的從容與愜意,才是最動人、最持久的“好氣場”!
小編碎碎念:
古人說“福人居福地”,深以為然。 一個用心創造舒適、和諧、充滿生機的生活空間的人,其內在的善意與生活的智慧,才是滋養家庭福澤的源泉。好的庭院,是這份美好的外顯與容器。
與其執著于符號堆砌,不如用心打造觸手可及的舒適。 你理想中的小院,更看重踏踏實實的放松感,還是特定的象征意義?歡迎評論區聊聊!
PS: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于花園大家有想看的可以評論給我們哦~
有對方案設計、施工細節等等感興趣的話,也記得告訴我們一下喲~
不定期給大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