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舍78平秦嶺別墅:臥室房頂橡木的,酒窖里是茅臺五糧液
161 2025-07-05
最近幾天,我和老公一直在為他老家的宅基地忙碌,都沒時間研究股票了。決定蓋房子的那一刻,我們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期待——以后逢年過節,再也不用拖家帶口趕夜路回老家,孩子也能在自家的院子里撒歡兒跑。老祖宗看著,想必也會心安吧。
蓋房子是大事,尤其是老家的宅子,最看重的就是風水。我們特意請了當地幾位有名的風水師來看地基。這塊地寬22米、深12米,西南朝向,右側是一片荒地,無人居住。風水師拿著羅盤轉了幾圈,說右側空曠,最好用建筑物填補,否則影響女主財運。于是,我們在右側規劃了停車位,既實用,又符合風水上的講究,補充了白虎位。
仙婆捏著我們的生辰八字算了算,瞇著眼說:“這地基有七成吉,是個長方形,建房不宜過寬。”所以我們考慮廚房放在東北,可以避免油煙倒灌;主臥在東南,早上陽光正好;屋后留一米空間,既能排水,又能種點小菜,自給自足,還能通風,且風水上有說這樣才有靠山。
我和老公都不是迷信的人,但既然要在老家蓋房,就得尊重老輩人的觀念。西南朝向的房子,房間不能太靠后,否則“無靠山”;廚房在東北,灶臺不能正對大門;主臥在東南,寓意“紫氣東來”……這些規矩,看似繁瑣,卻蘊含著古人總結的生活智慧。
屋前的車道要方便進出,但進深小又不能太寬,也有太寬“泄財氣”的說法;屋后的一米空間,既要能走水,又得能種點小蔥、青菜,以后回來住,隨手摘一把就能下鍋。這些細節,看似不起眼,卻讓這棟房子多了份“家”的溫度。
這些年,我們在縣城里打拼,住的是高樓大廈,但每次回老家,總有種“客居”的感覺。回去吃飯都借在親戚家,總是不自在;每次早出晚歸,又少了點回家的滋味。尤其是逢年過節或族里紅白喜事回老家時,都帶著孩子趕夜路回村,黑漆漆的鄉道,我心里也不好受。
有了這棟房子,以后就不用再折騰了。過年時,一家人熱熱鬧鬧地住上幾天,孩子們在院子里放鞭炮,我們在廚房燉一鍋老家的臘肉,晚上躺在自己家的床上,聽著屋外的蟲鳴,這才是真正的“回家”。
老輩人常說:“房子有人住,祖宗才安心。”一棟房子,不只是一磚一瓦的堆砌,更是一個家族的根。我們在外面漂泊再久,終究要有個地方可以回去。這棟房子,不僅是為了我們這一代,也是為了孩子們以后知道——他們的根在哪里。
目前,準備去村委申請宅基地,我也初步設計了結構圖。但今日我站在那塊空地上,仿佛已經能看到未來的樣子——右屋有車,屋前有樹有花草,屋后有菜,廚房飄著飯香,房間灑滿陽光。這,大概就是“家”該有的模樣吧。
后記:
如果你也在考慮回老家建房,或者對風水、設計有經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