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種樹的“黑名單”,看起來是迷信,實際上藏著老祖宗的智慧
118 2025-08-07
從零開始學(xué)易經(jīng),看得懂、學(xué)得會、用得上。從易經(jīng)視角探討人生決策的哲學(xué)。關(guān)注回復(fù)666獲取更多易經(jīng)解讀和啟示~
【原文】
?明夷:利艱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nèi)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譯文】
《明夷》卦象征光明殞傷:利于牢記艱難,守持正固。
《彖傳》說:光明隱入地中,象征“光明殞傷”;譬如內(nèi)含文明美德、外呈柔順情態(tài),以此蒙受巨大的患難,周文王就是用這種方法渡過危難。“利于牢記艱難,守持正固”,說明要自我隱晦光明;盡管身陷內(nèi)難也能秉正堅守精誠的意志,殷朝箕子就是用這種方法晦明守正。
《象傳》說:光明隱入地中,象征“光明殞傷”;君子因此慎于治理眾人,能夠自我晦藏明智而更加顯出道德光明。
【原文】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譯文】
初九,光明殞傷時向外飛翔,低垂掩抑著翅膀;君子倉皇遠(yuǎn)走遁行,三日不顧充填饑腸。此時有所前往,主事的人將疑怪責(zé)讓。
《象傳》說:“君子倉皇遠(yuǎn)走遁行”,說明初九“自晦”的意義是不求祿食。
【原文】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譯文】
六二,光明殞傷;使左邊大腿遭傷損,然后(乘用)良馬(借助它的)拯濟將漸漸復(fù)壯,可獲吉祥。
《象傳》說:六二的吉祥說明既柔順又能堅守法則。
【原文】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譯文】
九三,光明殞傷時在南方巡狩而施行征伐,誅滅元兇首惡:此時不可操之過急,應(yīng)當(dāng)守持正固。
《象傳》說:九三“在南方巡狩而施行征伐”的志向,說明必將大有所得。
【原文】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譯文】
六四,退處于左方腹部地位,深刻了解光明殞傷時的內(nèi)中情狀,于是毅然跨出門庭遠(yuǎn)去。
《象傳》說:“退處于左方腹部地位”,是說能夠深刻了解光明殞傷時的內(nèi)中情狀。
【原文】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譯文】
六五,殷朝箕子的光明殞傷,利于守持正固。
《象傳》說:殷朝箕子的守持正固,說明六五的內(nèi)心光明不可熄滅。
【原文】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后入于地”失則也。
【譯文】
上六,不發(fā)出光明卻帶來昏暗;起初登臨天上,最終墜入地下。
《象傳》說:“起初登臨天上”,可以照耀四方諸國;“最終墜入地下”,是說明上六違背了正確的法則。
【總論】
明夷:卦名,下離?上坤?,象征“光明殞傷”。案,《序卦傳》“夷者,傷也”,此卦為日入地中之象,猶光明殞傷,故名為“明夷”。《正義》:“此卦日入地中,‘明夷’之象;施之于人事,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顯其明智,亦‘明夷’之義也。”
明入地中,“明夷”:釋《明夷》下離為明、上坤為地之象,與《象傳》首兩句釋卦名之義同。《集解》引鄭玄曰:“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
本卦命名“明夷”的象征主旨,在于“天下”昏暗,“君子”晦明不用,“艱貞”守志。故《彖傳》以文王、箕子處患難為說,揭示特殊環(huán)境中不得已而“用晦”的道理。《大象傳》則從“蒞眾”的角度,引申出“晦明”施治,其明益顯的普遍意義。這一點實為古代統(tǒng)治階級總結(jié)出來的一種政治“藝術(shù)”,本于《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王弼指出:“蒞眾顯明,蔽偽百姓者也;故以‘蒙’養(yǎng)正,以‘明夷’蒞眾。藏明于內(nèi),乃得明也;顯明于外,巧所辟也。”(《王注》)孔穎達更舉古代帝王儀飾為例,認(rèn)為“冕旒”象征“蔽明”,“纊”象征“蔽聰”,指出:“冕旒垂目,鞋纊塞耳,無為清靜,民化不欺。”(《正義》)此均為對《大象傳》立意的精確理解。
事物的盛衰,社會的治亂,自有不可抗拒的發(fā)展規(guī)律。《明夷》卦以“明入地中”為喻,展示了政治昏暗、光明泯滅之世的情狀以及“君子”自晦其明、守正不移的品質(zhì)。
卦辭“利艱貞”之義,強調(diào)在艱難中維護正道,在“自晦”中期待著轉(zhuǎn)衰為盛重見光明的一天。
當(dāng)然,就具體環(huán)境而言,“事”有可濟、不可濟之別,“時”有可居、不可居之分;于是卦中除上六為“暗君”之象外,余五爻分別從不同角度揭出“君子”處“明夷”的特點。
蘇軾指出:“夫君子有責(zé)于斯世,力能救則救之,六二之‘用拯’是也;力能正則正之,九三之‘南狩’是也;既不能救,又不能正,則君子不敢辭其辱以私便其身,六五之‘箕子’是也。君子居明夷之世,有責(zé)必有以塞之,無責(zé)必有以全身而不失其正。初九、六四無責(zé)于斯世,故近者則‘入腹、獲心、于出門庭’,而遠(yuǎn)者則‘行不及食’也。”(《東坡易傳》)這是對諸爻意義的較正確歸納。
借此可以看出,初、四兩爻是以消極反抗的態(tài)度處“明夷”,二、三、五三爻是以積極救治的精神處“明夷”;而積極救治又有“湯、武”式的毅烈行動,與“箕子”式的忍辱守持之分。
要言之,處“明夷”的特點雖有不同,立足于“艱貞守正”的卦旨卻全然一致。此旨在六五一爻言之尤切,即極稱時世雖暗而道不可沒,立身純正則危不足憂:《象傳》所謂“明不可息”是也。
【卦例純屬杜撰,不作任何指導(dǎo),重在幫助理解易經(jīng)哲理】
占問投標(biāo)結(jié)果如何,得到地火明夷卦,變爻為上六爻。
明夷卦卦象為地(坤)上火(離),是“日入地中,光明受蔽”之象。
上六爻居卦極之位,爻辭說:“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說的是朝陽初升時鋒芒畢露,可是后來卻遭烏云遮蔽,光芒盡失。對應(yīng)投標(biāo)之事,初期或能展現(xiàn)鋒芒,信心很高(初登于天),但因外部環(huán)境晦暗難測(如競爭對手手段隱蔽、評標(biāo)規(guī)則不公),最終必遭壓制(后入于地)。
綜而言之,此次投標(biāo)恐怕是“初顯希望終落空”之象,不能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