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主臥最好別用粉色窗簾,小心二人世界變三人行!
106 2025-08-06
武吉海: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湖南省攝影家協會顧問
HPA/湘西,在人們印象中,有崇山峻嶺,有少數民族。
過去推介湘西時,往往推介它的秀麗山水、神奇民俗、多彩文化。為發展旅游,湘西州的同志,將此冠名為“神秘湘西游”。
所謂“神秘湘西”,來源于苗族先祖流傳下來的巫儺文化,來源于集詩、歌、樂、舞為一體的土家族梯瑪神歌。被稱為中國戲劇“活化石”的土家族毛古斯舞,苗族巴代踩燒紅鏵口、勇攀刀梯等巫儺絕技,與互動性強、歡樂明快的擺手舞、綹巾舞、接龍舞,可使文化尋根者一飽眼福。
苗族、土家族的語言、服飾、銀飾、習俗、禁忌,各種祭祀、婚喪、節慶、技藝文化,與漢族民俗文化交融輝映,構成了湘西民間文化的別樣風采。
用經營湘西鳳凰古城多年的葉文智先生的話說,湘西是一塊風水寶地,它值得人們留戀和品味。
先人選址建造的古鎮、古村落,多依山傍水。平地開作稻田,坡地墾為旱土,溪溝用來灌溉,有水井的山坳辟為垅田。駐兵要塞、縣城治所建有防衛工事,大的村寨壘石設防。鄉村河流兩岸筑壩,建有碾坊、筒車、木筧。寨子一般依山傍勢,干欄式木房錯落有致。永順、龍山、保靖、古丈一帶土家族的吊腳樓、擺手堂、風雨橋,鳳凰、花垣、吉首靠臘爾山臺地用土木石建造的苗族吞口屋,以及瀘溪浦市、吉首乾州、鳳凰沱江、花垣茶峒、永順王村、龍山里耶等古鎮大戶人家修建的宅院、祠堂、會館、寺廟、窨子屋,如今還在延續香火。
2005年,鳳凰阿拉,苗寨院落
2007年,鳳凰千潭村,苗族傳統土木建筑
2007年,鳳凰山江民居,土木石建造的吞口屋,鄉村啟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耕文明孕育的文化底色,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伴隨一生成長。先輩選擇的居住環境,多數講究順風順水,趨利避害。“吃飯不離老屋場”“耕好一畝三分地”“忠厚傳家久,勤儉繼世長”,遵從四季更替規律,春播秋收,不違農時,這些老一輩的教誨,影響、浸潤了一代又一代人。
由于湘西曾經交通閉塞,一些傳統村落的建筑樣式、風水格局、手工技藝,連同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傳承的民間習俗文化,雖遭社會變革沖擊,仍較多地保留了下來。這些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村落遺產,蘊含著先人生存、遷徙、繁衍的智慧。
2007年,鳳凰山江早崗村,苗寨攔門酒
2007年,鳳凰山江早崗村,在寨子行走的苗族姑娘
2007年,鳳凰苗區,舞獅子的苗族青年
2008年,鳳凰禾庫集鎮邊的稻田,村民用薄膜育秧,開啟一年的春播秋種
2008年,保靖葫蘆鎮木芽村,村民在溪溝上鋪設木架,用竹曬墊晾曬苞谷,苗寨進入秋收
2008年,保靖葫蘆鎮木芽村,收谷子回家的父女
2008年,花垣雅酉,用戽桶打谷子
2008年,花垣雅酉,踩打谷機脫粒的村民
2008年,花垣雅酉,曬谷子的婆婆
2008年,花垣雅酉,村民用風車車谷
2008年,花垣雅酉,采摘辣椒的婦女
2008年,花垣雅酉,整理分揀烤煙
2009年,吉首寨陽,趕牛犁田
2009年,吉首寨陽,農戶插秧
2009年,吉首寨陽,散戶養豬,豬糞用來還田
2009年,古丈采茶人
2009年,古丈炒茶作坊,簡易包裝古丈毛尖
2009年,鳳凰禾庫,身著便裝、上山勞作歸來的苗族婦女
2009年,瀘溪紅山柑橘合作社基地,采摘椪柑的種植戶
2009年,鳳凰兩林接親,農用車運送嫁妝
2010年,鳳凰駱駝山,水車與碾坊
2010年,鳳凰木里關田山,青壯年外出打工,苗寨幾多冷寂
2010年,吉首強虎村,寨子建在溪邊,出門就可洗衣洗菜
2010年,吉首丹青清明歌會
2010年,保靖水田河,接親迎客
2010年,保靖水田河,堂屋開飯
2010年,永順芙蓉鎮,在瀑布竹編店留影的時髦女郎
2011年,吉首大龍洞,身著盛裝、參加聚會的苗族婦女
湘西州,在湖南省十四個市州中,擁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傳統村落、少數民族人口,均名列前茅。
2011年,吉首大龍洞瀑布
2011年,從峒河邊拍攝晨霧中的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橋,大橋橫跨德夯大峽谷
2011年,吉首馬頸坳,村民在溪邊水井洗衣
2011年,吉首馬頸坳村民做正月十五鋼火燒龍準備
2011年,花垣董馬庫大洞沖村,苗族巴代扎祭祀上香
2011年,鳳凰山江,苗族椎牛祭祖
2011年,保靖水銀,取泥做磚的瓦匠
2011年,瀘溪浦市茶館,老人喝茶、小孩喝飲料
2011年,永順老司城,走玩的小孩,老司城又名福石城,南宋五年(1135年)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為永順彭氏土司治所
2011年,永順司城河,洗衣的婦女
2012年,花垣麻栗場,烤火過年
2012年,花垣麻栗場,攝影發燒友下鄉采風
2012年,古丈默戎李家村,在田頭歇腳的村民
2012年,古丈默戎李家村,在村口等待搭車的村民
2012年,瀘溪達嵐巖門堡,傍溪河而建的傳統村落
2012年,瀘溪達嵐巖門堡,歷時400多年的康家大院
2012年,保靖黃金村,采摘黃金茶的姑娘
2012年,保靖葫蘆尖巖村,新修的五柱六掛干欄式木屋
這些年的精準扶貧,使湘西大地發生巨變。外出打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發展農村種養產業、開發鄉村旅游,使一批村落脫貧致富。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的推進,已使湘西整體步入現代工業與城市文明。
這些年,湘西州的生態環境、村落面貌,經治理、修復,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衛生條件,多數煥然一新。一批發展鄉村旅游起步較早的村落,人居環境已今非昔比。
2013年,鳳凰拉壕,農歷正月里村民玩獅子拜年,拉毫為清代南方長城駐兵要塞
2013年,鳳凰舒家塘,通村公路已經硬化
2013年,鳳凰舒家塘村,村民在老宅開打年粑
2014年,古丈巖排溪村,原汁原味的農耕文明
2014年,古丈巖排溪村,農閑在家拉二胡的村民
2014年,古丈默戎鎮龍鼻村,寨子整修后發展旅游,承接張家界的旅游客源
2014年,瀘溪鐵山村,建在沅水附近的寨子
2014年,龍山里耶古鎮,歷史街區保留了一批明清、民國建筑
2014年,龍山里耶長春村,守著老宅的婆婆
2014年,龍山咱果王家村,聚餐的村民
2014年,龍山靛房萬龍村,留守老人
2014年,古丈翁草村,實實在在的中國傳統村落
2014年,古丈翁草村,村民在村部坪場曬苞谷
2014年,古丈紅石林景區旁的張家坡村,開農家樂的婦女
2014年,保靖呂洞村,依山而建的苗寨
2014年,保靖呂洞村,做村落旅游宣傳的女支書,遠處為呂洞山主峰
2014年,保靖夯吉村建房上梁
2014年,花垣麻栗場,秋日的水田
2014年,花垣麻栗場,村民在收割稻谷
2014年,花垣十八洞村,在家門口的施成富、龍德成夫婦
2014年,鳳凰涼燈村,“涼燈”,苗語為“夯滾”,即“老鷹住的地方”
2014年,鳳凰老家寨村,辦喜事的村民
2014年,永順小溪村,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度假的游客
2014年,鳳凰香爐山村,快成熟的稻谷
2014年,鳳凰香爐山村,村民的堂屋
2014年,古丈張家坡,用木桶背籠背苞谷曬的老人
2014年,龍山苗兒灘樹比村,土家族雙子座沖天樓,系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龍山賈市巴沙湖村,在傳統村落維修老宅的木工
2015年,吉首家庭村,趕放湘西黃牛的農戶
2015年,吉首家庭村,村民備柴過年
2015年,鳳凰烏巢河流域,溪河兩岸平地開作稻田,靠山坡地用于建房
2015年,鳳凰馬鞍山村,回村的婆孫
2015年,花垣雅酉高務村,村民聚會開長桌宴
2015年,鳳凰吉樂村,冒大霧放羊的農戶,臘爾山臺地早上水霧彌漫
2016年,花垣桃子村,油茶籽豐收帶來的喜悅
2016年,吉首齊心村,高山苗寨多選址在有水井的地方建造住房
2018年,鳳凰柳薄,在責任田收獲稻谷的夫婦
2021年,永順列夕村,村民介紹,村里的董氏祠堂已被撤毀
2022年,吉首曙光村,清朝陜甘總督楊岳斌后人在先祖老宅前
2022年,鳳凰禾庫,外出浙江等地打工戶回村興建的住房
2022年,吉首榔木村,美麗鄉村建設煥發生機,村干部籌劃發展鄉村旅游
因此,到湘西走玩的游客,也有將變化中的湘西,稱之為“魅力湘西”。
在市場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職場謀生熙熙攘攘的今天,農耕文明的印記,傳統村落的習俗,田園生活的風景,隱士向往的意境,在湘西仍然可以尋找蹤跡。舊時的山川風物,某些遺落世間的古風神韻,來湘西可以一睹芳容。
這就是真實的湘西,外出游子魂牽夢繞的故鄉,我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