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說“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還有哪些東西不能賣?
152 2025-08-01
有些房子的墻面,在中間某一層會凸出來一圈,看著像個腰帶。這個東西叫腰線。去年鄭州下暴雨,水就順著這個腰線往人家里倒灌,住在9樓的三戶人家陽臺全被淹了。這種房子,不管它在幾樓,看見墻面有這種凸起的地方,就得小心。
買房子別光盯著數字,看看墻外面長啥樣,比什么都實在。那些裝飾條,平時看著還行,一到下大雨的時候,就成了接水的盆,積水多了就往窗戶和陽臺里滲。這種設計上的問題,比樓層數字本身麻煩多了。
說起來也怪,內地這邊有人不喜歡9,覺得不吉利。可是在香港,他們反而不怎么喜歡帶8的樓層。因為“八”和“破發”的“發”音有點像,做生意的人覺得不吉利,所以帶8的樓層有時候還不好賣。真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說法。
有人說9樓不好賣,可人家開發商不傻。成都一個樓盤,把9樓的價錢抬高,一平米多兩千塊,還是有人搶著要,一下就賣完了。看的人多,買的人也多,根本不存在賣不掉的問題,反而是個搶手貨。
還有人專門去查了成交記錄,發現事情跟傳言完全是反的。同一個小區同一棟樓里,9樓的成交價格,比它樓下的8樓還要高一些。這個不是猜的,是白紙黑字的報告里寫出來的,全國好多城市都這樣。
貝殼研究院發布的報告,9樓的平均成交價比同棟的8樓高出3。1%。
你看,嘴上說著不要,真花錢的時候,大家的選擇很清楚。市場上甚至有大概15%的買家,看房時會直接點名,說自己就想要9樓的房子,覺得這個數字好,有“九五之尊”的意思,聽著就氣派。
以前的老樓,可能會把水泵之類的設備放在樓層中間,所以有噪音。現在的新房子,設計早就改了。去年去杭州看的新盤,所有的水泵房都安在地下二層,離住戶遠得很。9樓的天花板打開看,里面什么都沒有,干干凈凈。
要說噪音,反而是頂樓的住戶需要擔心一下。電梯要運行,機房里的電機就會嗡嗡響個不停。有個網紅樓盤的業主群,頂樓那幾戶天天在里面抱怨,說電梯機房吵得人睡不著覺,跟耳朵邊有只蒼蠅似的。
后來開發商沒辦法,只能在電梯機房的墻上,貼了厚厚的一層隔音棉,聲音才小了點。設備層在9樓這個說法,在現在的新建小區里,基本就是個過時的老黃歷了,根本不用擔心這個。
國家對這個是有規定的,不是開發商想放哪就放哪。《住宅設計規范》里面寫得清楚——電梯機房應該首先考慮設置在屋頂層或者是頂層。這是為了安全和減少對住戶的干擾,白紙黑字印在那里的。
說到灰塵,也有人覺得9樓到11樓是“揚灰層”,空氣最臟。這事兒也有人去驗證過,結果很意外。有哥們住廣州珠江新城,那地方高樓多,他專門用儀器測了自己住的樓,發現9樓的PM2。5比28樓還要低。
專業儀器實測數據,廣州珠江新城某32層公寓,9樓的PM2。5濃度比28樓低了6微克/立方米。
環保部門也發過正式的研究報告,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做了很久的測試。數據說明,空氣里的顆粒物濃度,最高的區域其實在1-5樓的低層區,特別是靠近馬路的樓,臟東西能比高層多出快一倍。
環保部發布的《城市顆粒物垂直分布研究報告》顯示,PM2。5濃度最高的區域是1-5樓,臨街樓棟的PM2。5濃度可達高層的1。8倍。
高層的空氣反而沒想象中那么好。因為樓層越高,風就越大。開窗通風的時候,大風很容易把樓頂平臺或者附近樓頂上積攢的灰塵給卷起來,然后吹進屋里。所以有時候住得高,家里的灰塵反而更多。
實測數據表明,9樓附近的顆粒物濃度,通常比地面要低15%到40%。
所以“揚灰層”這個說法,早就被科學數據給推翻了。住在9樓附近,空氣質量不但不差,甚至比很多低樓層和超高層都要好一些。灰塵這東西,主要還是集中在近地面,而不是懸在半空中。
還有人擔心消防安全,覺得9樓太高,萬一著火了消防車夠不著。這個擔心現在也很多余了。現在的消防云梯車越做越高,技術也越來越好。普通的消防車,到達12層樓的高度一點問題都沒有。
去年北京消防搞了一次演習,出動了最新的54米云梯車,那個高度可以直接伸到17層樓的窗戶外面。住在9樓,根本不用為消防救援的事情發愁,這個高度對于現在的消防設備來說,是輕松覆蓋的范圍。
買房子真正要注意的,是一些眼睛看得到、摸得著的東西。比如家里的管道井,千萬別挨著臥室的墻。不然晚上安靜的時候,樓上樓下沖廁所的聲音,聽得一清二楚,那才叫折磨人。這些細節,比糾結樓層數字是8還是9,重要多了。真想圖個心安,圖個吉利,就別信那些玄乎的。有空去樓道里走走,看看消防通道有沒有被雜物堵上,保證生命通道的暢通,這比什么“風水”都管用,能給你一百倍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