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已越發不能躺平。
文丨范東成
國內游戲圈近日頗為熱鬧。
先是網易旗下《陰陽師》手游官方微博 3 月 21 日點名騰訊旗下《王者榮耀》,揶揄對方新角色 " 大司命 " 疑似抄襲自己的游戲角色 " 神啟荒 "。次日,《陰陽師》加大火力,再發微博,曬出律師函,且稱即便明知 " 南山有猛虎 ",維權之戰也仍義無反顧。目前這兩條微博已收獲近 63 萬點贊、6 萬多條留言。
面對《陰陽師》指控侵權的炮火,《王者榮耀》在第一天的微博中以 " 獨一無二新英雄 " 定義 " 大司命 ",做了個間接回應。在次日律師函上網后,《王者榮耀》官方微博不無嘲諷意味地以 " 狄某 " 即狄仁杰自比,列出 3 條回應,戲稱為 " 判決 ",大意是友商此舉系碰瓷博關注,將采取法律措施嚴肅應對。
發律師函畢竟不是到法院起訴,更不是法院果真已經做出了判決,它用來表達一方立場甚至作為營銷手段當然可以,強制威懾力則遠遠談不上。但這并不妨看熱鬧的網友對此關注度頗高,雙方交鋒熱度一度躍至微博熱搜榜前列。
這并非騰訊和網易在游戲業務上的首輪交火。
此前 "MMO 微博開團 " 事件另可一提。
MMO 多指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3 月 12 日,西山居 MMO《劍網 3》在官方微博宣布改革,要永久取消游戲內裝備修理費。網易旗下 MMO《射雕》官方微博轉發《劍網 3》微博,語帶譏諷,稱 " 震驚了 ""2024 年了還有游戲修裝備要收費 ",表示要幫玩家把游戲價格 " 卷下來 "。《劍網 3》制作人余玉賢微博回應稱," 便宜與否不是嘴上功夫 "。
隨后騰訊游戲的參與將熱度推到了高潮。
騰訊旗下 MMO《天涯明月刀》手游官方微博旋即與《劍網 3》聯動,稱 " 刀劍合璧 ",《天涯明月刀》端游也表示加入。同為 3D 武俠類型的 MMO 競品選擇聯合,被不少網友稱為 " 世紀大和解 ",還被視為騰訊游戲 " 站隊 " 西山居與網易游戲對壘。" 射雕質疑劍網 3""MMO 之癲 "" 把 MMO 價格打下來 " 等多個話題霸榜熱搜。
正因騰訊游戲與網易游戲對峙多年,這樣的 " 互懟 " 才格外引人關注。
自 2009 年開始,國內游戲市場一直以騰訊第一、網易第二的態勢發展。兩家公司的最新財報顯示,2023 年,騰訊游戲業務收入 1799 億元,包含國內游戲業務收入 1267 億元和海外游戲業務收入 532 億元;同時段,網易游戲業務收入 816 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網易沒有公布海外游戲業務收入,其產品一直以國內市場為主。按照中國游戲產業年會《2023 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發布的數據,2023 年國內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 3029.64 億元。即便網易游戲國內業務僅以收入的 50% 計算,騰訊與網易也已占據國內游戲市場的半壁江山。
騰訊憑借《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多款現象級產品,已然獨步游戲天下。網易事實上在該領域也并不單薄,拿出的叫好又叫座的產品不限于《逆水寒》《蛋仔派對》等。行業疾風勁吹,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給予兩大陣營重壓的,絕不只是彼此。
01
自研與 " 微創新 "
騰訊與網易進入游戲行業均已超過 20 年。網易 2001 年推出了號稱國內第一款 MMO 游戲《大話西游》,2004 年再推出火爆一時的《夢幻西游》;騰訊 2003 年代理韓國 MMO 游戲《凱旋》,隨后陸續推出《QQ 堂》《QQ 幻想》等。
兩者在發展路線上有明顯區別。
網易游戲起手即是 MMO 類型,堪稱國內自研 MMO 鼻祖,最初獨占鰲頭:《大話西游》占得先機,次年網易再推出《大話西游 2》,開創了國產回合制 MMO 的諸多玩法,如內丹、裝備煉化等,游戲上線 1 年,同時在線人數超過 16 萬;2004 年上線的《夢幻西游》連續多年為網易游戲貢獻增長,也成為了經典 IP,2005 年同時在線人數超過 100 萬,2008 年超過 200 萬;轉向手游后,網易自研的《陰陽師》《逆水寒》等熱度較高的游戲也多為 MMO 類型。
騰訊則借助 QQ 流量池,前期更偏重于娛樂休閑類游戲。
起先騰訊以代理方式快速切入行業,它代理的《凱旋》是開發成熟的 3D 動畫 MMO,海外數據亮眼。但當時國內大多數電腦的配置并不支持這款游戲,游戲內容也未全然符合國內玩家胃口。代理《凱旋》成效不大,騰訊轉向自研,推出 QQ 系列游戲,如《QQ 堂》《QQ 飛車》《QQ 炫舞》等。
這也是網友戲謔騰訊 " 微創新 " 的開端。
玩家常常能在騰訊的游戲中看到其他游戲的影子。《QQ 堂》與韓國游戲公司 Nexon 推出的《泡泡堂》玩法基本一致,《泡泡堂》的國內代理盛大曾聯合 Nexon 起訴《QQ 堂》,打響了 " 中國游戲抄襲第一案 "。還有《QQ 飛車》與 Nexon 推出的《跑跑卡丁車》,《QQ 炫舞》與韓國游戲公司 T3 開發的《勁舞團》,模式都如出一轍。
流量加 " 微創新 " 使騰訊收獲頗豐。比如《QQ 飛車》《QQ 炫舞》,就與騰訊代理的《穿越火線》和《地下城與勇士》合稱 " 四大天王 ",助推騰訊登上了國內游戲行業冠軍的寶座。
據調研機構艾瑞咨詢數據,2008 年中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為 207.8 億元,盛大、網易、騰訊分別以 34.3 億元、23.9 億元和 22.9 億元的成績分列前三;到了 2009 年,國內網游市場規模增至 258 億元,騰訊游戲以 53.9 億元的收入成為冠軍,48 億元的盛大和 33.7 億元的網易游戲緊隨其后。
這種開發思路延續到手機游戲的自研中,就是常見的 " 端轉手 "。
騰訊牢牢把握住了端游轉手游的關鍵時期,借助 QQ 和微信的渠道,將 PC 端的玩法高效轉移到了手機端。
《王者榮耀》即是典型案例。這款 2015 年推出的 MOBA(多人在線戰術競技游戲)手游游戲模式與 2009 年上線的端游《英雄聯盟》極為相似,被許多《英雄聯盟》玩家詬病。不過,騰訊在 2009 年、2011 年兩度投資《英雄聯盟》開發商美國游戲公司拳頭(Riot Games),獲得后者 92.78% 股權,又于 2015 年將剩余股權悉數吃下,兩者自然不會構成法律意義上的侵權。
《王者榮耀》成功填補了彼時剛剛興起的手游市場沒有全民 MOBA 游戲的空缺,成為了現象級爆款。多份研報提及,《王者榮耀》每個季度能為騰訊貢獻超過 50 億元的流水。據數據公司 Sensor Tower 榜單,2024 年 1 月全球手游暢銷榜榜首為《王者榮耀》,后者在蘋果應用商店和谷歌商店收入 2.33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6.8 億元。
除此以外,騰訊還推出了《英雄聯盟》手游,只是受限于版號問題,2022 年才在國內上線。《英雄聯盟》中的 " 下棋 " 游戲模式 " 云頂之弈 " 也被單獨開發成手游《金鏟鏟之戰》。據 Sensor Tower 榜單,《金鏟鏟之戰》2021 年底上線,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2 月穩居全球熱門移動游戲收入前十。
02
" 吸金 " 各有套路
不同于網易的重 MMO,騰訊游戲布局更加靈活多面。
前述 " 四大天王 " 中,《QQ 飛車》《QQ 炫舞》為自研,《穿越火線》《地下城與勇士》為代理,且游戲類型各有不同——《QQ 飛車》《QQ 炫舞》為休閑競技游戲,《穿越火線》為射擊游戲,《地下城與勇士》以格斗為主。
網易早期主要代理項目來自 2008 年起與美國游戲公司暴雪(Blizzard Entertainment)的合作,包括《星際爭霸 2》《魔獸爭霸 3:冰封王座》《魔獸爭霸 3:混亂之治》《魔獸世界》等。其中《魔獸世界》影響最廣,也是 MMO 類型,此前國內代理為第九城市,2009 年 9 月由網易開始運營。財報顯示,網易游戲 2009 年第三季度收入 8.79 億元,第四季度增至 11 億元,收入增長主要來自《魔獸世界》的貢獻。
除了《魔獸世界》,網易在 2011 年還主推 MMO《倩女幽魂》。而這時騰訊已轉向 MOBA 游戲,代理了《英雄聯盟》端游。《英雄聯盟》是世界范圍內的現象級游戲,2016 年全球月活躍玩家超過 1 億,還有多種相關電子競技賽事。比如 2011 年開始有《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至今已舉辦了 13 屆,還有簡稱 LPL 的國內《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等。前述《王者榮耀》的戰果,也有相當一部分建立在《英雄聯盟》的游戲形式上。
網易也曾試圖跳開熟悉的 MMO 領域,效法騰訊做 " 端轉手 ",只是結果并不理想。
2017 年初,前身為藍洞工作室(Bluehole Studio)的韓國公司 Krafton,上線 PC 端競技型射擊游戲《絕地求生》。這一俗稱 " 吃雞 " 的游戲迅速風靡全球。2017 年 10 月,網易隨之推出游戲模式相近的手游《荒野行動》,卻迎來了騰訊的迅猛反擊——騰訊先拿到了《絕地求生》端游的國內代理權,又在 3 個月后推出手游《絕地求生:刺激戰場》。
但這些產品的用戶規模仍然難與《王者榮耀》《絕地求生》之類的現象級產品相比。
更為重要的是,相較于業務版圖遼闊的騰訊,丁磊創立的網易常給人以 " 佛系 " 印象,營收更是高度依賴游戲本身。
財報顯示,騰訊 2023 年營收 6090.15 億元,主要業務為增值服務(2983.75 億元)、網絡廣告(1014.82 億元)、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2037.63 億元)、其他(53.95 億元),游戲的 1799 億元收入占總營收的 29.5%,歸屬于增值服務;網易 2023 年營收 1035 億元,其中游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 816 億元,占比 78.8%,其余為有道收入 54 億元,云音樂收入 79 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 86 億元。
想要在用戶不夠全民化的基礎上增加收入,可供一用的策略是提升游戲內付費單價,這使網易游戲給用戶留下了 " 又肝又氪 " 的印象。
" 肝 " 指的是游戲玩法復雜多樣,用戶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比如《陰陽師》玩家就有 " 玩《陰陽師》等于上班 " 的說法。據海克財經了解,有些玩家每天光在游戲內 " 斗技 " 就需要花費 4 個小時,行業內還有網易游戲以大量每日任務來保證在線率的說法。
" 氪 " 則指給游戲充值 " 氪金 "。關于網易游戲與騰訊游戲的區別,知乎網友 " 不二李 " 表示,網易能讓 1 個人充 100 萬元,騰訊能讓 100 萬人充 6 元。這條回答目前已收獲近 2000 點贊。
03
變數仍在集聚
在騰訊網易雄踞前列時,異軍突起的米哈游引發了不小震動。
米哈游的創新力使其風頭一度蓋過了長于自研的網易。于是,求變的網易脫離了熟悉的 MMO 領域,轉而攻入騰訊游戲腹地—— 2021 年上線的休閑競技游戲《蛋仔派對》即是重磅產品。
《蛋仔派對》依托網易強大的自研能力,提供簡易的地圖編輯器,開創了玩家自建地圖的核心玩法。官宣數據顯示,2023 年 9 月,《蛋仔派對》MAU(月活躍用戶數)超過 1 億,且游戲內地圖總數累計 1 億張。即便這樣的數據還無法與久居王座的《王者榮耀》相較,但其戰略意義也非同一般。
騰訊仍選擇以舊套路跟進,卻未能重演 " 吃雞大戰 " 的勝利。
2023 年 12 月,騰訊推出《元夢之星》,力爭在 2024 年春節檔與《蛋仔派對》一較高下。據調研機構 DataEye 測算,《元夢之星》公測后 3 個月內新增用戶達 1.29 億。而 2024 年春節期間,網易官宣《蛋仔派對》用戶量超過 5 億,2 月 9 日除夕夜 DAU(日活躍用戶)超過 4000 萬。騰訊則未公布《元夢之星》的具體數據。
短視頻的強勢,波及到了騰訊原有的流量池,依托社交媒體的打法開始失利。據海克財經觀察,《蛋仔派對》的火爆離不開抖音、快手、B 站等平臺的引流。以抖音為例,多個關于《蛋仔派對》地圖、玩法的視頻,點贊量超過 50 萬,最高者超過 200 萬。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 CEO 馬化騰在 1 月 29 日騰訊公司年會上對騰訊游戲做了點評。他說,游戲作為騰訊王牌業務,好像躺在了成功的功勞簿上——過去一年,對照新老友商,感覺毫無建樹,新品雖有,但不及預期。他點名《元夢之星》稱,該產品雖然入場晚,但對騰訊而言,它不只是一款游戲,還具有偏社交的成分,屬于騰訊大本營業務,肯定要多業務協同,全力以赴。
網易自研的長處在這時體現了出來:一方面,網易無需等到玩法被市場驗證再跟進,有創新便有先發優勢;另一方面,多個精品游戲齊頭并進使其對單一游戲的依賴程度沒那么高,風險更為分散。
網易與暴雪的 " 分分合合 " 可見一斑。2022 年 11 月,暴雪宣布與網易的合作到期,網易股價應聲下跌,從每股約 112 港元跌到了約 100 港元。在談判失敗后,網易咖啡廳推出了暴雪綠茶、暴雪不開心、暴雪沒有心等飲品,網易食堂推出了 " 暴雪小趴菜 ",讓不快消解于大庭廣眾之下。
雙方主要合作項目《魔獸世界》國服在 2023 年 1 月關停,但其對網易影響有限。據財報,網易 2023 年第一季度游戲業務收入 201 億元,同比增長 7.6%;2023 年全年游戲業務收入 816 億元,同比增長 9.6%。財報將增長歸功于《蛋仔派對》和 MMO 手游《逆水寒》。而 2024 年 3 月有多家媒體報道,暴雪即將回歸國服,繼續與網易合作。
但在龐大體量的基礎上,騰訊游戲的投資和出海讓網易短期內難以比擬。
據公開資料統計,騰訊在全球投資的游戲公司已超 180 家,《英雄聯盟》開發商拳頭公司、《絕地求生》開發商 Krafton 等均在此列。這當中值得提及的是,2016 年騰訊以 86 億美元收購芬蘭移動游戲巨頭 Supercell 共計 84.3% 股權,并以此拿下該公司旗下所有手游代理權。此后騰訊游戲一躍成為全球手游收入第一的廠商。
很多接受騰訊投資的游戲公司高層都曾表示,騰訊對創業團隊頗為尊重,幾乎不干涉被投公司運營。這為騰訊游戲贏得了海外口碑,游戲公司也用實打實的產品為騰訊帶來了可觀收入。財報顯示,2023 年騰訊本土市場游戲收入 1267 億元,同比增長 2%;國際市場游戲收入 532 億元,同比增長 14%。
從 Sensor Tower 發布的 2024 年 2 月國內手游出海榜單來看,米哈游的《原神》《崩壞:星穹鐵道》,騰訊《絕地求生》手游、《使命召喚》手游均在前十之列,而網易的《荒野行動》《巔峰極速》等則在十五名往后。
網易游戲從專注 MMO 到廣泛布局,突入了騰訊游戲的堡壘;騰訊游戲緊跟的同時既加大研發力度,也繼續原先的全球多元化布局。21 年過去,雙方并未偃旗息鼓,戰爭也未塵埃落定,未來還有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