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天津衛(wèi)的楊議楊老師,最近在直播間里掉眼淚那事兒,好多人都瞧見了。63 歲的老爺們兒,平時在電視里演 “楊光” 的時候,見天兒樂樂呵呵的,誰能想到對著手機屏幕,突然就紅了眼眶。他抹著眼淚說:“我不是圖大伙刷禮物,是沒想到都這把年紀了,還有人記著我是說相聲的?!?這話一出口,滿屏的彈幕都在刷 “楊老師挺住”,好多人跟著揪心 —— 您說,這位被咱天津人喊了半輩子 “海河戰(zhàn)神” 的主兒,咋就委屈成這樣了?
這事得從相聲圈里那個 “師承” 的老規(guī)矩說起。楊議他爸楊少華老爺子,那可是天津衛(wèi)響當當?shù)睦纤囆g家,當年在茶館里說段子,能把一屋子人逗得前仰后合,馬三立先生都夸他 “臺風穩(wěn)當”。按說子承父業(yè),楊議打小在相聲堆里長大,基本功扎實得沒話說??删鸵驗闆]給哪位名家正式磕過頭、遞過帖子,他在圈里一直被當成 “海青”,也就是沒門派的 “野路子”。
2002 年那會兒,他跟老爺子搭檔說《如此辦學》,愣是拿了全國相聲大賽的金獎。上臺領獎的時候,主辦方卻悄悄把他的介紹改成了 “喜劇演員”,理由是 “怕同行有意見”。您說這事多憋屈?辛辛苦苦練了幾十年的活兒,就因為沒師父,連 “相聲演員” 這四個字都沒資格掛在名頭上。后來去外地商演更過分,主辦方直接把 “相聲專場” 的牌子換成 “喜劇表演”,說有觀眾投訴 “沒聽過海青說相聲”。楊議回來跟朋友念叨:“我打小在后臺看父輩們吊嗓子,練快板把手心磨出泡,怎么到了別人嘴里,就成了上不得臺面的?”
沒辦法,相聲舞臺漸漸對他關上了門。楊議轉身拍了《楊光的快樂生活》,沒想到歪打正著,成了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導演??擅看温愤^茶館聽見里面的快板聲,他還是忍不住停下腳步。有回半夜在家翻出當年的相聲手稿,對著鏡子練《報菜名》,練著練著突然就愣神了 —— 這離開相聲舞臺,一晃就是十八年。
后來趕上疫情,線下演出全停了,楊議想著試試直播帶貨。頭一回開播,他特意穿了件洗舊的藍大褂,心里直打鼓:現(xiàn)在的觀眾,還愿意聽咱說這些老玩意兒嗎?結果剛介紹兩句布鞋,彈幕里突然刷起 “楊老師來段《地理圖》”。他下意識地抄起快板,那熟悉的節(jié)奏一起,手指頭都跟著顫。五分鐘不到,屏幕上的禮物特效就沒斷過,有個天津的老觀眾留言:“大爺,我小時候在南市茶館聽您跟楊老爺子搭檔,一晃二十年了,可算又聽見您開口說相聲了。”
要說把楊議惹哭的那場直播,是在今年 4 月份。有位粉絲連著刷了十個 “火箭”,相當于一萬塊錢。他當場就急眼了:“可別這么破費!我楊議要是想賺錢,早去接廣告拍電視劇了,何苦在這兒賣布鞋?” 說著說著聲音就哽咽了:“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憑啥沒師父就不能說相聲?咱說的每段活兒,哪句不是規(guī)規(guī)矩矩跟老爺子學的,哪次上臺不是卯足了勁?今兒大伙給我刷禮物,不是買鞋,是給我楊議的相聲撐腰!”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他去年在侯寶林先生墓前拜師的事兒。侯寶林大師去世三十年了,楊議特意選在清明節(jié),帶著供品去墓前磕了三個響頭,由侯耀華先生代父收徒。這事在相聲圈炸開了鍋,有人說他 “都這把年紀了還折騰,拜個已故的師父有啥用”,還有人翻舊賬:“當年侯家辦收徒宴,壓根兒就沒給楊議發(fā)過請柬?!?/p>
可侯耀華在直播間替他說話了:“我父親生前跟我說過,楊少華家的小子有股子狠勁,《八扇屏》能倒背如流,就是缺個正式的名分。要是當年沒那些運動,早該把他收進侯家門了。” 后來還拿出一盤 1985 年的錄音帶,里面侯寶林先生跟徒弟們聊起楊議,說:“這孩子嘴皮子利索,就是沒人帶,可惜了?!?楊議聽著這錄音,心里頭的滋味兒甭提多復雜 —— 他等這個 “名分”,等了整整一輩子。
現(xiàn)在您楊議的直播間,跟咱天津的老茶館似的。每晚八點,他往鏡頭前一坐,先聊聊布鞋的用料做工,說著說著就拐到相聲段子上。有回講起 “海青” 為啥不能參加主流商演,他舉了個例子:“就好比您去參加書法展覽,人家問您‘師從哪位大師’,您說‘自學的’,人家立馬就覺得您不夠格??稍蹖懙淖制黄粒袥]有師父有啥必然關系?” 說得觀眾直點頭。
最讓他高興的是,現(xiàn)在直播間里多了不少年輕面孔。有個 00 后私信他:“以前覺得相聲老氣橫秋的,看您直播才知道,原來《貫口》得這么練,每個字都有講究!” 楊議跟人念叨:“我爸臨終前跟我說,咱老楊家沒門派,可不能讓觀眾覺得咱說的是‘下九流’?,F(xiàn)在我在直播間里既能賣鞋養(yǎng)家,又能給大伙說相聲,就是兩全其美的事兒嗎?”
您說,這相聲圈的老規(guī)矩,到底是保護傳承,還是成了絆腳石?楊議沒師父,照樣拿了全國冠軍,拍火了十幾部電視劇,現(xiàn)在又在直播間里攢起了 “人氣兒”。有人說他年紀大了還折騰,可咱老百姓都看在眼里 —— 他折騰的不是名利,是心里那口氣,是對相聲的那股子熱愛。
如今每次直播結束,楊議都會加個 “小節(jié)目”:或是來段《逗你玩》的小段,或是即興跟觀眾嘮嘮相聲里的門道。他常說:“以前總覺得沒師父就低人一等,現(xiàn)在明白了,觀眾愿意停下來聽你說話,愿意給你鼓掌,這就是最好的‘師承’?!?您說,在這個時代,是那些本本上的名分重要,還是咱老百姓心里的認可重要?反正我知道,每次看見楊老師穿上大褂,往鏡頭前一站,那味兒就對了 —— 這才是咱天津衛(wèi)的相聲,這才是老百姓愛聽的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