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引發關注的華語電影新人首作中,《大風殺》的確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它不僅是導演向內進行自我探索的產物,更是多年來向外生長、汲取養分的結果。此外,影片的導演張琪對于大多數觀眾而言,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新鮮面孔,因為他早已在電影剪接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作為一名電影剪接師,張琪擔任剪接指導的作品包括了我們熟知的《邪不壓正》《芳華》《一步之遙》《只有蕓知道》《揚名立萬》等,他更憑借《芳華》入圍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剪輯獎,并被評為第十三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新銳剪輯師”。
導演 張琪
過往的成績讓張琪的首部劇情長片《大風殺》甫一露面,便引發了業內與觀眾的極大興趣。這份關注度更是在影片入圍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主競賽單元后達到更高。大家都在好奇這位早已在剪接領域獲得認可的電影人,首執導筒究竟帶來了一部怎樣的作品。
《大風殺》定檔海報
從剪接室到拍攝現場,陣地的轉移和角色的轉換在《大風殺》中達成了意想不到的和諧?!洞箫L殺》是一部生猛瘋格犯罪電影,沙暴孤島中的人性側寫,血色藏金背后的黑吃黑大戲。作為行業頂級的剪接師,張琪首執導筒就展現出成熟的掌控力,他將剪接風格應用于場面調度時,鏡頭節奏緊湊、不留閑筆,場面調度內在張力十足,雙管齊下,打造《大風殺》獨特的生猛瘋格。
因此,《大風殺》中最搶眼的是張琪導演對氛圍感的構建,片中的槍戰戲沒有血霧彌漫,也沒有對暴力場景的極盡渲染,3個民警一把槍對上44個窮兇極惡的悍匪,槍在上膛、瞄準和射擊的過程逐漸幻化為漫天黃沙中的緊張與壓迫感,讓觀眾感受到危險來臨前的肅殺和危險降臨后的絕望。
電影背景設定在1995年,全面禁槍政策實施的前一年。片中獨具90年代風格的日歷、建筑以及閃著雪花屏的電視,甚至整座小鎮的風貌,都有對20世紀90年代社會文化印記的化用,為影片營造出濃厚的時代氛圍。
故事開始于藏匿巨額寶藏的悍匪大哥北山越獄出逃,43名窮兇極惡的匪徒從四面八方齊聚于此,隨大哥北山一道用武力封鎖忙崖。為精準提取到90年代眾悍匪的人格特質,主創團隊將悍匪的資料鋪陳開來,給予觀眾無數具有原型特質的悍匪在忙崖“集結”的既視感。
面對一眾悍匪的圍困,忙崖只有夏然 (白客 飾) 、簡寧 (孫寧 飾) 、左羅 (李曉川 飾) 三位警察一把槍,武力值頗為懸殊。白客飾演的民警夏然很年輕就上過戰場,他是他們那個排唯一一個活下來的人,從此有了“報喪鳥”的名號,他在害怕孤獨的同時,又害怕與人建立感情。這種復雜性與神秘感,與棄鎮忙崖的視覺呈現一脈相承。
辛柏青飾演的悍匪頭目北山有著相同的孤獨底色,強烈的不安全感,促使他對于在匪幫內掌權有著超乎尋常的向往。而隨著北山越獄,齊聚忙崖的悍匪群像也徐徐展開。
郎月婷飾演的悍匪大嫂李紅在北山的陰影下夾縫求生,她一直嘗試與悍匪們斡旋,在危險中步步為營。
加上耿樂、張本煜、李浩天、桑帥、李感、王一通等塑造的性格鮮明又各有特色的悍匪。在悍匪群像的呈現上,影片充分使用了電影史的類型傳統,演員精湛的演技幫助影片以類型化表演與棄鎮忙崖的風沙形成了強有力的雙重修辭,在視覺上達成了一致性。
此外,在這座棄鎮中,一個游離在世俗之外的民警夏然和一個窮途末路的悍匪頭目北山,兩個陣營在與廢墟無異的建筑中對峙周旋,這不僅是對擅長在有限空間做文章的香港警匪片特點的發揚,更是一種更加強調視覺策略的創作升級。
這也是《大風殺》不同于以往我們所看到的犯罪電影的重要原因。類型與年代,主題上的復調成為了張琪在《大風殺》中給出的最大驚喜。
《大風殺》將于4月19日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世界首映,屆時本片主創將親臨現場與各位觀眾交流互動;5月1日全線上映,預售已同步開啟,期待與全國觀眾銀幕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