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多國日前宣布將實施自愿石油減產。
其中,沙特將從5月起實施自愿減產50萬桶/日的計劃,直到2023年年底。科威特將自愿從5月開始削減12.8萬桶/日的石油產量,持續到2023年年底。阿聯酋石油部長稱,將從5月到2023年年底自愿將石油產量降低14.4萬桶/日。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稱,俄羅斯將自愿減產50萬桶/日的石油產量,直到2023年年底。阿爾及利亞將從5月起至2023年年底削減4.8萬桶/日的石油產量。阿曼能源和礦產部稱,將自愿從5月開始減少4萬桶/日的石油產量,持續到2023年年底。
據悉,上述國家均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由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機制成員。
↑石油生產 資料圖
報道稱,此次預計受影響的產量約為116萬桶/日。再加上去年10月“歐佩克+”發布的200萬桶/日減產計劃,以及今年2月俄羅斯宣布的50萬桶/日減產計劃,預計“歐佩克+”石油供應量將共計減少366萬桶/日,約占全球總需求的3.7%。
分析認為,此次減產計劃令人意外,將導致油價上漲,進而帶來新一波通脹沖擊。此前剛經歷銀行倒閉卻依舊選擇加息抑制通脹的美國方面表示,此舉不可取。分析稱,宣布減產可能加劇“歐佩克+”與美國的緊張關系。報道稱,美國試圖通過制裁和價格上限等手段減少俄羅斯能源產業的收入,而“歐佩克+”卻在2022年幫助俄撐住了能源價格。
“意外減產”油價聞聲上漲
加大通脹風險
受此消息影響,WTI原油期貨一度飆升8%,創下一年多來最大盤中漲幅。布倫特原油期貨也一度飆升至每桶86美元以上,系近一個月高點。高盛也上調了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預測,其分析師將2023年12月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測上調5美元至每桶95美元,將2024年12月的價格預測上調3美元至每桶100美元。與此同時,其將“歐佩克+”2023年石油產量預測下調110萬桶/日。
報道稱,這一減產決定令許多密切關注石油市場的分析師感到意外。摩根大通全球能源戰略主管克里斯蒂安(Christyan Malek)認為,歐佩克顯然了解需求趨勢和現有庫存,“但我們尚未發現這些信息。”
據悉,由于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國際油價在一季度明顯下跌,其中美油下跌6.1%,布油下跌6.58%。有媒體分析認為,減產是一項“旨在維持石油市場穩定的預防措施”,沙特可能希望將油價維持在每桶90美元。石油分析師內森(Nathan Piper)表示,“歐佩克+”的減產舉動似乎是希望在中期內使油價維持在每桶80美元。高級策略分析師丹尼爾(Daniel Hynes)認為,此次減產向市場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該組織將支撐石油價格,“石油價格再次達到每桶100美元的可能性增加了。”
↑位于沙特的一處石油生產廠
有報道指出,自俄烏沖突爆發后,全球能源價格飆漲,導致通脹加劇。此次減產將導致油價再次飆升,從而給通脹帶來更大壓力,加劇生活成本危機并增加經濟衰退風險。
沙特考慮自身利益
美聯儲面臨挑戰
對于此減產計劃,白宮方面表示“這是不明智的”。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阿德里安娜 (Adrienne Watson)稱,鑒于市場的不確定性,我們認為不該減產。
事實上,美國方面此前曾希望“歐佩克+”增產以穩定石油價格。去年8月,在美國總統拜登頂著國內壓力訪問中東后的一個月,“歐佩克+”曾象征性小幅提高產量,被指“打拜登政府的臉”(紅星新聞此前報道:拜登訪中東后“歐佩克+”象征性提高產量 分析師:在打拜登政府的臉)。在后來的10月,“歐佩克+”則發布了減產計劃,拜登當時稱“對此決定感到失望”。
分析認為,此次“歐佩克+”的減產計劃或將加劇美國與相關國家的緊張關系。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全球商品策略主管哈利瑪(Helima Croft)認為,最新的減產計劃意味著“沙特在制定決策時明確考慮了自身的經濟利益”。有熟悉減產計劃的人稱,沙特希望提高石油價格以進行國內的改造計劃。
據悉,沙特政府此前曾提出“2030愿景”,旨在推動該國非石油產業發展,實現經濟多樣化。據此前報道,在美國硅谷銀行爆雷后,瑞信也遭遇危機。而瑞信銀行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證實,其在瑞士信貸的投資損失了約80%,超過10億美元(紅星新聞此前報道:瑞信被收購,大股東沙特虧損超80%還不是最慘的,這些人血本無歸)。
另有分析認為,這是中東國家愈發獨立的一個跡象。丹麥盛寶銀行分析師奧勒(Ole Hansen)表示,該組織再次減產的決定反映了其對美國經濟的擔憂,人們普遍擔心美國利率將再次上升。與此同時,上漲的石油價格可能導致通脹再次攀升,而這也將給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多國央行帶去壓力。據悉,在此前硅谷銀行出現危機后,美聯儲為抑制通脹仍再次加息。此外,英國央行上月也宣布加息25個基點,試圖以此遏制持續的通脹。分析認為,各國央行可能將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以抑制通脹,這可能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