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 (哈麥/文)2024年,電影院上映了超過300部新片,其中票房超過2億元的只有45部(包括3部跨年電影),除去12部進口片,國產(chǎn)片33部。
這33部票房超過2億的國產(chǎn)片也并非全都能賺錢。如果票房2億,除去貓眼、淘票票等線上售票平臺的服務費、電影事業(yè)專項資金、營業(yè)稅、院線和影院的分賬等,最后分到投資方手里約6700萬元,也即總票房的約33.5%。
而現(xiàn)在的各項成本條件下,一部中等制作商業(yè)片,制作費可能在3000萬-1億元之間,再加上宣發(fā)成本,總成本控制在6700萬元內(nèi),票房2億元才剛好回本。票房2億元以下的電影,想賺錢就很難了,除非能把成本壓到很低。
電影是高風險投資的本質(zhì)一直都沒有變,全國大盤票房同比下跌約23%的情況下,“八虧一平一贏”已經(jīng)是不錯的結(jié)局了。
Part A 賺錢——
喜劇霸榜,《熱辣滾燙》《抓娃娃》凈利或達10億
跟往年一樣,賺大錢的電影集中在春節(jié)檔、暑期檔、五一檔、國慶檔幾個熱門檔期,基本都是主流大公司操盤的頭部項目。
今年票房榜前六中,《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第二十條》《熊出沒·逆轉(zhuǎn)時空》四部是春節(jié)檔電影,《抓娃娃》《默殺》來自暑期檔。
第一名《熱辣滾燙》票房34.6億元,投資方分賬12.3億元。
第二名《飛馳人生2》票房33.98億元,投資方分賬12.04億元。
第三名《抓娃娃》票房33.27億元,投資方分賬11.82億元。
這三部喜劇票房很接近,哪部成本更低,就能盈利更高。
從檔期來看,春節(jié)檔因為競爭激烈,為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為搶影院排片,宣傳、發(fā)行支出要更高,選擇空降暑期檔救市的《抓娃娃》在宣發(fā)支出上很可能比《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要低不少。
從拍攝、制作來看,《抓娃娃》因場景固定,制作成本也更可控。
《熱辣滾燙》的推出跟著賈玲的減肥節(jié)奏,籌備、拍攝周期拉的很長,外景也較多,成本較《抓娃娃》沒有優(yōu)勢。
《飛馳人生2》是賽車戲,里面有大量的運動場景,后期有大量的特效要做,制作成本相對《抓娃娃》《熱辣滾燙》可能要更高。
韓寒的《四海》曾被曝出過成本。根據(jù)上市公司果麥文化的公告,果麥投資1300萬元獲得了《四海》5%的投資份額,投資虧損700-900萬元。據(jù)此計算,《四海》的總投資額為2.6億元。按電影最終的總虧損額預估,制作+宣發(fā)總成本約3.25-3.65億元。
《飛馳人生2》總成本如果跟《四海》相當,在3-4億元內(nèi),那凈利潤約8-9億元。
徐崢的喜劇《囧媽》也曾披露過制作成本為2.17億元,徐崢拿了2700萬元導演費,1000萬元監(jiān)制費,1000萬元編劇費,4000萬元演員費,總計8700萬元。徐崢的公司北京真樂道文化拿了3000萬元承制費。剩下的1億元投入了拍攝、后期制作,以及給其他主創(chuàng)開支。
《熱辣滾燙》《抓娃娃》跟《囧媽》這種由高票房導演主控的高成功率頭部項目類似。
《熱辣滾燙》由賈玲編劇、導演、主演,新麗傳媒、中影、阿里影業(yè)等主投,賈玲的公司北京大碗娛樂參投。
《抓娃娃》由閆非、彭大魔導演、編劇,這兩人的公司海口西虹胡同影視文化主控主投,萬達影視、貓眼微影、開心麻花等參投。
如果《熱辣滾燙》《抓娃娃》制作成本對標《囧媽》,總成本控制在2-3億元,《熱辣滾燙》凈利潤預計9.3-10.3億元,《抓娃娃》凈利潤預計8.82-9.82億元。
《抓娃娃》投資方分賬比《熱辣滾燙》少4800萬元,如果《抓娃娃》總成本能比《熱辣滾燙》低超過4800萬元,那它來自票房分賬的凈利潤可能超過《熱辣滾燙》,成為2024年最賺錢的國產(chǎn)電影。
其他賺錢的電影也多是喜劇。
張藝謀的現(xiàn)實題材喜劇《第二十條》票房24.54億元,投資方分賬8.7億元,如果總成本控制在2.7億元內(nèi),凈利潤將超過6億元。
董潤年的《年會不能停!》票房12.92億元,投資方分賬4.46億元。
烏日娜的《末路狂花錢》票房7.81億元,投資方分賬2.68億元。
邵藝輝的《好東西》票房7.1億元,投資方分賬2.45億元。
這幾部都是新導演的喜劇,中等體量,投資不會太高,如果總成本能控制在1億元內(nèi),都是很賺錢的項目。
另一種賣得還不錯的是類型爽片。
《默殺》票房13.51億元,投資方分賬4.73億元。這部電影翻拍自導演柯文利曾經(jīng)拍過的同名電影,創(chuàng)作、拍攝效率高,風險小,投資可控,是犯罪片里收益最好的。
《九龍城寨之圍城》票房6.84億元,投資方分賬2.34億元。
《周處除三害》票房6.65億元,投資方分賬1.95億元。
這兩部并非頭部大制作的類型爽片是港臺電影里賣得最好的兩部,也是為數(shù)不多能賺錢的。
動畫片里,唯一賺大錢的是《熊出沒·逆轉(zhuǎn)時空》,票房20.06億元,投資方分賬7.12億元。
2019年春節(jié)檔上映的第六部《熊出沒·原始時代》曾曝光過成本,上市公司萬達電影在回復證監(jiān)會的問詢函中披露,萬達影視出資1200萬元,參投《熊出沒6》獲得10%份額,這也意味著這部動畫電影的總投資額為1.2億元。
如果《熊出沒·逆轉(zhuǎn)時空》制作+宣發(fā)總成本控制在2億元內(nèi),凈利潤超過5億元。
其他票房在4-5億元之間的電影如《白蛇:浮生》《浴火之路》《重生》《云邊有個小賣部》《維和防暴隊》投資方分賬在1.45億-1.76億元之間,這些電影能靠票房分賬盈利、打平還是虧損,就在于成本的控制。
Part A 虧損——
《紅毯先生》制作成本2.6億分賬3200萬,《傳說》或虧3億
制作成本超過1億元,票房低于4億元的電影(投資方分賬約1.37億元),投資額越大,票房越低,虧損越多。
《解密》《熊貓計劃》《危機航線》《焚城》《潛行》《海關(guān)戰(zhàn)線》《異人之下》《紅毯先生》《傳說》《非誠勿擾3》《爆款好人》《出入平安》《749局》《逆行人生》《紅樓夢之金玉良緣》《戴假發(fā)的人》《金錢堡壘》《門前寶地》等都是票房低于預期,最終可能虧損的項目。
先從曝光過成本的《紅毯先生》說起。
根據(jù)港股上市公司歡喜傳媒的財報,寧浩導演,劉德華主演的《紅毯先生》制作成本2.6億元,其中包括:主角費用6070萬元、項目規(guī)劃及開發(fā)以及非主角費用3930萬元、導演費2460萬元、其他主創(chuàng)人員費用2000萬元、中國制作開支8210萬元、后期制作及視效開支1320萬元、承制費2090萬元。不算演員、導演、其他主創(chuàng)的費用,光前期開發(fā)、承制費、中國制作開支、后期制作及視效這幾項硬支出就超過了1.5億元。
《紅毯先生》光制作成本2.6億元,還有春節(jié)檔不低的宣發(fā)支出。這部片從春節(jié)檔撤檔后重新上映,最終票房9422萬元,投資方分賬3170萬元,可能連宣發(fā)成本都覆蓋不了。
寧浩的另一部喜劇《爆款好人》由葛優(yōu)、李雪琴主演,寧浩自己的公司壞猴子影業(yè)主控出品,票房2714萬元,投資方分賬909萬元,同樣是巨虧。
馮小剛喜劇《非誠勿擾3》請了葛優(yōu)、舒淇、虞書欣、關(guān)曉彤等主演,票房1.02億元,投資方分賬3400萬元,如果制作成本對標寧浩的喜劇,也是虧得很慘的項目。
唐季禮的《傳說》、陳思誠的《解密》、烏爾善的《異人之下》、陸川的《749局》、劉江江的《出入平安》、張欒的《熊貓計劃》,以及港片里的《金手指》《危機航線》《焚城》《潛行》《海關(guān)戰(zhàn)線》等都是2024年的頭部大制作,成本都可能在1億、2億、3億,甚至4億元以上,光看票房分賬很難實現(xiàn)回本。
根據(jù)上市公司博納影業(yè)的公告,唐季禮執(zhí)導,成龍、張藝興、古力娜扎、李治廷等主演的《傳說》的前期預計投資總額為2.9億元,其中主控方博納投資1.1億元。
起初,博納還為《傳說》準備了1.5億元的宣發(fā)預算,后來改成了4000萬元,猜測可能是因為沒進春節(jié)檔改在了暑期檔發(fā)行的緣故。
也就是說,《傳說》制作加上宣發(fā)的總預算是3.3億元。
這部片最終票房8000萬元,投資方分賬2637萬元。當然,還有網(wǎng)絡版權(quán)收入、海外賣片收入等,但如果光算票房收益,虧損額超過3億元。
陳思誠的《解密》,烏爾善的《異人之下》也都是需要大量前期準備、置景、特效制作的工業(yè)化電影,制作成本基本可對標《傳說》。
《解密》票房3.34億元,投資方分賬1.13億元。
《異人之下》票房1.18億元,投資方分賬3990萬元。
玩類型創(chuàng)新沒有取得好成果,最終都成了虧損大戶。
還有一些電影如改編自經(jīng)典名著的《紅樓夢之金玉良緣》、電影版《花千骨》、黃曉明主演的《戴假發(fā)的人》、王千源等主演的《金錢堡壘》、向佐主演的《門前寶地》,票房都只有幾百萬元,回收極少,等于是投資多少虧損多少。
另一個虧損的重災區(qū)是動畫電影,除了《熊出沒·逆轉(zhuǎn)時空》《白蛇:浮生》,《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守護》《雄獅少年2》《豬豬俠大電影·星際行動》《舒克貝塔·五角飛碟》《落凡塵》《潛艇總動員:尋龍》《天降大任》《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6》《開心超人之時空營救》《傘少女》《大雨》《小倩》《奇妙萌可大電影》《蛋寶大營救》《二郎神之深海蛟龍》《雪域少年》《八戒之天蓬下界》《皮皮魯和魯西西之309暗室》《阿貍》《大圣降妖》《魔幻奇緣之寶石公主》等21部動畫電影的票房在9200萬元以下,這其中,票房在4000萬元以下的17部,票房在2000萬元以下的12部,票房在600萬元以下8部。
觀眾看到的是《哪吒》《姜子牙》《熊出沒》系列、《白蛇》系列的成功,在這背后,同樣也有大量動畫電影的失敗,動畫電影的成功率,并不比真人電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