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網易H5(ID:wangyih5)”
“追熱點”可謂是新媒體人的家常便飯,不管是借噱頭營銷,還是針對熱點制作精良內容,熱點的傳播價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享過“如何培養熱點敏銳度”網易那些刷屏案例,到底怎么想出來的?但這種素養的養成不能操之過急,新媒體人需要學會的是如何分析當下熱點。
作為信息的輸送者,只等著接收現成信息當然不行。主動解析熱點,剖出一個新穎獨到的傳播點,才能借熱點之勢,走到優質內容生產的上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18個熱點分析工具將會是你的得力助手。
一、營銷日歷
除了突發性熱點外,每年還有一些固定的節點、節日是可以利用起來的。幾乎所有的媒體人都會根據重要節日、節點提前做準備,這時候營銷日歷就能幫上忙了。
1、新媒體管家
新媒體管家除了可以用于微信排版、圖文編輯、管理賬號外,營銷日歷的實用性也很強。
內設“通用節日”“頒獎典禮”“行業大會/展覽會”等16個選項;用戶可自行選擇查看周期;畫面簡潔,結構清晰。
點擊每個節點會出現詳細說明,目前有效的查看范圍是2016年12月到今天。
2、365熱點日歷
這是365編輯器下的日歷工具。內置“大片上映排期”“冷門紀念日”“我的記事”等15個標簽選項,用戶可以選擇定制個性化日歷。
支持“月”“周”兩種周期,點擊節點會自動鏈接到百度的相關網頁。
365熱點日歷最特別的一點在于“搜索”選項,通過輸入相關事件的關鍵詞就可以跳轉至百度頁面,查看相關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該工具暫無法識別簡稱,用戶需要打出“復仇者聯盟”(而不是“復聯”)才能搜到相關內容。
目前支持查看2017年1月至今的大事記。
3、愛微幫熱點日歷
愛微幫同樣可以用于新媒體管理,它的熱點日歷功能十分強大。不僅有每日熱點、微博熱議、百度熱搜等數據,而且提供往年的大事記,可回溯到1758年。
提供6、12、24小時的查看周期,同時可以對比去年今日的相關熱點,可以說十分貼心了。
此外,該工具對熱點進行歸類,用戶可以精準查看垂直領域的內容;點開熱點標簽,會出現十分全面的新聞鏈接,新聞來源于新華社、人民網等眾多媒體。
最特別的是,該工具根據用戶的搜索,匹配相關熱文,有利于媒體人打開選題思路。
二、熱點榜單
熱點時時在更新,不同的熱點價值大小也不同,人們在不同的熱點上會投放不等量注意力。媒體人最應當關注的是哪個熱點最吸引人,哪個熱點最新鮮。
熱點榜單對輿情進行實時監控,提供了熱點排序功能,告訴媒體人哪個熱點最值得追。
1、今日熱榜
今日熱榜是一個分類榜單工具,提供各站的精細榜單及具體數據,如微信、今日頭條、百度、知乎、V2EX、微博等。
設置“科技”“娛樂”“社區”等選項,用戶可以查看某一平臺的具體榜單。這些熱點附有鏈接,可在網頁內直接查看。
細分站點的熱點大多是24小時內的,比較特殊的是該工具允許用戶設置自己的訂閱內容。
2、Anynew
Anynew同樣也是分類提供精細化熱點榜單,有“科技”“視頻”“衣食住行”等大分類。
此外,該工具提供歷史榜單,可選擇“綜合”“星榜”兩個標簽;點擊熱點可自動進入其所在的平臺位置。
目前還不支持日期選擇,同時,各平臺的上榜熱點都只提供50個。
3、新榜
新榜已為大部分媒體人所熟知,這是一個行內認可度較高的榜單工具。它向眾多500強企業和政府機構提供相關的數據業務服務。
新榜不只是一個榜單工具,“新榜認證”“分鐘級監測”得到廣泛認可,“新榜500強”更是極具說服力的招牌。
新榜提供的功能大致可以分為免費和付費兩類。
免費功能主要就是提供各平臺(如微信、微博、抖音、PGC視頻)、各分類(如民生、百科、美食)的榜單,還可以查看單個公眾號的數據(如公眾號的七天熱門文章)。
此外,該工具還有顯示趨勢的功能,用戶輸入關鍵詞可以查看相關趨勢;它還提供“號內搜”,方便精細查找。
就周期來說,新榜提供日榜、周榜、月榜。用戶還可以收藏自己關注的公眾號。
付費的功能主要涵蓋數據服務、運營增長、內容營銷、版權分發等方面。數據服務中包括“公眾號回采”(用于查看歷史數據)“分鐘級監測”“粉絲對比”等功能;運營增長中則包括“公號漲粉”“有容小程序”等功能。
4、清博指數
針對微博,清博指數提供日榜和周榜,同時用戶還可以選擇日期查看當日榜單;對于微信,除了可以查看某個公號近7天的閱讀趨勢,還可以查看該公號30天內最火熱的10篇文章。
除微信、微博外,清博指數還提供梨視頻、B站、QQ、西瓜視頻等榜單;還提供輿情報告、數據報告、熱點訂閱等服務。功能不如新榜齊全,可以作為新榜的輔助工具。
同樣的,清博指數提供的“活躍粉絲預估”“分鐘檢測”等功能都是需要付費的。
5、5118熱點追蹤
5118主打關鍵詞排名,提供行業詞庫、查排名詞、挖詞等服務,還提供“金融”“新聞”“金融財經”等精細分類。針對熱門關鍵詞,給出相關關注點的變化與發展,可精確至幾分鐘內。
5118的“挖詞”功能也深受媒體人青睞,用戶可以搜關鍵詞、移動端流量詞,還可以批量搜長尾詞。每一個詞會匹配相應的百度收錄量、長尾詞數量、百度指數、移動指數等指標。
6、西瓜助手
西瓜助手為微信公眾平臺、抖音、小紅書、快手等提供數據服務,在公眾號這方面提供公眾號排行、小程序排行、原文應用排行等,這些選項下還設置細分領域排行。
用戶可以選擇日、周、月三種周期;“往期榜單”會鏈接到西瓜數據出品的相關公號文章。
用戶點開某一公號后,可以查看近期文章、預估粉絲數、閱讀量等信息。而小程序的詳情則需要會員身份。
三、熱點事件工具
知曉某一熱點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們需要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乃至輿論態勢。這時候,熱點事件分析工具就派上用場了。
1、知微事見
知微事見是一個熱點事件分析工具,除了可以自行搜索熱點事件外,還提供“事件庫”,展示近些時日的熱點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短期內有高傳播量或長期保持傳播量的事件才會被收錄進知微。
對于熱點事件,知微會給出“事件影響力指數”,這一指數評估的是該熱點在社交媒體及網絡媒體的影響力。
用戶點開具體熱點,可以獲知該事件概述、在輿論場中的排名、事件熱度變化、媒體參與情況、傳播渠道、重要輿論觀點、人群畫像等詳細信息。
2、慧思拓
相比知微,慧思拓提供更為精細的搜索功能,用戶可以依據“手機新聞”“報紙新聞”“公告”等分類進行搜索,也可以選擇精確、模糊、全文、標題等查詢標簽。
該工具還為熱點匹配相關熱門話題、熱詞、區域、各終端的熱度變化趨勢圖等信息,這些標簽又可以作為新的篩選條件。
比較特別的一點是,慧思拓的搜索范圍可以在24小時——最近半年內選擇,用戶也可以自定義搜索的時間范圍。
3、后續
后續是一款純新聞應用,它持續追蹤某一熱點,可以完整展現事件的發展過程。該工具收錄的熱點大致分為往日熱點和最新熱點。
依照時間線對熱點新聞進行梳理,同時配發各種權威信息源。這款工具與前兩種工具互補。
四、指數分析
不同于新榜、清博等數據聚合平臺,一些有影響力的平臺建立了內部的搜索、閱讀數據分析系統,這方面比較有代表的就是百度指數、頭條指數。有時候,僅頭條一個平臺就能決定一個內容商的閱讀量,所以我們不能小覷這些大平臺指數。
1、百度指數
百度指數以網民的百度檢索行為數據為基礎,提供最新動態、行業排行等信息。
最新動態里包括專題、公告、熱點、行業等分類,對相關事件進行數據上的多維分析,如“2019百度兩會指數報告”一文中,就分析了“2019年咨詢指數熱點話題TOP10”等數據。
此外,還可以輸入關鍵詞進行查詢,用戶可以獲知相關人群畫像、需求圖譜、資訊指數等數據圖,也可以添加其他關鍵詞,對比數據走向。
2、頭條指數
頭條指數立足于“今日頭條”的用戶數據挖掘,本質上展現的是算法推薦機制下用戶的行為蹤跡。因此,即使是沒有入駐“今日頭條”的媒體,也有必要了解頭條指數,借此可以更好地把握用戶的閱讀偏好。
頭條指數提供關鍵詞搜索、精選報道、數據報告等服務。針對關鍵詞,提供熱度趨勢圖、事件關聯熱詞和熱文、用戶畫像和興趣等指標;此外,用戶還可以圈定時間和地域范圍。
3、谷歌趨勢
谷歌趨勢也立足于平臺自身的用戶檢索數據,它與百度指數的不同之處在于,谷歌的應用范圍更廣,因此數據覆蓋面也更完整。
谷歌趨勢提供“搜索”“熱搜字詞”“年度熱搜榜”等服務,用戶還可以選擇國家;針對關鍵詞搜索,谷歌提供熱度變化趨勢、熱度分布區域、相關主題和相關查詢。
針對不同國家提供不同的年度熱搜榜,熱搜字詞提供每日熱搜和實時熱搜。
4、艾瑞數據
艾瑞數據覆蓋的數據范圍更廣,有移動APP指數、PC Web指數、網絡影視指數等7個一級分類,一級分類下又設置詳細的細分領域,如PC Web指數下設置“新聞資訊”“動漫”等分類。
用戶可以直接搜索關鍵詞,也可以選擇標簽查看排行榜,排行榜中提供“月度覆蓋人數”“環比增幅”等數據,點開“詳情后”,用戶又可以獲知年度各月覆蓋人數趨勢(月份可以自行選擇)、使用人群畫像、使用區域占比等信息。
5、Vlinkage
Vlinkage專注于娛樂數據,它提供電視劇、藝人數據的監測;還可以全面評估未播電視劇的多維數據,從而為廣告投放行為提供幫助。
此外,該工具還提供電視劇網絡播放排行榜、藝人新媒體指數排行榜。
工具只是用來提高效率,不可過分依賴,想要做出精彩內容,就必須有自己的想法。
6、微信指數
微信指數是一款手機小程序,用手機就可以查看,十分方便。微信指數代表某一個詞在微信中出現的頻率,用戶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可以獲知該詞的微信指數和環比變化幅度。
至于周期,用戶可以選擇24小時、7日、30日、90日;還可以添加對比詞(最多可添加4個),更直觀的對比幾個詞的微信指數。
熱點每分鐘都發生,獨到的見解卻萬一挑一。我們要利用熱點為自己的想法加碼,而不是被熱點“綁架”。
放棄獨立思考的內容,無法促成更多的有益行動,或許可以名噪一時,但終究會淪為無用的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