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5石家中放,人越過越旺”,哪5種石頭?有道理嗎
90 2025-07-03
喬家大院位于山西祁縣喬家堡村,又名“在中堂”。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東觀鎮2公里,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大院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墻,高10米有余,上層是女墻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宏偉,威嚴高大。大門坐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大門以里,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通道,通道兩側靠墻有護墻圍臺,通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廟堂式結構。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檐大門,暗欞暗柱。
三大開間,車轎出入綽綽有余,門外側有栓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依次為老院,西北院,書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結構,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則是客房傭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較為低矮,房頂結構也大不相同,正院都為瓦房出檐,偏院則為方磚鋪頂的平房,既表現了倫理上的尊卑有序,又顯示了建筑上層次感。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間巡更護院。
喬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后又在清同治、光緒年間及民國初年多次增修,時間雖跨越了兩個世紀,卻保持了建筑風格的渾然天成。喬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個小院共313間房屋組成。從高處俯瞰,整體為雙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四周高達10余米的全封閉水靡磚墻內,院與院相銜,屋與屋相接,鱗次櫛比的懸山頂、歇山頂、硬山頂、卷棚頂及平面頂上,都有通道與堞墻相連。全院以一條平直通道將6幢大院分隔兩旁,院中有院,院內有園。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角道院、套院,其門窗、橡檐、階石、欄桿等,無不造型精巧,匠心獨具。院內磚雕,俯仰可觀,脊雕、壁雕、屏雕、欄雕……以人物典故、花卉鳥獸、琴棋書畫為題材,各具風采。整個宅院呈雙“喜”字型,不僅富有整體美,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又各具特色。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和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的所有場景都在喬家大院拍攝,因而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關注。
綜觀全院布局嚴謹,設計精巧,俯視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藝水平,被專家學者譽之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我認為建筑設計上是很好,上面也講了是“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從風水形氣上來說:
大門為酉山卯向兼庚甲偏1度,大門進去“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通道,通道兩側靠墻有護墻圍臺,通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從風水形勢上來講,祖先祠堂犯了沖殺,不旺丁,不長壽,易打少丁。
大門進去右邊為正院,為子山午向稍兼壬丙,居住喬家當家主人,正院為三進四合院,院內天井(空坪)為南北縱長,天井皆為放丙水或丁水。易有官貴,同時也易犯官司。
喬致庸一生不僅對推動喬家商業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擁有巨額財富外,還捐有二品資政大夫、賞花翎頂戴分省補用道、附貢生官銜。他的妻子自然也跟上他享盡榮耀,他先娶馬氏原配,之后又續娶了高氏、楊氏、周氏、楊氏、楊氏,先后六位妻子都封贈二品夫人。他生有六個兒子,也多是頂戴花翎:長子景岱,文林郎;次子景儀,花翎二品銜、補用道員、附貢生:三子景儼,花翎三品銜;四子景侃,花翎四品銜、附貢生;五子景偶,花翎員外郎銜、優稟生;六子景僖,花翎員外郎銜。此外,他還生三個女兒,都嫁于名門望族。喬家一直與官府糾纏在一起,大的人命官司也糾纏了好幾場。
表現在二房突出,喬家幾代撐門人都是二房的。喬致庸有6個兒子,幾乎都在他的影子下享受富貴,除老二景儀、老三景儼外,其他幾個兒子作為不大。
子山午向天井放丙水或丁水,午山子向天井放壬水或癸水,發財快而大,同時,男人不長壽,易打少丁。犯了楊公三元風水大忌。喬致庸晚年時,膝下已有10個孫男,10個孫女,2個曾孫男,4個曾孫女,可謂四世同堂,子孫滿院。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活了89歲的喬致庸壽終正寢。而在他之前已死了五個兒子和六個妻子。
如想更多的了解喬家大院,可親臨現場,和我一樣實地考察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