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風水禁忌 兒童房裝修需謹慎
71 2025-07-03
[摘要]小山腹地,一道五重檐七龕兩孔推棺墓砂巖石坊出現在眼前,這是家朱德生父朱世林的墓地。1919年朱德出任護國軍旅長,將父母接到瀘州奉養。
朱德父親朱世林的墓地
朱德與康克清
朱世林墓座落在馬鞍鎮(原周河鎮)梁山村二社的鐘家灣。墓冢為圓甑形,直徑約5米,周圍以條石疊砌,高約1.5米,正面建造了一幛仿木結構的五重檐七龕兩穴推棺墓石坊。石坊高5.5米,寬6.4米,正面浮雕朱氏先祖靈位,“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及花草圖案,中間刻有對聯:“積累功德利兩世,光品宇墳應千秋”,正下方有一對聯:“墓對馬鞍地勢奇,經傳鹿湘家聲”。墓門兩側各刻披甲執戈的門衛武士像。石門均有對聯,左門為:“寅恭生孝友,辛苦出英雄”;右門為:“□(已風化不能辨認)夢灡雙盛,聯方桂五株”。兩穴墓室門首鑲嵌著墓碑,右墓碑刻有墓主人朱世林的墓志銘:
朱德父親朱世林墓地
墓上的石刻
竊聞沛郡朱氏,籍起粵東,支分蜀北,自先世文先公移居茲土,世業農,數傳而至于公。公諱世林,邦俊之仲子也。妣氏潘。以前清咸豐辛酉年八月十三日戌時生,賦性和厚,為人忠耿,事親孝,持家勤,一兄兩弟,克盡友恭,配夫人鐘氏,和如琴瑟,生六男,育二女,教養皆無偏私。初,公以生齒繁多,而家計日蹙,乃以先王父錢百緡,另佃躬耕,以供撫字。若非沐風櫛雨,戴月披星,子與女焉得完婚畢嫁,而有今日之安閑也。三男珍,雖過繼于伯兄,其求學各費,皆公資助。厥后,名震三省,福國利民,又無非公庭訓之力也。公年六旬猶健。民國八年,三男駐軍于瀘,就養于旅部,不幸跋涉感冒,一病不愈。次年秋九月十六日亥時,遂卒于渝之旅部。是年冬,扶柩回籍,旋葬于茲。其子佳城功竣,求序于余。余不敏,特就其事實而勒之于石,是為序。
袁鴻裔拜撰
中間刻有:
壽終顯考朱公諱世林老大人墓
落款為:
胞兄朱世連、劉氏,胞弟朱世和、鮮氏,朱世祿、呂氏。孝男朱代歷、鐘氏,朱代鳳、鐘氏,朱代珍、劉氏,朱代炳、黃氏,朱代均、陳氏,朱代莊、鄧氏。孝女秋香、許昌品,九香、劉興海。侄男朱代順、朱代貴、朱代彥、朱代錫、朱代印、朱代梧、朱代楚。孫男朱禮書、朱遺書、朱易書、朱尚書、朱義書、朱寶書。孫女桂英、孫婿吳顯肫,孫女蘭英、田英。
匠師羅必政。
民國十四年季春月望六日谷旦
朱德父親朱世林墓地
右側墓碑空無字跡,本是備作朱德生母鐘夫人逝世后安葬的,但1944年鐘老夫人去世后,由于當時正是國民黨反動派猖獗的時候,經歷過抄墳之禍的朱家人怕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挖掘,便沒安葬到這里。1958年,朱德胞弟朱泰階(代莊)去世后葬入了此穴。
朱德任紅軍總司令后,國民黨曾三次下令挖掘朱德的祖墳,他們認為,破壞了朱家的風水就能“殺豬(朱)拔毛”,共產黨就會垮臺,紅軍就會被消滅。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農歷正月二十八日,國民黨派邊防軍李家鈺帶領一連士兵,挖掘了朱家九行祖墳。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農歷二月十五日,楊森又派部下復抄朱家墳墓,并火焚朱德養父朱世連的殘骸。
同年臘月初八,國民黨四川省黨部和省政府派來兩個“視察員”由儀隴縣縣長樂九成陪同“視察”朱家祖墳,要“移葬”朱德生父朱世林的墳墓,他們帶來的陰陽先生看了地形后說:“這是一個臥虎形,挖后就等于放虎歸山,朱德還要大大發跡。”
在場圍觀的群眾中有個叫戴乾華的人,自稱能看地、看相和算命,他看了朱世林墓的地形后也說:“這是蜂窩地形,如果把墳挖了就會放蜂出巢,蜂擁而出,越飛越高。”
在場群眾都說“這座墳挖不得,不能挖!”當時,戴乾華帶著三人實地察看了周圍的地形,兩個“視察員”第二天便回成都去了,酷信風水的楊森再也沒有派人來挖墳了,這座墓就這樣保存下來了。
朱德故居紀念園
朱德紀念館
2004年,儀隴縣委、政府出資搬遷了左側的農房,加寬了前面的拜臺,修通了前面連接水塘的石梯,在左側山包修建了停車場,并對周邊環境進行了整治和綠化。2006年,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墓進行了維修,對石刻進行了防風化處理。
朱德生父朱世林墓,1981年3月7日,被儀隴縣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15日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1日,作為朱德紀念地,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朱德故居
朱德故居
來源:老照片里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