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朋友注意了:這些租房的風水注意事項你造嗎?
122 2025-07-04
在元末明初時期,中國民間出現了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名叫張三豐,是個仙風道骨的長壽老人,他長期閉關修煉,有深不可測的絕世武藝。
張三豐的名氣很大,隨著金庸小說的流行,這個人物的名字更加如雷貫耳。
張三豐此人在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山西的懸崖上有廢棄的道觀,道觀旁邊發現了張三豐的墓和閉關洞,充滿了傳奇而神秘的色彩。
山西省太原市南峪村,有兩座當地有名的大山,市區東面的是東山,西面的是西山,道觀就位于西山的一座山峰上。
那里森林茂密,山峰綿延不絕,可謂靈山秀水風光無限,也被當地人稱為太原的龍脈,從古時候起,就有很多出家人在這里修煉。
據太原縣志記載:“張真人名君寶,別號三豐,遼東懿州人,狀貌魁偉行步如飛,太祖及成祖,求之皆不得,后游太原之南峪山,嘗絕煙火?!?/p>
三豐是張君寶的道號,在道家思想中,三代表陽,豐代表陰,“三豐”這名字代表乾坤合一、陰陽變化。
張三豐是一個很邋遢的人,平時不修邊幅,所以很多人也叫他“張邋遢”。
張三豐5歲時得了眼疾,由于醫治無效,被家人送到碧云宮當了和尚。
碧云宮主持張云庵見到他的面相后很驚訝:“此子仙風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魔障,須拜貧道為弟子。”
經過半年的修煉,張三豐眼病痊愈,他天資聰穎,記憶力驚人,教過的道經過目便知,由于太過無聊,還讀起了儒釋兩家的書籍。
7年后張三豐回到家里,專門學習儒學,14歲時考取了秀才,18歲時,張三豐被朝廷官員賞識,推薦他當中山博陵縣令,但張三豐志不在此,便婉言拒絕了。
過了幾年后,張三豐遇到全宗教邱道人,兩人意氣相投,有了游歷四方的志向,改變了他的一生。
1274年,張三豐27歲,這時父母去世,他把家產交給族人打理,只帶了兩個仆人,離開了自己的家鄉,開啟了云游修煉之路。
張三豐是世外高人,在武學、養生、煉丹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
明代是武當道教發展的鼎盛時期,明成祖朱棣曾經大興土木修建武當,調集了30萬工匠,耗費14年的時間,建成道教規模巨大的建筑群,房屋多達8000多間。
朱棣的皇位是從侄子手里搶過來的,所以名不正言不順,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朱棣集團制造了真武大帝輔佐他“靖難”的說法,民間認為真武大帝在武當成仙,所以朱棣對武當十分看重。
張三豐游歷到武當山后,首創了武當內家拳,在武林中獨樹一幟,被尊為武當祖師爺。
得知武當張三豐在民間的聲望很高,也被老百姓稱為“活神仙”,朱棣十分興奮,想請他出馬鞏固自己的帝位,但幾次派人尋訪都沒能見到,只好在張三豐修煉的地方建了“遇真宮”。
張三豐本人非常長壽,傳說他活了200多歲,具體活了多少歲已無人知曉,很多人做夢都想請教延年益壽之術,所以道教的實力一直是很強硬的存在。
張三豐平時不在老百姓聚集的鄉村居住,而是住在山中幽靜的山洞里。
但他行蹤不定,一生四處云游,到了太原南裕山后,在這里隱居下來。
當地老百姓對他十分好奇,因為張三豐從來不燒火做飯,不知是怎么填飽肚子的。
按史書記載,張三豐有時兩三個月都不吃飯,有時候一頓飯量非常大,能抵好幾頓,還擅長辟谷之術。
張三豐90多歲時,依然記憶力驚人,且健步如飛,在冰天雪地里都睡得十分香甜。
張三豐平時樂善好施,經常下山幫助當地老百姓,所以大家對他十分愛戴。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大家也不知道張三豐有多大年齡,有一天他下山后,告訴當地的老百姓,自己將羽化登仙,拜托當地人幫他處理后事。
按照他的遺囑,大家把他葬在山上,還立了一塊巨大的墓碑。
但神奇的是,多年以后,又有人在西安等地見到了張三豐,這說明他是一個神人,或許因為皇帝查訪不堪其擾而“金蟬脫殼”,那墓碑也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
山西懸崖上的那個廢棄道觀,就是最后閉關的地方,他在那里羽化,走完了人生中的最后旅程。
原本通往道觀的山路非常難走,當地人發現張三豐的閉關洞后,特意修了一條水泥路通往山間,路旁修著簡易的圍欄。
順著這條水泥路一直往山上走,會看見一座破敗的道觀,是由石頭堆砌而成三孔窯洞,共有上下兩層,上面一層早已坍塌,只剩下面一層,當地人把它叫做“玉皇廟”。
玉皇廟建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底層有三個房間,進入中間的房間,里面墻上掛著玉皇廟的金色牌匾,下面還有大幅簡介,簡介上是關于玉皇大帝的介紹。
這間是當地人供奉神明的地方,但里面亂石成堆,地上還留著黃色圓形蒲團墊。
房間最里面是石頭搭成的祭臺,上面有散落的香爐、焚香和小型鎏金泥塑像,塑像完全被紅布和黃布包裹,頭部早已不知所蹤,只剩一根木頭和身體連接。
在墻面的正中間,掛著幾塊紅布和一面八卦鏡,總體十分破敗,已很久沒有人來過。
玉皇廟左邊那間石洞中,里面空蕩蕩的,墻上掛著金色牌匾,牌匾上寫著“通微顯化真人,韜光尚志真仙,清虛元妙真君,張三豐修道閉關隱居處”,這些名號都是明代皇帝賜予的封號。
張三豐練武閉關的地方,在玉皇廟幾十米高的方形小山洞里,洞里深不可測,可以在里面休息。
據當地老百姓透露,右邊的那個石洞中,曾經有一條密道通往練功的小山洞,但由于石洞坍塌里面非常凌亂,早已把密道堵住了。
原本玉皇廟周圍還建有鐘鼓樓,但由于常年失修也坍塌了,不知是不是張三豐留下的仙氣繚繞,這里的樹木格外茂盛,長得高大粗壯。
扒開茂密的樹叢,在鐘鼓樓下面有個小坑,原耒是一口泉眼,附近沒有其他水源,張三豐平時就是用這個泉眼取水。
就在幾年前,附近的居民還能在這里取水,泉眼周圍的泥土很潮濕,但如今水源已經快干涸了。
在玉皇廟西邊的200多米處,有張三豐的古墓,原本有高大的石頭墓,墓前有巨大的石碑,多年前古墓被盜后,當地政府為了保護文物,把墓碑放在大隊里保存。
據村里的老人介紹,在古墓旁的石室中,曾看到張三豐的金身骸骨,肉身在石室中坐化,端坐在椅子上,神態十分安祥。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張三豐的古墓和石室不斷坍塌,變成了一堆亂石。
張三豐是中國歷史上神秘而傳奇的人物,他不光武功高強,還擅長書法,留下的《石橋歌草書》、《別嚴士元詩》等作品,筆鋒抑揚頓挫連綿不絕,時而像劍氣在穿行,時而如太極拳迂回曲折。
張三豐的書法非常飄逸抽象,通常大家都看不懂他寫的是什么,但充滿了力量和美感,仿佛有著深不可測超越時空的神秘力量。
張三豐武功很高壽命很長,一生云游四海來去自如,他拋開了世俗名利,專注于閉關修練,把修煉當成自己的事業,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武當》:張三豐的修煉智慧 2024-08-15
《武當》:張三豐與武當功夫 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