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風水 洗衣機飲水機也不能亂放位置 放得不好的話就會流年破財
104 2025-07-04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孝道的國家,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也是要尊敬長輩,孝順父母。
對長輩和父母的孝順,不僅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更體現在他們的身后事上。
自古,人們就非常重視葬禮,認為死者為大,葬禮必須要辦的隆重,這樣才是對逝者最大的敬意。
然而,在安葬父母這件事上,古人可不是一視同仁的,他們認為“要想家中興旺,埋父不如葬母”。
那么,在重男輕女的古代,古人為什么會在安葬母親這件事上如此重視呢?
古人的思想是非常迷信的,他們深信逝者葬的好,子孫后代的福氣就越多。
當然這也不能賴古人迷信,這也是因為當時社會太不公平,太黑暗導致的。
人們都想要擺脫水深火熱的下等人生活,沒有背景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神明身上。
在古人的認知中,他們認為氣運旺盛、人丁興旺的家庭大多是因為家里的女性葬的好。
正如俗語說的:“人旺看陰宅,財旺看陽宅。”
對于古代家庭而言,他們改變命運的途徑那就是多生孩子。
孩子多了,將來有一個考上狀元,那么一家人都能跟著沾光。
就算是這么多孩子都沒有考上狀元,那么將來種地,也都是好幫手,他們也能多種點地,多收獲點糧食,同樣能帶領家庭走向富裕。
那么,想要陰宅好,就需要重視家族中女性的安葬,因為女為陰,男為陽。
女性在陰宅中的氣場更強,她們能調節陰宅的風水。
此外,如果不重視女性的安葬,只重視男性的安葬,就會導致陰陽失衡,這也會對家族造成不好的影響。
所以,基于風水考慮,古人是很重視族中女性的葬禮,希望能圖個吉利。
當然,這都是古人的看法,不能作為科學依據,大家聽聽了解就行,不需要過多的深入思考。
我們知道,古代男女分工是不同的,男人主要負責對外,他們賺錢養家,家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不操心的。
而女人則是負責家里的一切事情,包括照顧公婆、子女以及維系整個家族的人情來往。
一個好的女人能夠將家里照顧的妥妥當當的,讓男人在外安心工作。
但這也就導致了,女人陪伴家人的時間要比男人多的,她們在兒女心中的地位也要比父親高。
而“埋父不如葬母”的觀點,正是對女人為家庭付出的肯定。
在一些地方,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父親只能興旺一代人,而母親可以興旺三代人。
之所以這樣說,則是因為父親賺再多的錢,也只能供自己的兒女使用,故而只能興旺一代人。
而母親對子女的教育,可以影響子女甚至孫子輩,讓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將祖輩留下的基業發揚光大,這便是興旺三代人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的母親為了孟子能夠成才,所以三次搬家,這才成就了一代圣人孟子。
母親雖然主內,但是她們的付出是不應該被遺忘的,正是因為有了賢妻良母,才能有一家的興旺。
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在古代,男子常常三妻四妾,他們膝下的孩子也眾多,會因為孩子的母親不同,對孩子的愛也有所偏頗。
可是母親不會,不論什么情況,她們都是愛孩子的。
古人認為,人對子孫的愛和庇佑是不會隨著生命結束終止的,所以,好好的安葬母親,就能繼續得到母親的庇佑,保佑自己平安順遂。
母親去世之后,在下葬這件事,一般都是聽從娘家人的安排。
民間有這樣一句話:“父死隨便葬,母死等舅來”,這就是告訴人們,父親去世了,就可以自己安排葬禮,但母親去世了,一定要等舅舅來了再安葬。
之所以定下這樣的規矩,也是為了避免婆家不重視母親,讓她們的葬禮,草草了事。
在舊社會,女子出嫁去了男方家庭,很多時候,在丈夫家,女子都是備受委屈的。
這時候作為娘家人,雖然想要為女兒出頭,但奈何社會如此,只能委曲求全。
可是當女兒去世之后,作為娘家人,也不希望女兒的葬禮太寒酸,于是這時候女兒的兄弟們就會前來主持葬禮,送女兒最后一程。
這個做法,也體現了娘家人對女兒的重視。
前些年,我們村就鬧過這樣一出事情。
當時,張老三的妻子因為車禍去世了,張老三的母親說兒媳婦是橫死的,不能葬祖墳,否則會影響子孫的福氣。
張老三的妻子的弟弟一看他們這樣做,當時就怒了,說:“我姐給你們生兒育女,又是照顧婆婆公公,死后不能入祖墳,我不答應!”
當時場面鬧的很尷尬,后來村長出面調解,張老三的母親才知道錯了,同意了兒媳婦入祖墳。
所以,“埋父不如葬母”,母親的葬禮如果辦不好,是容易引起兩個家族的矛盾。
“想要家中興旺,埋父不如葬母”,這雖然是農村的一句俗語,但卻反映出一個社會現象,那就是無論到什么時候,母親都是值得尊重的,哪怕是重男輕女的古代。
人們希望通過給母親盛大的葬禮,或者是比父親葬禮更好一些,來表示對母親工作的認可與感謝。
站在現代社會的角度來說,無論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長短,都不影響他們對孩子的愛。
所以,母親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也要多和孩子說一說父親的愛和不容易。
另外,在給父母辦葬禮的時候,我們也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因為一句俗語就讓父母的葬禮出現了極大的差別,這樣會讓外人誤以為我們對父親有不滿。
總之,“想要家中興旺,埋父不如葬母”只是古人渴望幸福生活的一種方式,到了現代社會,不應該再繼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