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風水?做不好晚年凄涼!老人們都看看
181 2025-07-05
渙卦卦象圖
渙卦是《易經》第五十九卦。渙卦的卦象是上巽下坎,巽為風,坎為水。其含義是:風在水上吹行,有渙散、離散之意,也有推陳出新、重新整合之潛意。
卦辭解讀:
【卦辭原文】: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卦辭大意是:君王來到宗廟。適宜 過大河,適宜正固。
萃卦是描述人群聚集,出現“王假有廟”一語;現在的渙卦是人群分散,也出現同樣的卦辭,提醒在離散之時勿忘祭拜。說到“利涉大川”這一卦辭,共有需卦、同人卦、蠱卦、大畜卦、益卦、渙卦、中孚卦共七卦均提及。這七卦的組合中,有一個明顯特點:必有乾卦或巽卦。乾為剛健有力,巽為順風而行,如此方可渡過大河。
《象傳》談到"利涉大川"時,特別強調"乘木有功",這是因為在"風水渙"的組合中,巽為風為木,木在水上,又有風的助陣,自然可以成行。由卦變來看,本卦由否卦變成,亦即否卦九四與六二換位,成為渙卦的九二與六四。這是《象傳》所說的"剛(九二)來而不窮","柔(六四)得位乎外而上同"。六四在上卦得其正位,并且上承九五之君。
《大象傳》說:"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先王由此領悟,要向上帝祭獻,并且建立宗廟。九二到九五形成正反震卦,可理解為宗廟祭祀之事。
爻辭解讀:
初六:用拯馬壯,吉。
大意是:用來拯救的馬強壯,吉祥。初六居下坎,有危險所以需要拯救。坎也是美脊馬。只要初六順從九二就沒有問題。九二在互震中,震為善鳴馬,本身陽爻有動力,對初六的幫助很明顯。
此爻啟示:初九處于渙卦之初,“用拯馬壯”表示借助強壯的馬脫離困境,意味著在剛開始面臨渙散局面時,要善于借助有力的手段或資源來使自己擺脫不利,這樣會獲得吉祥的結果。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大意是:離散而奔向幾案,懊惱消失。在由否卦變為時,九四下來成為九二。九四原與初六正應,現在來到九二位置,與初六比鄰而居。初六位低有如幾案,可以讓九二憑靠休息,如此使它雖與九五不應,但依然可以"悔亡"。古人坐臥時,有靠幾案的習慣,像《莊子》書中多次提及某某人,"隱幾而坐"。
此爻啟示:九二“渙奔其機”,形象地描述了像水流散奔到幾案上,說明能夠找到一個依托或安穩之處,從而使悔恨消亡,意味著在渙的情境中要善于尋找可以依靠的點來穩定自身。
六三:渙其躬,無悔。
大意是:渙散了自己,沒有懊惱。六三在原本否卦中的下坤,坤為母,母可懷孕稱"有身",再轉為自身。六三雖然渙其躬,在互震與互艮之間,好像進退兩難,但是現在底下三爻只剩六三與上九正應,所以無悔。"無悔"是根本不必懊惱,"悔亡"則是先懊惱再消解。
此爻啟示:六三“渙其躬”,自我渙散、但與上九正應,主動去適應變化,所以沒有懊悔。體現出積極主動面對變化、放下自我執著的態度。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大意是:渙散了同類,最為吉祥。渙散之后聚為山丘,不是平常所能想到的。六四在否卦原是六二,現在換位使底下三個陰爻分散,為"渙其群"。如此一來,全卦陰陽交流感通。它本身位正,上有九五相承。并且進入上巽,巽為"近利市三倍",所以元吉。不僅如此,它在渙散同類之后,形成互艮,艮為山丘。這是先散后聚,其勢更大。至于"匪夷所思"一語,與今日用法不同。今日以此描述難以想象的怪事,而它原本的意思比較單純,是指出乎意料之外的好事。
此爻啟示:六四陰柔得位,“渙其群”是說能夠將小的群體或局部的糾結渙散開,達到一種更為宏大、和諧的狀態,所以極其吉祥。“渙有丘”表示能夠從分散中形成新的、如山丘般的聚合,這是超出一般人想象的,暗示著在渙的過程中蘊含著創新和升華的可能。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大意是:散發廣布,大的政令散發出去,君王安居,沒有災難。在人群離散時,必須發布大的政令。譬如,"商民所大病者,其政貪;散財發粟之令一出而四海服。秦民所大病者,其政酷;約法三章之令一下而萬民悅。"九五居君位,巽為風為令,下有水可流布各地。如此,下無正應也可以無咎。
此爻啟示:九五居尊位,“渙汗其大號”形容像出汗一樣發布重大的號令,“渙王居”指對王者居處或治理方式進行調整疏散,這樣做沒有過錯,表明在治理者主導位置上,面對渙的局面要果斷地采取行動并進行調整變革。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大意是:渙散了血災,遠遠離開,就沒有災難。上九與六三正應,使六三想要前來依靠,但六三在下卦坎中,坎為災難為血卦。幸好處于渙卦,可以渙其血。并且,上九已至最外邊的位置,在渙離時正好順勢遠走,如此可以免去災害。此前在萃卦與渙卦都出現"王假有廟"一語 萃卦六爻皆有"無咎",渙卦六爻亦無一"兇"或"咎"。由此可知,人群聚散為事理之常,只須存心虔誠訴諸宗廟,即可化險為夷。
此爻啟示:“渙其血”表示能夠化解危險或傷害,“去逖出”表示遠離災禍,這樣就沒有災難,意味著在“渙”接近尾聲時,最終能夠擺脫危險,迎來平安。
總而言之,渙卦卦辭爻辭告訴我們,即使處于渙散情況下,也不必過于驚慌,只要保持信念、堅守正道、積極應對,依然能夠順利化解危機并找到新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