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頭不要隨便放這3樣東西,致癌風險越大!你的床頭有幾樣?
111 2025-07-02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網上總是能看到有人一夜暴富的消息,仿佛 “一夜暴富” 已成為社會常態,但事實上,99% 的暴富故事最終都以破產收場。
有人曾對 1900 名中獎者進行追蹤,驚人地發現,70% 的人在 3 - 5 年內走向破產,甚至比中獎前更為窮困。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財富并不能簡單等同于錢。
錢僅僅是財富的外在表現,真正的財富其實是一種 “系統能力”。
正如洛克菲勒所說:“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剩丟在沙漠,只要有一支商隊經過,我很快就能重建我的石油帝國。”
接下來我會結合洛克菲勒的智慧,和大家深入探究那些真正能發財的人,他們到底依靠的是什么?
洛克菲勒是白手起家,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他的財富甚至比馬斯克和貝索斯加起來都多!
特別讓人驚訝的是,他不光自己有錢,還把變富的經驗傳給了他的家族,讓他家富了七代,到現在還很有錢!
那些真正能發財的人,靠的不是運氣,而是3條路子
99% 的人搞錯了:賺錢不是靠 “努力”,而是靠 “壟斷”
大多數人都秉持著這樣的觀念:賺錢等于拼命工作加上省吃儉用,再進行投資,這種觀點大錯特錯!真正賺錢的底層邏輯其實是 ——“壟斷”。
不信?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鮮明的例子:可口可樂,它的配方屬于 “合法壟斷”,作為商業機密,別人根本無法復制出相同的味道,這使得可口可樂在飲料市場占據著獨特且難以撼動的地位。
蘋果公司,其 iOS 系統是封閉的,安卓廠商無法使用,這便是典型的 “技術壟斷”,憑借這一優勢,蘋果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領域獨樹一幟。
而普通人往往存在這樣的誤區:在職場中拼命內卷,996 地工作,努力考證,天真地認為 “努力就能升職加薪”,但現實卻殘酷得多,你越努力,老板的腰包就越鼓。
實際上,真正賺錢的人,都在絞盡腦汁地想辦法 “壟斷某個小市場”。
我有一位朋友,在云南的一個小鎮經營著一家理發店。
在當地,理發店數量眾多,競爭極為激烈,價格戰甚至將理發價格打到了 10 元 / 次,這樣的價格下根本難以盈利。
然而,我的朋友卻另辟蹊徑,他做了 3 件關鍵的事:
1、壟斷 “高端客戶”:他決定只做 “男士油頭精剪”,并將價格定為 198 元 / 次,成為小鎮上價格最高的理發店服務。
這一決策看似冒險,卻精準定位了對發型有高品質需求且愿意為之付費的高端客戶群體。
2、壟斷 “技術”:他專程前往上海學習英式復古油頭剪法,通過專業學習掌握了獨特的技術,成為全鎮唯一會這種剪法的理發師。
憑借獨特的技術,他為客戶提供了與眾不同的理發體驗,吸引了眾多追求個性化和時尚感的男士。
3、壟斷 “流量”:他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發布自己剪發的視頻,精美的視頻展示了他精湛的技術和顧客剪發后的驚艷效果,成功吸引了周邊城市的客戶專程前來小鎮找他剪發。
最終的結果令人驚嘆,他的理發店月收入輕松突破 10 萬 +,小鎮上的其他理發店根本無法與之競爭。
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 “小壟斷”?
關于技能壟斷:學習一個冷門但市場需求較高的技能。
關于區域壟斷:在某個小市場中全力以赴做到第一。
關于信息壟斷:努力掌握別人不知道的信息差,比如獲取 “某行業內部采購渠道”。
當全網都在說 "信息透明",你卻忽略了三個真相
90% 的人停留在 "被動接收" 階段:你每天刷到的內容,都是算法推給你的 "信息繭房",很少有人會主動搜索 "某行業細分領域報告",更少有人會花 3 小時研究某款產品的供應鏈。
比如你知道直播帶貨很火,卻不知道某小眾美妝品牌退貨率高達 40%;你聽說跨境電商賺錢,卻不知道 90% 的中小賣家根本賺不到錢。
99% 的人缺乏 "信息篩選能力":同樣看到 "鼓勵新能源汽車" 的說法,有人覺得是車企機會,有人卻看到充電樁缺口;同樣刷到 "生育率下降" 的新聞,有人感慨人口危機,有人卻發現嬰幼兒早教機銷量逆勢增長。
信息本身不值錢,如何從海量信息中提煉出商機,才是核心競爭力。
信息越透明,"深度信息" 越稀缺:你能查到 "二手書市場規模年增 20%",但查不到某高校圖書館每年處理的舊書中,絕版教材的占比是多少;你知道 "寵物經濟崛起",但不知道某三線城市寵物殯葬服務的滲透率只有 3%。
這些需要實地調研、人脈積累才能獲得的 "深度信息",才是賺錢的關鍵。
說大家說個案例。
2020 年,武漢某大學生在圖書館值班時發現:館內清理的舊書中,有大量 90 年代的絕版教材、名家簽名本,甚至還有 1982 年版的《金庸全集》。這些書按斤稱只賣 1 元 / 斤,在某舊書網卻能賣到 50-200 元 / 本。:
于是他和武漢 12 所高校圖書館合作,承包舊書處理業務,按 2 元 / 斤批量收購;再用網站篩查每本書的市場價格,絕版書、稀缺教材單獨歸類;并給舊書做清潔、修復破損封面,拍攝高清書影,附上 "本書曾被 XX 教授借閱" 的故事;最后就是借助自媒體平臺分發。
三年時間,他從一個人騎三輪車收書,到組建 5 人團隊,年凈利潤超過 150 萬。
這個生意的核心,就是利用 "高校舊書處理流程" 和 "二手書市場需求" 之間的信息差 —— 圖書館不知道這些舊書的市場價值,普通買家不知道高校有大量低價貨源。
普通人怎樣更好的捕捉信息差?
我們一定要學會跨平臺賺錢,就是某個商品在不同平臺價格不一樣,我們可以低買高賣!
還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進入更高價值的圈子!
凌晨 1 點,你還在刷短視頻,安慰自己 "工作太累需要放松";周末上午,你關掉 5 點的鬧鐘繼續睡,告訴自己 "休息好了才能學習";看到別人轉行成功,你心動不已,卻在報名課程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這些看似正常的選擇,正在悄悄拉開你和富人的差距。
真正賺錢的人在做什么?
某知識博主堅持 5 點起床寫作,每天 2 小時雷打不動,持續 6 年,產出 1500 篇深度文章,積累百萬粉絲;某私募經理拒絕所有無效社交,每周用 10 小時研究財報,在別人追熱點時專注冷門藍籌股,5 年收益率超過 300%;某餐飲老板每天花 1 小時蹲在門店觀察顧客,記下 2000 條消費細節,改進出 3 款爆款產品,讓瀕臨倒閉的小店起死回生。
他們都在做反人性的事:拒絕即時享樂,忍受長期孤獨,在枯燥中尋找突破。
分享三個反人性習慣,幫你打開財富通道
1、延遲滿足:把 "娛樂時間" 兌換成 "成長資本"
每天少刷 1 小時短視頻,用來學習 Python 基礎,3 個月后你能接簡單的數據處理兼職,時薪 200 元;每周少參加 2 次無效聚餐,用來研究行業報告,6 個月后你能發現別人看不到的細分商機。
所有能讓你立即快樂的事,都在消耗你的未來;所有讓你痛苦的成長,都在積累你的財富。
2、深度專注:在碎片化時代打造 "心流結界"
每天固定 2 小時,把手機調成灰度模式放在另一個房間,專注做一件事:可能是寫一篇深度分析,可能是開發一個小程序,可能是策劃一場營銷活動。
神經科學研究表明,持續 90 分鐘的深度工作,效率是碎片化工作的 5 倍以上。
3、逆向思維:當所有人向東時,悄悄向西
2018 年,當所有人涌進共享單車市場時,某創業者看到維修配件的需求,悄悄承包 3 個城市的共享單車電池更換業務,年利潤破百萬;2021 年,當直播帶貨陷入價格戰時,某團隊轉型做 "高端農產品定制直播",專幫高凈值客戶找有機農場直供,客單價超過 5000 元。
要懂得和別人反著走!
我是阿胖,靠讀書、寫作爆發式成長,一年多的時間從月薪3千到月入3萬,分享我的成長思考,助你打破人生迷茫,少走10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