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龜招財,選龜有方,雌雄搭配有玄機,讓養龜不只是樂趣而已
58 2025-07-05
現分享中國城市規劃中的風水大局,帶大家領略風水魅力。需聲明:以下內容含歷史、故事及民間傳說,非科學論證。
成都天府廣場的風水大局
既講城市風水,便由我的城市談起。我生活在四川成都,天府之國。這里常被視作吃喝玩樂、慢生活的代表。
說四川城市風水,不得不提成都。作為四川首府及古蜀文明發源地,成都在1968年拆除了明代蜀王府,在原地建造了四川省展覽館。這段歷史變遷,見證了成都的發展與變遷。
1997年,成都規劃建造天府廣場時,發現了一頭重約八噸的紅砂巖犀牛雕像。
據《蜀王本紀》記載,這是李冰治水時雕刻的五個石犀牛之一,用于鎮壓水晶,實為鎮水神獸。
雖因城市發展需要被發掘并存放于金沙博物館,但當地人仍將近年洪水與石犀牛被挖聯系一起,盡管官方已辟謠。
石犀牛被挖后,天府廣場初建。從衛星地圖看成都地理環境,龍門山脈為玄武靠山,秦嶺為青龍,但靠山龍門山過遠。
而朱雀明堂前卻突兀地出現了龍泉山脈,阻擋了明堂應有的開闊,影響聚水聚氣,即影響財運。
面對這一困境,成都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耗時近40年重新規劃,打造了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天府廣場。
成都規劃了一條從天府廣場至眉山黑龍潭水庫的南北路,旨在突破風水瓶頸。此路即人民南路,南延為天府大道,至今規劃未停,天府新區亦在其上。
風水上,朱雀明堂被龍泉山擋,故聚水于黑龍潭。此水庫為四川新建大型灌溉工程,當時周邊最大水域。
中軸線穿水庫引水進城,形成成都朱雀明堂。但此線長達100km,筆直如箭,形成路沖煞。初代天府廣場面積小,難以壓制。
2004年,成都啟動天府廣場二次改建,歷時三年,將方形改為橢圓形,以導煞氣于兩側,類似環島設計。然而,這僅是未完成的試驗工程,2007年天府廣場再次改造。
2008年天府廣場改造被擱置,直至2010年,成都推出第三個改建方案,即今日之太極圖形天府廣場(太極廣場)。
此廣場寓意天圓地方,位于成都中心,能聚集并調和氣場,化解中軸線直沖的煞氣,同時輸送城市氣場至整條中軸線。2011年,成都經濟發展創歷史新高。
此外,中軸線直指黑龍潭水庫,其名亦顯水的不凡。可將此路視為水龍,天府廣場格局能鎮壓之。類似格局可見于杭州市民中心。
有興趣的朋友可通過衛星地圖查看杭州市民中心,其位于錢塘江邊,構造為中間圓形、外圍方形,似索龍井,旨在鎮水。
古人重農耕,懼洪水,故多建索龍井。杭州市民中心此結構,意在鎖住錢塘江水龍。
昆明靈龜城的神秘傳說
講述完成都風水大局探討后,我們轉向云南昆明。昆明,位于大西南的神秘之地,自古流傳眾多神話故事。據古地圖顯示,昆明城池宛如靈龜,充滿神秘色彩。
明朝洪武年間,鎮守云南的大將沐英欲修建云南城,卻無良策。一日夜晚,他夢見一條萬丈大蟒,正對昆明城猛吸金銀財寶。
沐英質問大蟒為何吸城中財寶?大蟒回答其首尾分別在四川、云南,并聲稱吃云南不關沐英事。沐英怒而拔劍斬蟒。
大蟒變黑臉大漢與沐英大戰,翠湖九龍池九龍子騎神龜前來助陣,神龜鎮住巨蟒。沐英醒后不解,請風水師汪藏海解夢。汪藏海指出,此乃城北長蟲山作祟,有吞噬古城之勢。
民間故事稱,此為“大蟒吞云南,而旺四川”的由來。故事稱,大蟒頭在云南,尾在四川,吃云南金銀財寶,拉其在四川,故有此說法。
實際上,衛星地圖上可搜到長蟲山,其山脈位于成都與昆明之間。長蟲自古即指大蟒蛇。
在汪藏海指導下,沐英將老昆明城建為靈龜狀,南門為龜頭,北門為龜尾,東西四門為龜足,與長蟲山氣脈相連,形成龜蛇相合之勢,賦予昆明城天造地設、萬物合一的非凡氣勢。
廣州天環廣場的風水設計
廣東人極為信風水,廣州天環廣場即為典型。它位于廣州新中央商務區核心,高24米,為低層建筑,含兩層地面與三層地下室。
天環廣場設計獨特,從高樓俯瞰,可見兩魚形建筑首尾相連,環繞中央廣場,靈感源于中國傳統鯉魚圖案,寓意如魚得水、魚躍龍門。
其環狀形態巧妙形成內外雙環,彰顯“華南之星,天河之環”主題。從天上俯瞰,天環廣場如兩條太極魚游弋于東西兩側。
風水學認為,好風水需藏風聚氣、得水為上。天環廣場布局多處用水池、水簾,但錦鯉游動的活水更為吉利,能將死水變活,其水性遠超死水。
太極雙魚設計使氣回旋于廣場內,符合藏風聚氣要求,構成風水大局。
此外,天環廣場裝飾元素滿眼網狀結構,實為漁網仿真設計,風水學中稱“天羅地網煞”。
在華南地區,有商家將消費者比作“水魚”,意指消費者購物如同魚兒上鉤。此漁網狀設計雖看似捕捉雙魚,實則捕捉進入廣場的消費者,寓意引人消費。
?
天環廣場北門、西門地面有玻璃洞口,直通負一層。此洞似吸管,北門吸體育中心南廣場明堂水,西門吸天河東門財水,寓為“吸財大圣”。
設計雖突兀,卻引人想探究竟,或寓意吸財、促消費。想省錢者慎去,購物愛好者則視為天堂。有興趣者可前往廣州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