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土不過三,過三墳不安”,“不過三”是什么意思,有哪講究?
120 2025-08-13
《易經》運用之實戰篇:人在不順時,是下一次崛起的絕佳機會。
假如,你要做一個“張開嘴巴”的動作,那么,你就先要“閉上嘴巴”,沒有閉,就無法張。
這正是《易經》在日常中的體現,《系辭傳》說得好:“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易經》的道理,要理解也容易,要運用也難。
我們引申開來,一個人想要向高處崛起,首先要在低谷中沉積力量。有低,才有高;有收,才有放。
用《易經》思維看:一個人在低谷,不順時,恰恰是下一次崛起的絕佳機會。關鍵是,你要這么想,也要這么做。
人生有兩種常態,一種是順,另一種是逆(不順),二者出現的概率,是大致相等的。
這是《易經》陰和陽,在動態變化中的自然平衡。
我們遇到不順,不需要害怕,也不用太焦慮,這是自然規律,人在這個世上生活,總會遇到順和不順,以平常心面對,才是最佳心態。
大部分人的心態,在遇到不順時,情緒焦慮、難過、失眠,想問題總是傾向悲觀,忍不住抱怨,散發著負能量。當然,當事人很難自知,身邊人可是看得很清楚。
事實上,當你散發負能量時,會引發相似頻率的人事物,與你共振。如果你不及時停頓,處境只會越來越糟糕。
停頓的方法,很簡單:先要收心,逐一解決問題。
什么是收心?
就是停止抱怨,停止一切胡思亂想,把注意力和心思,放在當下,放在你能解決的事情上。
比方說,有人創業失敗,不小心負債,壓力山大。
如果總是深夜失眠,借酒消愁,自我悔恨;或者找人訴苦,自憐自哀,這些都無法解決問題。
當務之急,是停止抱怨,停止后悔,停止自憐。
冷靜下來,接受這個現狀;然后收回心思,認真反省,分析利弊,總結經驗教訓;再籌劃下一步該做什么。
有的人心態好,但是行動力不強;有的人做事麻利,但是心態不強。
人的強大,是內心的強大和能力的強大,二者合二為一。
內心的強大,是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能力的強大,是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人在順境時,做什么事,都順風順水,很難鍛煉自己的內心強大,也難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而遇到不順,轉入逆境,正是鍛煉自己的絕佳機會。
尼采有句名言,凡是殺不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
人遭受打擊,處處不順,這些都具有殺傷力,如果你能忍耐過去,克服困難,那么黑暗之后,黎明到來之前,你已經變得比以前更強大。
苦難,是覺悟的最好老師。
沒有永遠的順境,也沒有永遠的低谷,總是風水輪流轉。
你要保持淡定,不要被困難嚇倒,能力強大了,自然有下一次崛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