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新墳三年不動土”,民間為啥有這講究?有道理嗎。
195 2025-08-13
文/大海棠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而農耕文明從古至今都在影響著華夏兒女,為這片土地賦予了一層獨特的東方色彩。農村作為農耕文明的根基,千百年來自然流傳了很多規矩和講究,它們在時代的長河中不斷變化和完善,最后就變成了很多人從小就聽村里老人說的一句句俗語,它們也成為了農耕文明的瑰寶。
現在時間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飛速的發展,農民的收入也漸漸的增加,而農村也在短短是十多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礎設施逐漸完全,村里更加整潔。農民收入增加以后首先考慮的就是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所以有的人賺的多就去城里買房,有的人賺的不多就會在老家蓋房。農村蓋房看著簡單,實際上講究很多,這些講究都在一句一句的俗語里所體現。今天我們說的這句建房俗語"水入門,后無人",看似沒有道理,實則有大智慧。
首先從字面理解的話這句話的意思并不難理解,意思就是如果家里建了房子后,把外水引到房子里的話,那么家里也會逐漸衰敗,甚至少有后人。人們都說"山為靠山水為財",家里有水寓意源源不斷的財富經過家門。那么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其實這就和風水有關了,雖然這風水看起來有些迷信,但也是說明了古人對于住房的研究。這句話說的就是引水入門對房子的選址是有講究的,比如說房子的位置不能在洼地,否則雨季就會很容易積水。
老人說如果房子為了引水建在低洼處的話,首先這引水入門如果有臟水是對家人身體健康會有一定影響,所以說引水入門如果處理不好還會適得其反,而且除了低洼處之外,建房還需要避免前高后低,也不要建在河流的下游,最后就是門前門后不能有水。如果在這些地方隨便建房,是對家人的生命財產有很大影響的。
這句話看起來比較夸張,用風水解釋看似不可信,實際上還是有科學依據的。除了剛剛說的雨季容易積水的問題,還有就是房子前高后低采光也很不好,只要周圍稍微有樹木就會遮擋住陽光,這樣一家人在比較陰冷的環境里對身體也很不好。在河流下游和門前門后有水就不必多說了,水流的沖擊下不僅僅是容易積水的事情了,長此以往地基受到沖擊,房屋更容易坍塌。
說了這么多,那怎么建房才算合理呢?老人也說了,宅地干爽,而已合理,水為財,依山而建周圍環水,才是不錯的居所。我們也不難發現關于這類的農村諺語,我們不要只看它迷信的一面,也不要完全不聽,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出其中的道理,適當參考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對此有什么看法?歡迎大家多多評論留言。(圖文無直接關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