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姑娘,曬媽媽養“18年的龍骨”,高大霸氣,網友:風水真好
170 2025-08-08
劉基(劉伯溫)(1311-1375)
劉基,字伯溫,謚號文成,浙江青田(今屬浙江文成)人。他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之一,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在民間傳說中,他被高度神化,成為智慧的化身,常與諸葛亮并提。
一、生平:從元朝能臣到明朝開國元勛
劉伯溫的一生跌宕起伏,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元朝仕宦與歸隱期(1311-1360):
少年聰穎:生于書香門第,自幼聰慧過人,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地理、兵法謀略、經史子集。十四歲入郡學,習《春秋》,被視為神童。
進士及第:元至順四年(1333年),年僅23歲的劉基考中進士。
宦海沉浮:初任江西高安縣丞,為官清廉正直,不畏強權,打擊豪強,頗有政績。后歷任江西行省掾史、江浙儒學副提舉、浙東元帥府都事、行省郎中(一說行樞密院經歷)等職。
屢遭挫折:他剛正不阿的性格和洞察時弊的見解,使他多次得罪權貴和地方豪強,仕途坎坷。曾因反對招安方國珍(當時被視為海盜)而被朝廷斥責并羈管紹興,后又短暫復出。
心灰歸隱:眼見元朝政治腐敗,綱紀廢弛,天下大亂之勢已不可逆轉,劉基深感無力回天。約在1356年前后,他憤而辭官,攜家眷回到故鄉青田,隱居著述,寫下了重要的寓言體政論集《郁離子》,反思元朝滅亡的教訓,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
輔佐朱元璋,運籌帷幄期(1360-1368):
禮聘出山:1360年,在朱元璋謀士宋濂、陶安等人的推薦下,朱元璋(當時為吳國公)誠意邀請劉基出山。劉基審時度勢,認為朱元璋有雄才大略且能禮賢下士,是結束亂世的希望,遂決定輔佐。
“時務十八策”:初次見面,劉基便獻上著名的“時務十八策”,對天下形勢和朱元璋的戰略方向做了精辟分析,提出“先滅陳友諒,后圖張士誠,再北伐中原”的戰略方針,深得朱元璋贊賞。這成為朱元璋統一天下的基本國策。
關鍵謀略:
鄱陽湖之戰:在決定性的鄱陽湖大戰中,劉基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軍事顧問。他識破陳友諒詐降計,建議朱元璋移軍湖口扼守要害,并利用火攻等策略,最終助朱元璋以弱勝強,消滅了最大的勁敵陳友諒。
平定張士誠:在消滅陳友諒后,劉基又參與謀劃了平定張士誠的戰爭。
北伐中原:在制定北伐元朝的戰略、穩定新征服地區等方面,劉基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明王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年號洪武。劉基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負責監察百官、制定律歷、營建都城(南京)等重要事務。他參與制定了明朝初年的諸多典章制度。
明朝開國后的晚年與悲劇(1368-1375):
位高權重,剛直遭忌:劉基位極人臣,但他性格剛直,嫉惡如仇,在整頓吏治、嚴懲貪腐、約束勛貴(如李善長、胡惟庸)等方面毫不留情,因此得罪了以丞相胡惟庸為首的一大批權貴。
急流勇退與被迫留京:洪武四年(1371年),劉基敏銳地察覺到朝中暗流涌動,尤其是胡惟庸勢力的膨脹和朱元璋對功臣的猜忌日深。他主動請求告老還鄉,獲準。但在家鄉僅低調生活,不問世事。
構陷與病逝:胡惟庸并未放過劉基。洪武六年(1373年),胡惟庸指使人誣告劉基在家鄉談洋(一說淡洋)地區有“王氣”,圖謀不軌。朱元璋雖未深究,但疑心更重,下詔剝奪劉基俸祿,并命其進京謝罪(實為監控)。劉基抱病入京,憂懼交加,病情加重。
疑云重重的死亡: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劉基病重。胡惟庸奉朱元璋之命帶御醫探視。服藥后,劉基病情反而急劇惡化,不久便去世,享年65歲。其死因存在很大爭議:有認為是自然病亡;有認為是胡惟庸下毒;更有人認為朱元璋默許甚至指使了此事(借胡惟庸之手除掉功高震主又難以駕馭的劉基)。后世普遍認為他的死與胡惟庸的構陷和朱元璋的猜忌有直接關系。
身后平反:劉基死后,其長子劉璉也被胡惟庸迫害致死。直到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朱元璋才追念劉基之功,允許其子孫世襲爵位(誠意伯)。明武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成”。
二、故事傳說:神機妙算的“帝師”
劉伯溫在民間的形象遠超其歷史本身,被賦予了濃厚的神話色彩,常被描繪成能呼風喚雨、未卜先知的神仙式人物:
神機妙算,未卜先知:
《燒餅歌》:這是托名劉伯溫最著名的預言讖語書。傳說某日朱元璋在殿內吃燒餅,劉基求見。朱元璋將燒餅扣在碗下,問劉基碗中何物。劉基答:“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隨后君臣問答,劉基以歌謠形式預言了明朝乃至其后數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如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魏忠賢亂政、李自成起義、清朝入關、民國建立等)。該書文字隱晦,被后人不斷附會解讀,其真實性極低,普遍認為是后人(尤其是明清易代之際)假托之作。
其他預言傳說: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關于他預言天氣、戰局、人事變遷甚至數百年后事物的故事。
精通奇門遁甲,法術高強:
傳說他精通天文歷法、陰陽五行、奇門遁甲、風水堪輿,能撒豆成兵、呼風喚雨、驅使鬼神。在鄱陽湖之戰等關鍵戰役中,常被描繪成運用法術助朱元璋取勝。
建造北京城:有傳說稱北京城的設計建造也出自劉伯溫之手,并留下了“八臂哪吒城”、“高亮趕水”等神奇傳說(實際北京城規劃主要由姚廣孝等人負責)。
與諸葛亮的比較:“前知五百年諸葛亮,后知五百年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等俗語,將二人相提并論,強調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完成大一統的功績似乎更勝一籌,其“神算”能力也更為后世所夸大。
斬龍脈傳說:各地常有劉伯溫為保明朝江山,奉旨在全國各地斬斷“龍脈”(指有潛在威脅的地理形勢)的傳說。
重要提示:這些傳說故事充滿了浪漫想象和神化色彩,并非真實歷史。它們反映了民間對劉伯溫超凡智慧的崇拜和對神秘力量的向往,也體現了民眾對這位悲劇性開國功臣的同情和紀念。研究歷史人物,必須嚴格區分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三、經典著作:文韜武略,思想深邃
劉伯溫不僅是謀略家,更是卓越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其著作內容豐富,文采斐然:
《誠意伯文集》(或稱《劉文成公全集》):這是劉基最重要的著作匯編,由其子劉仲璟、孫劉廌等整理刊行。主要收錄:
《郁離子》(核心著作):寫于元末歸隱期間。采用寓言體,共18章,195則短篇寓言。借古諷今,針砭時弊(元朝腐敗),系統闡述了他的哲學、政治、經濟、倫理、人才、軍事等思想。主張“以德治國”、“任用賢能”、“關心民生”、“反對暴政和貪腐”。文筆犀利,寓意深刻,是其治國理念的集中體現。書名“郁離”意為“文明”,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
《覆瓿集》:元末所作的詩文匯集,多為揭露社會矛盾、抒發個人感慨之作。“瓿”是古代一種小甕,“覆瓿”謙稱自己的作品無大用,只配蓋醬罐。
《寫情集》:詞集,多寫景抒懷、羈旅愁思之作。
《犁眉公集》:明初出仕后的詩文匯集。內容更為廣泛,包括應制、酬唱、議政、記事等。文風較前期更為老成。
《春秋明經》:研究《春秋》經義的著作。
奏議、書信等:重要的政論和公文。
軍事著作(托名或相關):
《百戰奇略》(又名《百戰奇法》):托名劉伯溫所著的著名兵書。分十卷,共一百篇(條),每篇先闡述古代兵法精要(多引自《武經七書》),再列舉古代戰例(多引自《資治通鑒》),最后加“按語”評點。系統論述了古代戰爭的作戰原則和方法。學術界普遍認為此書成書于北宋末南宋初,托名劉伯溫。但因托其名而廣為流傳。
其他軍事思想:劉基的軍事思想主要體現在他輔佐朱元璋時的實踐謀略中,以及在《郁離子》等著作中關于戰爭、謀略的論述。
其他托名著作:
《燒餅歌》:如前所述,著名預言讖書,托名之作。
《滴天髓》等風水命理書:民間常將一些風水、命理、占卜書籍托于劉伯溫名下,均缺乏可靠依據。
四、歷史地位與文化影響
杰出的政治家與謀略家:作為明朝開國最重要的謀士之一,劉基的戰略眼光(“時務十八策”)、軍事謀略(鄱陽湖之戰等)、制度建設(御史臺、律歷、都城規劃)等方面的貢獻是實至名歸的,是朱元璋成就帝業的關鍵人物。
卓越的文學家:其詩文雄渾奔放,古樸沉郁,尤以寓言《郁離子》成就最高,是明初文壇的代表人物。
深邃的思想家:《郁離子》集中體現了他的哲學、政治和社會思想,強調德治、民本、務實和改革,對后世有積極影響。
民間智慧的象征:被高度神化后,成為“神機妙算”、“未卜先知”的代名詞,是民間崇拜的智慧偶像,其傳說故事成為民間文學的重要素材。
悲劇性的歷史人物:他功勛卓著卻結局凄慘,死于政治傾軋和帝王猜忌,其悲劇命運令人扼腕,也引發了后世對封建專制制度下君臣關系、功臣命運的深刻思考。
文化遺產:在他的故鄉浙江文成縣(以其謚號命名),以及他曾活動過的地方,留存有許多紀念性建筑(如劉基廟、墓)和傳說遺跡,形成了獨特的“劉基文化”。
總結:
劉伯溫(劉基)是元末明初一位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于一身的杰出歷史人物。他輔佐朱元璋開國立業,貢獻卓著;其著作《郁離子》思想深邃,文采斐然。在民間,他被賦予了濃厚的神話色彩,成為智慧、謀略和預言的化身。研究劉伯溫,既要看到其真實歷史中的文韜武略和悲劇命運,也要理解其被神化背后所承載的民間情感和文化想象。他是一位在正史和野史、現實與傳說中都留下深刻印記的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