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上墳傳統,上墳4種水果不能帶,家中不惹災
179 2025-08-08
來源:中國民族建筑
——以湘西浦市“吉家大院”為例
文/歐陽國輝,孫福鑫,王軼,林松
“窨”(xūn)在《辭海》中解釋為“地下室、地窖”,又有“儲藏”之意。“窨子屋”包含防御和窖藏的意思。湖南“窨子屋”始建于明代,兼具徽派建筑風格和湖湘本土特色。浦市“窨子屋”是湖湘沅水中游流域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民居形制,有著深厚的歷史文脈底蘊。該建筑形制歷時幾百年,較好地適應了本土自然氣候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是湘西百姓在生產生活中沉淀的人居環境智慧。所有的“窨子屋”屋檐相連,高墻相接,造型獨特,其建筑平面規整、布局對稱、高墻豎壁、屋面內聚、中為天井、庭院狹窄的建筑形制兼具售賣、儲藏、商業洽談、生活起居、防盜防匪等多重功能,是東方哲學思想與本土少數民族文化共同作用下的空間載體。
圖 1 吉家大院西南角鳥瞰圖
背 景
“窨子屋”是中國傳統民居大家庭中的一員?!懊窬印睆墓δ艿慕嵌壬峡礊榘傩照陲L避雨,休養生息之所;“傳統”從文脈視角分析包含豐富的自然人文,二者相結合“傳統民居”是百姓賴以生存的物質空間,也是延續民族智慧與精神文化最為基本的建筑類型之一。傳統民居建筑是在中國特有的自然環境中,受不同地域、環境、氣候、文化、社會等多重因素制約,適應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并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于明清時期基本定型的生產與生活空間?,F階段我國傳統民居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三個維度:
① 傳統建筑空間維度:對傳統民居單體建筑類型如家廟、祠堂、商鋪、客棧、錢莊等建筑的選址、空間布局、建筑形制、建造手法、材料裝飾進行系統的研究。
② 傳統文化作用維度:從文化多元的視角對傳統民居進行研究,不同地區在地域、環境、氣候、民俗方面存在差異,民族文化具有獨特性,傳統聚落與建筑形制也獨具風韻。
③ 保護開發利用維度: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切入點整合文化旅游資源,對傳統民居有機再生展開探索,用新理念、新科技、新技術為傳統民居的保護提供新的思路。
總體上,傳統民居的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做出了拓展,研究領域由單一的建筑學科研究,從功能——形式的認知范疇,擴展到歷史學、考古學、環境學、人類學、民俗學、美學等多學科,多領域與傳統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近年來基于鄉村振興的背景,傳統民居的保護與其內在價值的挖掘,已成為社會各界學者較為關注的熱點,在既滿足現代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又不失其建筑的原真性是傳統民居保護所面臨的核心問題。
圖 2 正立面 圖 3 主入口
“北有喬家大院,南有吉家大院”。本文選擇有代表性的湘西浦市“吉家大院”為湘西“窨子屋”案例(圖1、2、3),在文獻梳理和現場勘繪獲取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解析建筑在基地選址、空間形制、門窗裝飾、地下排水等方面的設計手法,并對其營造智慧進行歸納總結,并以此詮釋“窨子屋”這種獨特的湖南傳統民居在現代生活中的文化意義與時代價值。
圖 4 浦市鳥瞰
一、選址智慧
1.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
建筑是凝固的歷史,湘西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窨子屋”這種獨特的建筑形制。千百年來,在湘西,先人通過與自然環境的磨合,以及對風水堪輿的追崇,在聚落的選址上尤為考究。浦市(圖4)地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東南隅,武陵山余脈,沅水中游西畔。從古鎮上空觀之,沅江于此回旋,山巒疊嶂、鐘靈毓秀,古鎮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形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營造意境?!蛾栒畷芬矊懙馈斑x址宜以大山大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系人禍福最為切要”。從整體地理空間來看(圖5),古鎮東面沅水流經,南土地平沃,西北群山蜿蜒,形成一藏風聚氣的天然屏障,是先人基于生于斯,亡于斯,銘于斯的理想棲息之地。至今在古鎮13.3ha核心保護圈內,仍完好保存著三條古商貿街、20多條古巷弄、70多棟古宅古院,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古建筑大觀園”。
圖 5 古鎮總圖
2.優越的交通與經濟環境
溯源建城之始,浦市因軍事而立,因水運而興。城邊川流不息的沅水上通滇黔,下連常岳,優越的地理位置,歷年成為兵家必爭水路要塞。漕運發達,物產豐富,貿易頻繁,浦市碼頭一度呈現出“錢豬百羊萬擔米,水泄不通犁頭嘴”的盛況景象。受交通便利、經濟開放、改土歸流等社會因素的影響,素有“小南京”之稱的浦市在明清時期吸引了大批臨省人口遷入。吉家祖先于明弘治年間由江西豫章遷居浦市,牟利于桐油、木材等生意,經數年發展,吉家逐漸成為浦市的十二大家族之一。為便于商業貿易往來,降低商品轉運裝卸成本,大院的選址在上正街南端盡頭,靠近碼頭鬧市區,坐西北朝東南,從環境與建筑區位分析,大院右為百畝荷花池,后是私家花園與碼頭(圖6)。在“田連大院三座半,門望一千八百擔”、 “上有吉家,下有李家”等古時傳唱的歌謠中皆可探尋當時吉家在浦市社會上顯赫的地位。2010年浦市鎮成為第五批國家歷史文化保護名鎮,2011年吉家大院成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浦市與吉家大院“窨子屋”從此獲得國家各級層面的政策保護。
圖 6 建筑總圖
二、建筑營造智慧
1.墨家思想與建筑形制
《墨子?辭過》中寫道:儉節則昌,淫欺佚則亡。受當時社會背景的影響,吉家大院用以墨家“務實、節用、非攻”理念,營造出特有的“窨子屋”建筑形制。吉家雖富而不奢,大院1:5的建筑基底平面與靈活拼裝的木板門巧妙地營造了集約式的沿街售賣場地空間(圖7)。碶形的大門及高墻豎壁,不僅通過建筑彰顯了門第的顯赫,也保障了自身的安全。
實用性是建筑營造的最初目的。吉家大屋為三進“窨子屋”院落,“前店后宅”的建筑格局。建筑進深58余米,開間12余米,呈規整的長方形,一層是商品售賣、貿易洽談、生活起居之所,二層用作儲藏貨物與日常晾曬衣物的輔助空間。商鋪臨街四開間,門窗為整塊杉木木板,板后編號,白天營業將木板卸下,以承商品,街巷與店內視線的通透,便于商品的展示,晚上木板按編號拼回起到維護作用。
安全是建筑營造的基本要求。浦市“窨子屋”的營造源于這種安全防御性的要求。明清時期,因沅水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大量人口遷入的背景下,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文化的摩擦,中央集權與本土勢力的矛盾和沖突也隨之上升。保護自身安全,防止盜匪,成為了浦市商賈巨富營造屋舍首要解決的問題。吉家大院的三個天井從下至上依次用以滿足商賈貿易、家族集會、生活起居的使用需求,形制雖同,但由一至三院落寬窄依次變小,私密性順次增強?!榜孔游荨眽Ω呤嗾?,一方面起到防風、防火的作用,另一方為生活起居與商業洽談提供了安全穩定的空間。碶形的主入口大門,本土紅砂石砌筑的墻基,墻體為純手工磨制青磚搭砌,門垛下置于十二塊風石,造型豪放氣派,木門為整塊楸木一分為二所制堅固異常,內置機關,憑蠻力無法開啟。“窨子屋”建筑外墻墻面,用石灰、糯米、生雞蛋清黏結,墻四周置蝙蝠形制墻釘,與墻內木架相勾接,防止高墻受剪力傾斜扭曲。固若金湯的圍墻、富有變化的天井、易守難攻的大門、獨具匠心的營造,庭院深深的吉家大院在社會動蕩時期,為吉家人守護著一分獨有的寧靜場所。
圖 7 商鋪 圖 8 過廳
2.“禮”制與建筑布局
“儒”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傳統民居建筑的營造具有深遠的影響?!岸Y者天地之序也”在儒家看來“禮”是統治秩序與人倫秩序,也是社會穩定重要的制約因素,“認為個體秩序大于局部秩序,整體秩序大于個體秩序,整體秩序為價值的最高取向。
“窨子屋”在建筑平面的功能組成、用材制度、布局與裝飾等方面,同樣受儒家“禮”制思想的影響。吉家大院的平面布局強調軸線的空間對稱,擁有三天井三院落,天井、院落、廳堂的中點均投影在一條空間軸線上(圖9、圖10),12座房間依次排列于軸線兩側。商鋪與住宅之間由巷道連接,為動靜分隔的過渡空間。一進院落正廳與兩側次間是生意洽談的會客空間,次間旁兩座廂房供客人居住,二進院落的寢堂供奉湘西本土傳統信仰“天地君親師位”及吉家先人牌位,同時也是吉家族人聚集議事的場所,寢堂左邊是吉家主人的臥室,右邊為是吉家兒子及長輩的房間。最后一進院落是吉家未出閣小姐的住處與雜物房間,通往二樓的樓梯沿天井盡頭堂屋豎向布置(圖11)。
圖 9 一層平面圖
吉家大院的門窗雕龍畫鳳,獨具匠心,雕刻題材多為民間故事及寓意吉祥的圖飾(圖12)。因每一院落的功能與人不同,門窗裝飾雕刻的主題也有差異,過廳門窗的裝飾圖案為荷花、如意、錢幣等圖案,象征著生意亨通,財源廣進;寢堂中門窗雕工精細,圖案為八仙、梁祝、麒麟、蝙蝠、打斗等,刻工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窗戶上方雕刻的雙龍戲珠圖案,其中珠子為一“吉”字,紋飾精美獨運匠心(圖12)。后堂內門窗紋飾從簡,更加注重門窗的實用性能,其雕刻圖樣以冰裂紋居多,象征古時女子的冰清玉潔。
圖 10 局部分析圖
圖 11 剖面圖
吉家大院外砌高墻,內置木構架穿斗結構,沿軸線剖開,屋面由南向北分別為6檁、11檁、13檁、6檁,其中寢堂的空間最寬闊、廳堂次之、后堂的院落較為狹窄。從吉家大院的空間布局、門窗雕刻精美程度、建造所用材質規格,足已看出第二重院是吉家大院的院落核心,吉家主人的屋舍的營造則為整棟建筑的畫龍點睛之筆。從建筑層面來看,吉家大院建筑格局嚴格按照中國傳統忠孝仁義的等級制度,形成了中為尊,東為貴,西次之,后為卑的建筑空間格局反映出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層次分明,高低有等的儒家“禮”制哲理。
圖 12 窗媚和窗戶紋飾
3.“天人合一”與庭院空間
天井是吉家大院重要的空間組成部分(圖13),功能層面上,供給了高墻豎壁“窨子屋”包括陽光、雨露、空氣在內的生活基本需求元素,同時提供了靜謐的生活與生產場所;精神層面上,微妙的光影、虛實的空間、四季的變化在特定的環境下構建出富有哲理的場所精神。人之于天井內,如進入微觀的天地之間。探尋天人感應正如《皇帝內經》曰:“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認為人與自然不可分隔,人和自然是相互滲透,相互感應的。
擁有三座天井的吉家大院,盛暑吸涼,嚴冬斥寒,適應自然氣候,遵從自然規律,與莊子的“氣通一氣耳”有異曲同工之妙。從南至北天井面積依次變小,聚合性與私密性也逐漸加強。沿對稱中軸線分別為商鋪—門庭—客廳—寢堂—后庭,建筑內的明暗隨光線的角度與建筑空間形制的改變而變幻。狹窄明亮的巷道與高聳的大門為大院的第一高潮,寬闊的寢堂與天井為大院的第二高潮,繞過屏風進入主人生活院落,天井灑下優美的光瀑,空間明朗是全大院最高潮,經寢堂左側小門進入第三重院落,狹窄的院落與高聳豎直的天井形成了一空靈靜謐的場所,吉家大院高潮末端于此結束。天井作為室內向室外延伸的圍合空間,對大院整體空間流線起到積極牽引作用,也是處于深宅大院里的吉家人,手攥商業資本,腳踏青石頭磚,在方寸之間,感受天地大美而不言,追求“物我合一、天人同構”的精神場所的營建。
圖 13 天井
4.“善取自然”與建筑技術
吉家大院的建造由磚石和木架結構組成(圖14),磚墻承重堅固異常,內置規整穿斗木框架,所用木材是吉家在做生意過程中挑選的四十八根柱粗均為三尺圍的杉木原木樹干,磚石則取于本土特有的紅砂石與青磚。建筑每一進院落的屋頂坡度陡峭,屋面四向聚合于中間天井,形成完整四水歸堂形制,整體來看,吉家大院“窨子屋”宛如由三顆方形印章拼接而成。深深的庭院夏納陰涼,冬融風雪,不僅提供了通風、采光、集水的基本生活需求,在特定的環境下,散落在天井里的微光與昏暗庭院使得空間變得更加富有哲理。大院的地上的營造技術已體現當時民居營造技術、功能、審美已達到較為高水準,而建筑地下的排水處理方法更可彰顯古人在建筑技術上的匠心獨運。
圖 14 磚石木構架結構
沅江流域,夏季陰雨連綿,《三元風水學》曰:“山主人丁,水主財”?!八痹诠湃说乃枷胗^念中是財富的象征。浦市地處沅水之畔,水患頻發,水滿則溢,對房屋的功能與使用年限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作為當時商賈巨鱷的吉家人在營造之初便認識到了這一點,大院在天井屋檐四周采用陶制屋檐溝,內有傾斜坡度,通過竹筒將雨水有組織地從天井管道排出,院落地下為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統(圖15),右低左高,遇到大雨時,左右兩端雙向排水,當水流變小的時候,在右低凹處渠道中排水,左高地勢通道進風,帶動水流快速流出,水流動形成了風,風也帶動了水,取自然風水為人所用,風水二字寓意得到了更為深廣的界定。二重院落的地下設有圓型的龜池,烏龜在下水道中以蟲子等食物為生,烏龜通過扒泥疏通排水系統內的陰溝,使大院的排水系統經百年而不擁堵,這是吉家大院這個“窨子屋”最大的營造智慧。在傳統民居的營造中取自然山水草木頗多,但運用動物的習性,為人所用實所罕見,大院的營造善取自然,利用植物屬性與動物習性,更好的為人所服務,以達到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統一。
圖 15 排水系統平面圖中示意圖
三、時代價值
吉家大院在特殊的社會背景及氣候環境的影響下,集商業、居住、儲藏、防匪等多功能于一體,為具有地域特色“窨子屋”形制的湘西傳統民居建筑。在建筑的具體實現中,趨于對堪輿學說推崇,形成負陰包陽的建筑選址;三進院落,中軸對稱的空間秩序布局,是儒家“禮”制思想在傳統民居中的體現;開間窄,進深長,節約土地的建筑形制,高聳墩厚的墻體展現著墨家“務實”、“節用”與“非攻”的核心哲理;人之于天井方寸間,感受天地之變幻是對道家“天人同構”哲學觀的追求;取巧于自然氣候,善用風水與動物習性的排水系統;建造木架邏輯清晰,規格統一;裝飾精美,意蘊深厚。吉家大院“窨子屋”的營造充分考慮人與自然、人與建筑、建筑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辯證唯物視角來看,三者之間體現出緊密的關聯性與和諧的統一性。借鑒與運用傳統民居基地選址、空間形制、門窗裝飾、地下排水等方面的設計手法,對現當代我國人居環境的營造、綠色建筑節能設計、地域建筑個性彰顯具有重要指導性作用與現實價值,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設計營造,創造出擁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現代化住宅,以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建筑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建筑的內涵。湘西“窨子屋”記錄了湘西千千萬萬勞動者的聰明才智和基因密碼?,F階段隨著我國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需求已不再停留于生理與安全的基礎功能層面。在快節奏的社會工作環境中,人們更渴望溝通與交流,尋求國家民族的文化自信,以及精神層面上的認同與歸屬。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僅是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更是對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時代的變遷,吉家大院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也隨之轉變,在現實社會環境與生活中被賦予了新的使命與擔當。傳統民居作為保護較完整的實體建筑形制可更直觀、清晰地展現歷史文化的內涵,其強烈的地域建筑特色與周邊環境,營造出特有的地域場所精神。人們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對信息的獲取,在現實情境的真實體驗,有助于更加深刻的了解傳統文化內涵,進而從心理對本土文化共產生鳴,達到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來自本土文化的歸屬感,極大的豐富了現代人精神層面的需求和新時代國家層面的文化內涵。
綜上,湘西傳統民居“窨子屋”,集聚了幾百上千年湘西人民的營造智慧,是一部沉甸甸的湘西人居環境史書。吉家大院這類“窨子屋”建筑經歷時間的沉淀存續至今,載有豐富的文化信息。而當下闡釋其特殊的營造密碼,探尋其獨特時代價值的實現途徑,可以幫助我們當代人居環境營造者在“居住”的維度更好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信息宣傳部整理、編輯,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下期)
?
本文來自【中國民族建筑】,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